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扬
作品数: 106被引量:450H指数:11
  • 所属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中民
作品数:484被引量:1,541H指数:1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灾难医学 灾难 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张燕飞
作品数:29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重型颅脑外伤 亚低温 中枢性低钠血症 MODS
杨成
作品数:27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重型颅脑外伤 救治 多发伤 脑出血 合并多发伤
陈国庭
作品数:78被引量:308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多发伤 创伤外科 急诊创伤 严重多发伤 急诊
唐伦先
作品数:60被引量:386H指数:1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多发伤 多发伤患者
入院SIRS评分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入院SIRS评分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急诊创伤中心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258例,所有患者入院进行了SIRS评分和ISS评分,SIRS定义为SIRS评分≥2。按照有无感染依据将病人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间ISS评分、年龄以及SIRS四个变量的差异,统计分析入院SIRS评分与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患者ISS评分、白细胞计数、平均年龄均比非感染者高、而体温则比非感染者低(所有P<0.01)。统计发现,共有88例(34.11%)诊断为SIRS,当作了年龄和ISS变量调整后,低体温和白细胞增多最能预示感染(P<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SIRS评分≥2能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而且随着SIRS评分增高,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增加。结论:入院SIRS评分≥2能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每日SIRS评分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从而早期给予干预。
唐伦先孙志扬冯刚刘中民刘建军李侠
关键词:SIRS多发伤
后颅窝术后护理架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后颅窝术后护理架。它包括床头固定架、头顶部固定弹力网、与头顶部固定弹力网两端相连的一对颞骨耳后固定板,所述颞骨耳后固定板通过移动固定杆与床头固定架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移动颞骨耳后固定板的设置,使得...
降建新陈红琢刘薇群孙志扬葛津津陈溢清张燕飞
文献传递
大肠癌肝转移与病理类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发生肝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79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特点、血清CEA水平、转移淋巴结、原发灶的病理类型和静脉侵犯。结果 以肝转移灶为首诊原因的有 1 6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远距离淋巴结转移及镜下静脉侵犯发生率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要重视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或镜下静脉侵袭均预示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对可能发生肝转移的高危病人 。
李侠杨明智陈国庭孙志扬赵中辛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
额部钻孔冲洗虹吸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139例报告)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冲洗虹吸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男89例,女50例,年龄48~87岁,平均66.4岁。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顶部钻孔冲洗引流组(A组,n=47)、顶部钻孔冲洗抽吸引流组(B组,n=41)和额部钻孔冲洗虹吸引流组(C组,n=51)。术后行闭式引流,2~6d后拔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对所有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死亡发生。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ADL评分)情况在C组明显优于B组和A组(P<0.05,P<0.01),且B组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复发率在C组(0.02%)明显低于B组(12.19%,P<0.05)和A组(29.79%,P<0.01),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3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额部钻孔虹吸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
魏社鹏赵继宗周范民丁侃张巍峰张燕飞杨成魏亮张夔鸣孙志扬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灌洗引流术
活血散瘀方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水肿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活血散瘀方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活血散瘀方组,每组各50只,均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活血散瘀方组大鼠造模后应用消肿散瘀混悬液20mL/kg灌胃直至处死,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剂量的蒸馏水。于造模后12h、ld、3d、5d、7d每组取10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 活血散瘀方组大鼠造模后12h、1d、3d、5d、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AQP4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3d:2.38±0.13vs2.98±0.24、(82.84±0.29)%vs(90.14±0.32)%、0.22±0.02vs0.2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散瘀方能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能与降低AQP4表达,抑制细胞内水肿有关。
魏社鹏张夔鸣冯波赵继宗魏亮张巍峰王琦杨成张燕飞孙志扬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颅脑损伤脑含水量
急性肺损伤患者高迁移率蛋白-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测定价值。方法将48例入住急诊创伤ICU及中心ICU的ALI患者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在呼吸内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LI组患者确诊当天及第3、5、7天和对照组血清HMGB-1浓度,检测对照组和ALI组确诊24h内及第7天BALF中HMGB-1浓度,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ALI组确诊24h内BALF中HMGB-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LI组第7天BALF中HMGB-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确诊24h内(P均<0.05)。ALI组确诊后血清中HMGB-1浓度进行性上升,各时间点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HMGB-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5和P<0.01)。在ALI患者中,血清HMGB-1浓度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3120,P<0.05),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4132,P<0.01)。结论HMGB-1作为脓毒症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ALI的发生,并且对这类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唐伦先牛惠燕孙志扬
关键词:高迁移率蛋白-1急性肺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HIF-1α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2011年
目的了解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大脑皮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n=5)、常温停循环组(NTCA,n=3)和正常对照组(NC,n=3),对3组同时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5 min缺氧模型,DHCA组低温条件下停循环5 min,NTCA组正常体温下停循环5 min,NC组建立体外循环后不进行降温和停循环。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HIF-1α、Bcl-2和Bax mRNA在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DHCA组和NTCA组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P<0.01),DHCA组较NTCA组表达增高(P<0.05)。Bcl-2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在NTCA组中较NC和DHCA组表达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诱导HIF-1α和Bax的表达,深低温可诱导HIF-1α表达而抑制Bax的表达;深低温及缺氧对Bcl-2影响较小。深低温可能通过诱导HIF-1α同时抑制Bax的表达而达到脑保护作用。
魏亮高永军杨成张燕飞孙志扬徐蔚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HIF-1ΑBCL-2BAX大脑皮质
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谵妄发生及自理能力影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谵妄发生及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0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进一步的系统化康复治疗。采用谵妄量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谵妄情况方面,两组患者谵妄评分在干预后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定向力障碍、对环境的错觉及思维松散或破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在其他观察项目上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自理能力方面,两组患者各类评分及总分在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观察组在生活自理、括约肌控制、转移、社会认知及总分上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脑外伤患者伤后的谵妄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魏亮管宏新王琦张燕飞杨成降建新孙志扬
关键词:脑外伤谵妄自理能力
心肺复苏大鼠脑红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变化
2011年
目的研究大鼠心肺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mRNA水平表达中的变化规律,探讨Ngb在心脏骤停后脑缺血缺氧损伤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诱导表达途径。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n=8):假手术组及复苏后1h、6h、12h、24h组。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后予以心肺复苏,复苏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应用RT—PCR法观察脑组织NgbmRNA、HIF-1αmRNA表达情况。结果复苏组脑组织Ngb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于损伤后12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复苏组脑组织HIF-1αmRNA表达增加(P〈0.05),且于复苏后1h、6h、12h、24h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大鼠心脏骤停后早期脑组织NgbmRNA、HIF—lotmRNA表达增加,且呈时相性改变。
孙江丽孙志扬
关键词:心肺复苏脑缺血缺氧脑红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
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总结复苏成功经验。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两年来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各因素和出院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来共收治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74例,存活率为6.75%;院内与院外心跳骤停存活率无差别,室颤比心电静止存活率高。立即复苏组比未立即复苏组存活率高,存活组受伤至心跳骤停时间比死亡组长,存活5例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还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创伤性心跳骤停复苏存活率总体水平不高,心跳骤停发生地点与存活率没有明显关系,但室颤、心跳骤停发生时间晚、早期复苏、积极处理病因者存活可能性大。
冯刚刘中民孙志扬周熔铭燕艳丽唐伦先郑洁芳王瑛蒋健
关键词:创伤心跳骤停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