苏晓丽
作品数: 60被引量:330H指数:9
  • 所属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方雪红
作品数:31被引量:157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乌司他丁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胰腺炎 血必净
赵江宁
作品数:19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患者 静脉治疗 IC
李兴珍
作品数:19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ICU 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 危重症患者
雒娜
作品数:21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负压封闭 毒蛇咬伤 急诊护理工作 护理 负压伤口疗法
李彩玲
作品数:17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护理 急诊护理工作 腹部损伤 胸腹联合伤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4岁,平均43.1岁;道路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16例,刀砍伤12例,爆炸伤3例。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的10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包含院前急诊可视化、救护车版、急诊室版、医护版、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沉淀,完成质控数据上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观察组应用该系统进行院前院内患者信息传输、病情评估衔接及院前病历书写,男性75例,女性32例;年龄18~74岁,平均44.9岁;道路交通伤79例,高处坠落伤15例,刀砍伤10例,爆炸伤3例。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相关指标、抢救效率相关指标、院前病历完成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诊断时间、院内预警准备时间、院内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5.0±1.7)min vs.(7.9±1.8)min、11(8,14)min vs.18(16,19)min、(3.3±0.9)minvs.(4.7±1.3)min,P均<0.05],而到达院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vs.87.5%,P<0.001);观察组的急诊手术准备时间、院前病历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历完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信息交互平台的使用,可提升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效果,院前院内衔接顺畅,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院前病历质量。
李兴珍党星波苏晓丽密弘飞鲁宗高王华韩冬郑芸辉
关键词:严重创伤院前急救
严重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严重创伤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低体温患者127例(低体温组),未出现低体温患者189例(非低体温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创伤患者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创伤后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中相关指标与创伤后低体温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后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低体温组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63例)和优化干预组(64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2、3 h的体核温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寒战、皮肤或甲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受伤时环境温度、静脉输入液体(<21℃)或血液(4℃左右)量及自创伤起至医院的时间均与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受伤时环境温度及静脉输入液体(<21℃)或血液(4℃左右)量是创伤后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干预前,常规干预组和优化干预组患者体核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3 h,优化干预组患者的体核温度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均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患者创伤程度、救治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早期预防自发性低体温并积极进行复温。
苏晓丽黄伟赵江宁雒娜
关键词:严重创伤影响因素体核温度干预效果
界定重点病人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及检查途中安全,降低伤残率,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在5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及检查途中引入'重点病人'管理。结果56例严重创伤患者均安全转送到相关科室。结论'重点病人'管理可保证...
苏晓丽范亚夫赵江宁
172例急诊严重多发创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多发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顺序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8年间收治的172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155例(成功率90.1%),死亡共17例(死亡率9.9%).其中创伤后明确诊断并急诊(2...
管来顺方雪红苏晓丽
RhHDN产前血浆置换产后Rh+血换血治疗应用研究
杨江存韩梅宁张献清尹小玲苏晓丽张智燕张玮傅晓平赵景杰
该课题通过总结国内外治疗RhHDN研究现状,分析RhHDN发病机理及致病环节,提出在产前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实行孕前或孕期进行血浆置换,除去含有致病Rh抗体的血浆,补充正常新鲜血浆,从而减少患者体内的致病抗体减轻病情,为产...
关键词:
关键词:血浆置换换血治疗
DPD组织和Ki-67蛋白在青年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分析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组织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在青年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年结肠癌患者67例(实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6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DPD组织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二氢嘧啶脱氢酶组织阳性率与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氢嘧啶脱氢酶组织与细胞增殖核抗原蛋白在青年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中呈正相关关系(P<0.05);二氢嘧啶脱氢酶、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二者之间与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病理特征关系:与PTNM分期、分化程度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D组织和Ki-67蛋白均参与了结肠癌以及癌变的发生发展。
刘斌苏晓丽刘栋龙延滨
关键词:结肠肿瘤
参附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7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7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量(177.43±13.56)mL/h,乳酸清除率(3.29±0.44)mmol/L;对照组治疗后尿量(103.54±8.64)mL/h,乳酸清除率(4.45±0.83)m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3.45±0.87)μg/L,IL-6(167.65±21.34)pg/mL;对照组治疗后TNF-α(7.64±1.45)μg/L,IL-6(261.54±32.89)pg/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可靠,能够降低血乳酸浓度,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方雪红苏晓丽曹钏宏
探讨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分析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综合能力和急诊护理安全. 方法: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问 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 的...
赵江宁苏晓丽李晶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策略医护人员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为临床本病急救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急诊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前收治的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后收治的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重症颅脑损伤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救治,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救治。对比二组患者入院时和转送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的APACHEⅡ评分,同时对比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病死率和抢救费用。结果观察组转送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时的APACHEⅡ评分为(8.37±2.39)分,对照组转送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时的APACHEⅡ评分为(13.06±2.93)分,观察组转送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时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二组患者抢救时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结果回复到转送手术/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为(28.59±8.03)min,病死率为3.57%,抢救费用为(1379.52±348.42)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率,更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苏晓丽胡炜方雪红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效率
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救治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使用院前急诊护理的治疗效果及对后期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4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的患者,按照救护车出车顺序,将84例患者以单双号分成A组与B组,A组使用院前急诊护理,B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护理的总体有效率为95.2%,B组护理的总体有效率为8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的使用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护理效果值得肯定。
苏晓丽方雪红孙媛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