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7篇“ LENKE“的相关文章
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固定节段的选择
2024年
随着脊柱外科医师对三维矫形理念的进一步认识,内固定器械、去旋转工具的进步以及手术技术的提高,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策略的科学制定逐渐成为治疗的争议焦点。术前手术策略的制定不仅直接影响畸形矫正和平衡重建,而且与术后脊柱的活动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直接相关。因此本文将从手术固定方法、手术入路、固定椎选择三方面论述。笔者认为,应以Risser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来判断手术固定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要参考术者对入路的熟悉程度及经验,在把握好适应证并考虑手术风险和益处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固定椎的选择,选择上端椎(UEV)为上端固定椎(UIV),较更为激进的上端椎-1(UEV-1)更加安全,而在具体选择下端固定椎(LIV)时需要综合五方面因素。
都金鹏贺宝荣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策略固定节段
Lenke 1型和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足底压力特征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Lenke 1型和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足底压力特征。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AIS患者作为侧弯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3.60岁;体质量32.70~71.80 kg,平均体质量51.86 kg;身高141.00~174.00 cm,平均身高159.60 cm;身体质量指数(BMI)14.90~24.30 kg/m^(2),平均BMI 20.22 kg/m^(2);Lenke 1型7例,Lenke 5型13例;左侧弯14例,右侧弯6例。选择同时期的20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45岁;体质量45.00~66.80 kg,平均体质量53.94 kg;身高155.00~173.00 cm,平均身高162.30 cm;BMI 16.90~25.40 kg/m^(2),平均BMI 20.48 kg/m^(2)。分别测量AIS患者凹、凸侧和健康人足部峰值压力(PP)、平均压力(MP)、总压力(SMF)和各个分区的压力百分比;计算双足对称性指数(SI);计算Cobb角同足底压力整体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侧弯组Lenke 1型和Lenke 5型AIS凹侧足底PP值大于凸侧和对照组[(1.93±0.27)N vs(1.69±0.30)N vs(1.68±0.23)N。P<0.05];凹侧足底的第一、二、三跖骨及足后跟外侧区的压力小于对照组[(10.96±2.50)%vs(14.56±4.51)%、(17.18±4.74)%vs(13.01±2.94)%、(15.00±8.26)%vs(3.84±3.90)%。P<0.05];侧弯组SIPP、SIMP、SISMF均大于对照组(17.88±15.21 vs 9.41±7.55、21.69±7.97 vs 15.72±8.23、23.60±10.83 vs 14.09±8.36。P<0.05)。结论Lenke 1型和Lenke 5型AIS患者足底压力同健康人存在差异,行走时凹侧足底压力大于凸侧;AIS患者局部足底压力分布存在异常,应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AIS患者SIPP、SIMP、SISMF均大于健康人,AIS患者双侧足底压力对称性差异大于健康人。
黄一鸣吴茂东赵秦苏清伦丁侨侨
关键词:足底压力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
2024年
背景:目前对于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与骨盆的研究仅局限于冠状面及矢状面,尚未明确侧弯与骨盆间的三维关系。目的:分析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侧弯对骨盆的影响,研究腰椎与骨盆三维空间位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包括Cobb角、冠状骨盆倾斜、腰椎前凸角、左右骨盆髋骨宽度比值、脊柱旋转角度、骨盆倾斜、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冠状畸形角比率、矢状畸形角比率、C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椎体顶点平移、冠状骶骨倾角,将信息汇总为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Lenke5型主腰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与骨盆的相关数据。结果与结论:①Cobb角与冠状畸形角比率、椎体顶点平移距离、脊柱旋转角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1,r=0.841,r=0.736);②冠状畸形角比率与椎体顶点平移距离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37),与C7铅垂线到骶骨中垂线的距离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14),与矢状畸形角比率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95);③腰椎前凸角与矢状畸形角比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42),与冠状畸形角比率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54);④Cobb角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冠状骶骨倾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22,r=0.534),C7铅垂线到骶骨中垂线的距离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7);椎体顶点平移距离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冠状骶骨倾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7,r=0.506),腰椎前凸角与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12,r=0.538);矢状畸形角比率与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614,r=0.621);⑤结果发现腰椎与骨盆相对位置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上息息相关,当腰椎
侯俞彤黄承兰杨云霄李娅郭培武于文强赵宇王赞博曾红马振江鲁德志王金武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骨盆
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附加现象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最下固定椎(LIV)的选择对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后远端附加现象(A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的Lenke 1、2型共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LIV与稳定椎(SV)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患者分为3组:SV<-1组、SV-1组、SV≥0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各影像学参数。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AO分为远端附加组和非远端附加组两组,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远端AO的危险因素。结果94例AIS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0.40±5.59)个月,末次随访时13例(13.8%)患者发生远端AO,8例(44.4%)SV<-1、3例(10.7%)SV-1、2例(4.2%)SV≥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术后主胸弯顶椎偏距、术后躯干偏移、术后主胸弯Cobb角、术后及末次随访主胸弯Cobb角矫正率、末次随访腰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末次随访影像学肩高度、Risser征、LIV-SV节段差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Risser征(0~2级)及LIV-SV节段差距(LIV-SV<-1)是术后远端AO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Risser征及LIV-SV节段差距是影响Lenke 1、2型AIS矫形术后远端AO发生的危险因素,LIV选择至少在稳定椎近端一个椎体(SV-1)可防止远端AO的发生。
范嘉旺郭伟杨万忠李嘉鑫郑任春戈朝晖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远端融合椎选择的"鼓楼规则"
2024年
目的提出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术中的下端固定椎选择的"鼓楼规则",并与"远端充分触及椎(last substantially touching vertebra,LSTV)规则"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南京鼓楼医院既往关于Lenke 1A型AIS患者矫形术中下端固定椎选择的回顾性研究,筛选与下端固定椎选择相关的指标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下端固定椎选择的"鼓楼规则"。连续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enke 1A型患者189例,男29例、女160例,年龄(14.9±2.8)岁(范围10~18岁)。均接受脊柱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根据收治顺序选择下端固定椎(单号采用传统"LSTV规则"、双号采用"鼓楼规则")。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包括融合节段数,上胸弯、胸弯和腰弯的Cobb角及矫正率,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等参数,记录远端叠加现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下端固定椎选择的"鼓楼规则":当Risser≥3级、主弯长度≤8个节段、LSTV近端一个节段(LSTV-1)旋转≤Ⅰ度、LSTV-1偏移中线<20 mm、术前冠状面平衡<10 mm且LSTV-1与LSTV间椎间盘在Bending像上可双向开口,此时下端固定椎可选择LSTV-1;如不符合以上条件,下端固定椎应选择LSTV。最终120例纳入研究,男21例、女99例,年龄(15.1±2.4)岁(范围10~18岁),每组各60例。术后随访至少2年,"LSTV规则"组随访时间为(31.0±5.4)个月,"鼓楼规则"组为(30.8±5.1)个月。"鼓楼规则"组下端固定椎主要位于T12、L1节段,"LSTV规则"组下端固定椎主要位于L1、L 2节段,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LSTV规则"组融合节段为(10.5±1.7)个节段,"鼓楼规则"组为(9.7±1.5)个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3)。末次随访时"LSTV规则"组和"鼓楼规则"组主弯矫正率分别为74.8%±10.5%和73.2%±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P=0.219);"LSTV规则"组远端叠加
秦晓东陈熙璞陈溢何中刘臻邱勇朱泽章
关键词:青少年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影响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满意度的肩平衡影像学指标
2024年
目的分析影响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术后满意度的肩平衡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融合术的AIS患者98例,男26例、女72例,年龄(15.2±5.3)岁(范围10~24岁)。上端固定椎分布:T258例(59%)、T325例(26%)、T415例(15%);下端固定椎分布:T1263例(64%)、L128例(29%)、L24例(4%)、L33例(3%)。比较手术前后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影像学肩高(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喙突高度差(coracoid height difference,CHD)、锁骨肋骨交点高度差(clavicle-rib cage intersection difference,CRID)、T1倾斜角、第1肋倾斜角、锁骨胸廓角度差(clavicle chest angle difference,CCAD)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结果。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enke 1型AIS术后满意度的肩平衡影像学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该影像学指标的阈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0±80)min(范围220~320 min),术中出血量为(360±110)ml(范围300~700 ml),术中无一例出现神经、硬膜及血管损伤。末次随访时RSH、CHD、CRID、T1倾斜角、第1肋倾斜角、CCAD分别为4.0(0,13.9)mm、7.0(0,12.9)mm、4.0(0,10.0)mm、4.8°(3.3°,8.2°)、5.3°±3.9°、5.5°(3.0°,8.9°),小于术前的10.6(2.0,20.3)mm、10.3(2.5,15.9)mm、8.0(1.0,15.2)mm、7.6°(3.5°,12.2°)、7.5°±6.9°、8.5°(3.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SRS-22功能、疼痛、外观、心理评分分别为4.6(4.0,4.9)分、(4.1±0.5)分、(4.1±0.7)分、4.2(3.9,4.8)分,均大于术前的4.2(3.8,4.6)分、(4.0±0.7)分、(3.5±0.7)分、4.0(3.5,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CAD是影响AIS矫形术后满意度的独立肩平衡影像学指标(OR=0.826,P=0.040)。ROC曲线示曲线下面积及95
解放耿丹王飞党靖刚夏莉玉罗卓荆胡学昱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外科手术病人满意度放射学
中度Lenke 3CN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静态平衡足底压力特征
2024年
目的了解中度Lenke 3CN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与同龄健康青少年的静态平衡足底压力特征差异,为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筛查、评估、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中度Lenke 3CN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为AIS组,30例同龄健康女性青少年为对照组,采集静态平衡足底压力数据,比较分析两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足底压力特征方面,AIS组左、右足的平均压力(P<0.05)和后足压力(P<0.0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前足压力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双足对称性指数(symmetry index,SI)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IS组左足的足中内侧区和第1脚趾区足底压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第1、2、3、4、5跖骨区足底压力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AIS组右足的足跟内侧区和第1脚趾区足底压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足中外侧区、第3、4、5跖骨区和第3、4、5脚趾区足底压力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足底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方面,AIS组足底COP轨迹长度、95%信赖区间椭圆面积、COP左-右移动最大距离(COP-X)和COP前-后移动最大距离(COP-Y)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度Lenke 3CN型AIS患者与同龄健康青少年的静态平衡足底压力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足部压力会偏向侧弯凸侧,双足的对称性、稳定性较差,平衡控制能力较弱。
史祎许亚民马晓丽王政李宝新孟林盛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足底压力
1例Lenke 1B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的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2024年
目的用有限元法模拟不同远端固定椎(LIV)选择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形手术,分析术后远端叠加现象发生的生物力学基础,为术后预防叠加现象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选取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例Lenke 1BN型AIS患者(年龄13岁,身高152 cm,体重51 kg),构建全脊柱三维仿真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LIV选择下的矫形手术,分析选择不同LIV下术后次弯代偿表现及未融合部分各椎间盘的最大应力。结果未融合部分椎间盘最大应力从远端到近端逐渐增大,当LIV选择在下端椎L_(1)时L_(1/2)椎间盘最大应力超过L2/3椎间盘最大应力约85%,当LIV选择在下端椎下方椎体L2、L3时,未融合节段椎间盘近端与远端每节的最大应力差别在20%左右。结论对于Lenke 1BN型AIS患者,LIV选择在下端椎下方椎体可减少叠加现象的发生风险。
吴浩然王玲张慧杰倪松智马晓李明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
上端融合椎的选择对Lenke 5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估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上端融合椎(The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为上端椎(The upper end vertebra,UEV)和UEV+1对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48例Lenke 5C型AIS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矫形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根据UIV和UEV之间的关系,将UIV作为UEV的设定为UEV组,将UIV作为UEV+1的设定为UEV+1组,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结果的异同。结果48例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UEV组26例,UEV+1组22例。UEV+1组术后末次随访时TL/L矫正率明显高于UEV组(73.14%vs 63.71%,P<0.05),UIV倾斜度明显降低,影像学的肩高度差(RSH)绝对值显著增加(7.63 mm vs 0.72 mm,P<0.05),冠状面失衡绝对值显著增加(12.02 mm vs 4.81 mm,P<0.05)。UEV+1组术后肩失衡(RSH≥20 mm)发生率明显高于UEV组。两组在矢状位排列和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UIV选择为UEV+1时,TL/L矫正率提高,但增加了肩和冠状面失衡的风险,临床应尽可能选择UEV作为UIV,以维持AIS患者肩平衡。
代杰阿不都乃比·艾力朱旭买买提艾力·尼亚孜斯刊达尔·斯依提马原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Dynesys矫形内固定术治疗Lenke1、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
2024年
目的:评估后路Dynesys矫形内固定术治疗Lenke1、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3年9月于我科接受Dynesys矫形内固定治疗的15例(男4例,女11例)AIS患者,平均年龄15.5±2.2岁(12~21岁),其中Lenke1型5例、Lenke5型10例,以胸腰段畸形为主。通过复习病历,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周内(初次复查)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腰椎前凸、腰椎活动度等,评估后路Dynesys矫形内固定对脊柱侧凸的矫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80.8±45.8min,平均出血量194.0±145.5mL,主弯节段数为4.7±1.1,手术节段数为4.7±1.1,随访3~48个月,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40.8°±5.5°,术后5.5°±4.5°,末次随访时7.6°±5.5°。冠状面脊柱侧凸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主弯术后总矫正率为86.9%,Lenke1型为89.8%,Lenke5型为85.4%,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固定节段活动度8.2°±3.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绳索断裂等内置物并发症。结论:Dynesys矫形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矫正Lenke1、Lenke5型AIS,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保留脊柱部分运动功能,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汪东谭胜芝沙鑫田天崔凯刘涛李源郑润龙谭荣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非融合技术

相关作者

邱勇
作品数:1,448被引量:4,138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朱泽章
作品数:942被引量:2,618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刘臻
作品数:393被引量:1,16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 矢状面
王斌
作品数:1,945被引量:5,868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后凸畸形
钱邦平
作品数:586被引量:1,928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