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庆
作品数: 65被引量:256H指数:9
  • 所属机构:天津市地震局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朱元清
作品数:181被引量:1,06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震局
研究主题:上海地震台阵 地震台阵 地震 数值模拟 GIS
薛艳
作品数:106被引量:4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序列 地震前 M
李赫
作品数:31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M 发震构造 地震台 视应力
王熠熙
作品数:41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M 井水位 地下流体 流体异常
谢静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
研究主题:震源深度 PG P 震相 PHP
楼架结构的模态分析与地震动响应
利用Ansys/Ls-dyna中的Lanczos隐式算法分析三层楼架结构的前10阶固有频率与相应振型,并从实际地震信号中提取一部分数据进行采样间隔重新设定,通过FFT和Welch方法得出激励信号的频谱特征,并使用Matl...
刘双庆朱元清
关键词:地震动响应LANCZOS算法模态分析
华北地区震群活动与强震被引量:11
2017年
通过系统研究华北地区震群活动与强震的关系,发现:(1)震群活动与区域强震关系密切,小震群频度的起伏可以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强弱;(2)华北地区M_L≥2.0震群半年累积频度N≥8可以作为区域M_S≥5.7地震的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异常出现后的10个月内,预测效能评分R=0.615,大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0.437);(3)震群频度指标可以通过Molchan模型检验,对于不同强度的目标地震(M_S≥5.0、M_S≥5.5与M_S≥5.7地震),其预测效能均好于Poisson模型,其中60%目标地震的预测概率增益可以达到2~4水平;(4)区域震群对强震地点的预测意义有限:在张北6.2级、瑞昌5.7级与前郭5.8级地震前2年,与强震相关的构造带震群活跃;震前中短期阶段(2~10个月),震群向震中及周边迁移;而对其余4次强震,震群对发震地点没有指示意义。
薛艳陈琳荣黎明晓刘双庆
关键词:震群强震
基于多种方法的宝坻新井水位异常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天津宝坻新井(117.4°E,39.7°N)水位阶变异常,选取该井及周边水体进行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宝坻新井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存在一定的水岩作用,周边水体与宝坻新井水之间没有明显水力联系;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水坝泄水对宝坻新井的加卸载影响,结果显示水坝泄水的应变量不足以引起宝坻新井水位的大幅阶变;通过调和分析及含水层参数计算可知2017年以来宝坻新井潮汐参数及含水层水文介质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据此推测,宝坻新井水位异常可能与局部应力小幅调整过程中宝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蠕动有关。本文采用的多种方法结合的异常分析思路可为今后判别地下水位异常干扰提供参考。
王熠熙邵永新李悦王博刘双庆李赫王喜龙龚永俭
关键词:水位水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水文地质参数有限元模拟
天津测震台网地脉动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天津测震台网产出数据,研制基于ACCESS数据库的地脉动处理系统,系统采用FTP协议自动获取地脉动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将计算得到的RMS(速度均方根)值存储到数据库中,提供数据查询、变化曲线绘图等功能。根据设定的台站平均阈值,将超出一定范围的数据以红名显示以达到突出异常的目的。
孙路强李志雄栗连弟刘磊卞真付刘双庆
关键词:数据库地脉动测震台网
新疆全区和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分析被引量:36
2014年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集区域划分和建立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概念.采用以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中心、半径为1°范围内、自2009年1月以来所有地震事件的震相数据,拟合了适合于于田的地壳速度模型,该模型在于田MS7.3地震的精定位和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确定中得到了应用.
陈向军上官文明宋秀青王俊刘双庆缪发军朱元清
新疆于田M_S7.3地震主震精定位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3地震震中的位置,360°等方位均匀选取台站,平均每隔约15°选取1个台站参与初始定位;②将于田台的记录波形旋转至径向和切向上精确测定S波的到时,并以此控制震中距;③测定震中位置时采用的速度模型,是以震源为中心、半径约为1.0°范围内发生的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经重新拟合后获得的速度模型;④利用和田地震台阵记录的主震波形资料,经波形聚束方法处理后测定方位角,并以此方位角修正震中位置;⑤采用确定性方法测定震源深度。最终得到新疆于田MS7.3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7°N、82.467°E,震源深度为12km,发震时刻为2014年2月12日17:19:48.2。
王俊宋秀青陈向军詹小艳缪发军刘双庆朱元清
关键词:震源位置数字地震台网地震台阵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测定被引量:20
2014年
201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MS7.3地震,随后又发生了一系列余震。本文采用测定震源深度的确定性方法计算了于田MS7.3地震序列的深度,震相数据来自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数据库,并结合使用了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原始资料。
宋秀青缪发军刘双庆陈向军王俊朱元清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震序列
引入一种新型震害快速评估基础数据的尝试——DMSP/OLS卫星夜光数据的使用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尝试性使用美国军事气象DMSP卫星20年来的夜光数据,并利用前人在夜光数据与中国人口统计分布的关系模型以及基于人员死亡率表示的地震生命易损性模型,分析国内外1990年来有影响的4次7级以上强地震的人员死亡情况.通过对正式公布的烈度图矢量化与通过DMSP/OLS夜光数据换算出的人口密度分布的空间相互覆盖情况,计算得出4次强地震理论计算的结果和实际人员死亡统计结果在一个数量级的误差范围内具有可信度。其中土耳其IZMIT市地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计算结果比较吻合,而汶川地震与海地地震理论计算的结果比实际的偏小,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高烈度区地震地质灾害异常严重以及海地太子港地区缺乏抗震设防,房屋抗震性能薄弱有关。
刘双庆
关键词:DMSP
海啸初期诱发形成阶段的研究
2008年
对近年来有关海啸初期阶段几种激发模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成果做了总体的回顾与阐述,同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前人未给予说明的地方做了些扩充。
刘双庆朱元清
关键词:海啸传递函数流固耦合衰减性
地震应急时交通管制需求判断模型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地震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依赖于交通的通达性。城市灾区的交通状况是否能够满足救援队伍的通行?是否需要进行交通管制?管制区域多大?这些问题从地震发生开始到现场调查的进行过程中,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应急预案和各种地震案例的研究,提出交通管制需求的判断计算模型。
宋先月宋治平刘双庆林命週陈建英李志强
关键词:地震应急交通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