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虎
所属机构: 宁波大学 所在地区: 浙江省 宁波市 研究方向: 语言文字 发文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相关作者
张征 作品数:25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红楼梦》 标记性 概念隐喻 距离性 语料 戚国辉 作品数:24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语法化 隐喻 习得 词义演变 语法化研究 戴清娥 作品数:16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语法化 语法化研究 文化差异 学习档案 实证研究 葛红玲 作品数:5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词汇化 动宾结构 转喻 英汉 隐喻 钱志富 作品数:56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诗歌 情感 诗人 文艺思想 诗学思想
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 本文研究语法转喻,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三个相关问题:1/)语法转喻的概念结构有什么自身的特征?2/)这种转喻的概念结构是如何产生的?3/)语法转喻在语法上是怎么表现的?论文共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选题的意义,研究范围和... 杨成虎关键词:语法转喻 逻辑结构 连续映射 文献传递 “最好”的词义演变与主观化 被引量:12 2010年 现代汉语中的"最好"既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同时也可以是一个表示言者主观情态意义的语气副词。"最好"的词义演化是语法化过程,同时也是主观化过程。主观性的不断加强是该词词义演化的一个重要动因。"最好"的演化过程还伴随着它在句子中位置的左移运动。 戚国辉 杨成虎关键词:词义演变 主观化 语法化 雷克思罗斯'融创于译'的诗歌翻译思想 本文全面深入地探讨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诗歌翻译思想。译学界一般认为文学翻译是再创作,即把翻译融人创作的范畴。雷氏却在《诗人即译者》和《罗马诗译论》二文中把创作融人翻译的范畴,提出了"融创于译"... 杨成虎 周洁关键词:诗歌翻译 译者 汉语方言研究之“常态”与“要津”——兼评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 2015年 文章结合《温岭方言研究》一书,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汉语方言研究之"常态"和"要津":审音系特征,察古今流变;辑特色词汇,论词义虚化;析动词体貌,探句法特征。 杨成虎关键词:汉语方言 语言要素 研究方法 《语法化新探》述评 被引量:5 2007年 I.Wischer G.Diewald 王银霞 杨成虎关键词:语法化研究 语言类型学 NEW 清水芙蓉 亦学亦诗——评张秀梅教授诗集《闲散时刻》的论证笔法 2017年 张秀梅教授的《闲散时刻》2008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诗基本上作于2006年至2007年她在英国访学时。张秀梅的诗歌不但语言清新自然、意象新颖奇特,而且写作方式也多与众不同。她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术论证的方式运用于诗歌创作,使诗歌具有了命题论证的笔法。这种写作着实是一种创新,也是其长期从事英国诗歌教学与研究、长期浸染于文学研究和学术写作氛围中形成的学术写作习惯。 杨成虎词汇化中的虚词问题 被引量:6 2007年 词汇化问题,不同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词汇化是指某个正在变化为(新)词的语言形式。从历史的角度看,词汇化是研究词义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变化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词的原义已无法再从词的现有各成分推知。发生词汇化后,词表达的是新的语义。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多从语义变化的角度研究实词的词汇化,语义变化也能导致虚词的产生。从语义变化引起功能变化的角度来探讨虚词的词汇化问题。 杨成虎 么孝颖关键词:词汇化 语法化 虚词 实词虚化 逻辑式的普遍性:论元量化语义运算与句法结构左向拓展 2017年 考察逻辑式在生成句法自管约论始各阶段的理论发展与变化,其特征为论元量化语义运算与句法结构左向拓展,本质上是句法-语义接口解读方式的不断深化。逻辑式在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中经历了概念的演变和表达形式的变化,致使人们对逻辑式的认识产生迷失。结论有助于说明逻辑式在生成句法中应有的地位,澄清一些认识问题。逻辑式在生成句法中具有普遍性。 杨成虎 仝卓关键词:逻辑式 《语法化的界限》述评 被引量:5 2006年 《语法化的界限》是关于语法化研究较新的一本论文集。该论文集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法化的界限问题,为语法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本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部分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评。 赵娜 杨成虎关键词:词汇化 英语分离疑问句的句法生成机制及其论元量化特征研究 2018年 英语分离疑问句一般由"特殊疑问句+是非疑问句的保留成分DP"构成。本文认为,从对其回答方式(Yes, DP./No, not DP.)来看,它是两种疑问句前后承接的句法结构,句中位于标志语、补足语或介词后的论元从准量化向存在量化过渡:Yes/No部分的回答表明保留成分DP代表是非疑问句,而DP/not DP仍是对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其句法生成机制是复制与删除的两次操作:1)在IP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复制与删除的操作,生成一个特殊疑问句;2)在特殊疑问句的基础上,再进行复制的操作,生成一个是非疑问句,其中wh-词过渡为DP;3)在是非疑问句的基础上,再使用删除的操作,删除与特殊疑问句重复部分的平行结构,保留不重复的DP。这三个步骤的句法生成机制完成论元从准量化向存在量化的过渡:英语分离疑问句中论元量化语义的过渡性与句法结构的承接性相对应。当保留成分DP从是非疑问句扩展到选择疑问句DP1 or DP2,或以附加语PP、从属句CP形式出现时,其量化及句法生成机制也可作同样的解释。 杨成虎关键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