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凤显
-

-

- 所属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屈辞《大招》释疑被引量:1
- 2003年
- 楚辞《大招》和《招魂》文本之异同乃巫祭文化使然。"二招"共用于为楚怀王举行国丧活动的招魂礼,一事而二用。《招魂》用于野外,《大招》用于出殡前宫中举行的大型祭典。"二招"均为屈原据巫觋及巫官祭辞改创而成,并因招魂时地及行招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体制和风格。其题旨均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明招怀王之魂,暗寓忠君爱国之意。
- 黄凤显
- 关键词:屈辞《大招》
- 屈辞“三字结构”与古代诗歌句式被引量:1
- 2003年
- “三字结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实义语词按词序组成的诗句结构。它与语言的发展同步 ,滥觞于较早的散文和诗歌中。屈原大量使用“三字结构”所创造的奇偶相谐的诗歌句式 ,不仅构成了屈辞新诗体的要素 ,而且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句式及其语言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黄凤显
- 关键词:屈辞古代诗歌句式
- 屈辞《招魂》新辨被引量:1
- 2003年
- 楚辞《招魂》用于为楚怀王举行国丧活动中招魂仪式第一阶段。诗序叙巫觋扮演怀王亡魂、上帝、巫阳,交代招魂事由。招魂活动始于楚境旷野秦、楚交接灵车时,由巫阳招魂至郢都修门,转由巫官工祝引魂回故居。该诗是屈原在祭辞基础上改创而成。其题旨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明招怀王之魂,暗寓忠君爱国之意。
- 黄凤显
- 关键词:屈辞《招魂》题旨
- 试论《九歌》与“二招”的祭祀文学特性被引量:3
- 2003年
- 屈原《九歌》与“二招”都是用于巫祭活动的组诗。前者用于驱鬼 ,在楚国大典上颂神娱神以祭“国殇” ;后两篇皆用于国丧活动中招楚怀王亡魂 ,是祭事的两个阶段。两组诗鲜明体现了诗人爱国、忠君的思想情感 ,并在祭歌祭辞的创新、戏剧表演雏形、文学想象、隐喻与象征、情感抒发及语体风格上体现了祭祀文学的特性。
- 黄凤显
- 关键词:《九歌》戏剧表演意象
- 再论《国殇》与《九歌》被引量:3
- 2002年
-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 ,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 ,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的恭敬、赞美和依恋 ,《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 ,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
- 黄凤显
- 关键词:《国殇》《九歌》楚辞
- 屈辞《招魂》新辨
- <正> 《招魂》是屈原辞中的一首奇诗。明人孙矿说它“构法奇,撰语奇,备谈怪说,琐陈缕述,务穷其变态,自是天地间环玮文字”。《招魂》之奇,主要在于其结构形式异于常见,其文化背景和内容殊非常理可解。由于该诗之奇且异,是以古今...
- 黄凤显
- 文献传递
- 民族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刍论
- 2002年
-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高校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它所承载的教学任务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却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讨和调整。民族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 ,必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涉及的民族文化现象。
- 黄凤显
- 关键词:民族院校古代文学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