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篇“ HOLTER监测“的相关文章
结合Holter监测分析单纯丙泊酚麻醉对老年人胃镜检查心率变异的影响
2021年
目的:结合Holter监测分析单纯丙泊酚麻醉对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心率变异的影响,为老年人麻醉用药提供安全参考。方法:选取拟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间。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常规胃镜检查,B组行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T_(0))、胃底检查时(T_(1))、离室时(T_(2))的脉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并发症,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T_(1)时期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2)时心律失常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期LF(低频)、HF(高频)、LF/HF(低频/高频)均较T_(0)、T_(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期间,LF较HF下降明显。B组患者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丙泊酚麻醉在老年人胃镜检查中对自主神经抑制以交感神经为主,较少影响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具有一定的心脏保护作用,相对于普通胃镜检查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瞿艳新
关键词:老年人无痛胃镜丙泊酚心率变异性
母胎Holter监测及非产时胎儿心率量化参数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胎儿心电技术的母胎Holter监测在非产时的应用和胎儿心率变量的特征及其与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非产时完整母胎Holter监测孕妇112例,按纳入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56例及高危组56例,并根据产时胎儿是否发生可疑窘迫分成可疑窘迫组30例和非窘迫组82例。记录非产时监测系统内的胎儿心率短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胎儿心率高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roportion of episodes of high variation,PEHV)、胎儿心率低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roportion of episodes of low variation,PELV)、胎儿心率加速次数(large acceleration,LA),分析对比上述4项胎儿心率参数变量。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胎儿STV、PEHV、PELV和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疑窘迫组[STV(7.90±2.34)ms]、PEHV(37.48%±18.66%)、LA[(4.36±3.41)次/h]明显低于非窘迫STV[(8.78±1.90)ms、PEHV(45.97%±16.24%)、LA(6.55±3.87)次/h],可疑窘迫组PELV(18.25%±16.20%)则明显高于非窘迫组PELV(12.29%±1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可疑窘迫组及非窘迫组数据进行ROC曲线绘制并计算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STV分别为0.635、0.77、0.51和0.26,PEHV分别为0.639、0.57、0.29和0.27,PELV分别为0607、0.73、0.49和0.25,LA分别为0.664、0.87、0.54和0.33。结论母胎Holter监测可得到胎儿STV、PEHV、PELV、LA等量化参数,胎儿窘迫者STV、PEHV、LA均明显降低,PELV明显升高,STV、PEHV和LA对胎儿窘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田宁陈奕闫亭亭张松
关键词:高危妊娠
Holter监测皮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Holter监测皮损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循证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Holter监测后皮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酒精过敏、胶布过敏、未采用酒精擦拭皮肤、监测后过量活动、平贴法固定电极、未使用擦除片擦拭皮肤患者监测后发生皮损的几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过敏、胶布过敏、监测后活动、擦拭皮肤方式、固定电极片方法、使用磨砂类型是影响Holter监测患者皮损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循证护理干预,预防Holter监测后皮损的发生。
安淑君霍仙娜胡云霞袁义燕禹继敏
关键词:HOLTER监测皮损循证护理
胎儿Holter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与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应用并评价新型胎儿Holter监测系统在临床监测胎心过程的优势与不足。方法:选取2016年4~9月我院住院的单胎妊娠,孕周为32~42周的保胎待产孕妇120例,随机等分为传统组和胎儿Holter监测组。胎儿Holter监测组应用胎儿Holter监测胎心;传统组接受传统胎心监测。胎心监测前登记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孕期并发症、体重指数及Apgar评分,监测过程中记录孕妇完整完成监测的时间、监测中断次数、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平均监测时间、中断次数、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胎儿Holter监测系统与传统胎心监测相比具有连续性好、舒适及满意度均较高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王宝春郭瑞华邹嘉欣郭晓辉
关键词:妊娠孕妇胎心监测满意度
胎儿Holter监测及胎心率量化参数在产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产时胎儿Holter监测参数,包括胎儿心率短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AC)的特征及其与高危因素及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有产时完整胎儿Holter监测资料者共64例,按照是否合并高危因素(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和胎儿生长受限)分为高危组(n=37)和低危组(n=27),按照是否可疑胎儿窘迫分为可疑窘迫组(n=22)和正常组(n=42)。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产程时期STV、DC、AC值的差异。结果(1)高危组和低危组及组内不同产程间比较: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低危组STV分别为(8.3±3.2)、(8.8±2.9)和(10.5±3.3)ms,与高危组[分别为(8.7±2.3)、(9.5±2.9)和(10.7±2.7)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组DC分别为(2.1±0.8)、(2.3±0.8)和(3.3±1.2)ms,与高危组[分别为(2.3±0.7)、(2.6±0.7)和(3.8±1.3)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组AC分别为(1.9±0.8)、(2.2±0.8)和(3.2±1.3)ms,与高危组[分别为(2.1±0.7)、(2.6±0.8)和(3.6±1.2)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组内各产程S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STV在第二产程大于潜伏期(q=-1.288,P〈O.05);低危组和高危组DC、AC在第二产程均大于潜伏期和活跃期(P值均〈0.05)。产程中DC与AC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985,P=0.000)。(2)可疑窘迫组与正常组及组内不同产程间比较:正常组STV、DC、AC在第二产程分别为(11.1±2.4)、(3.9±1.2)和(3.7±1.2)ms,大于潜伏期f分别为(9�
田宁陈奕范玲闫亭亭张松
关键词:胎儿心电描记术产道
母胎Holter监测在产程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7
2015年
母胎Holter监测是一种新兴的胎儿监测方法,采用腹部胎儿心电(Fetal ECG,FECG)技术分析胎儿宫内情况([1])。在国内,FECG尚未开展于临床。本研究通过母胎Holter监测采样并进行分析,计算出胎儿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加速力(AC)这2个量化指标,初步探讨上述量化指标的特征及其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在我院分娩的孕妇25例,单胎头位妊娠,
田宁陈奕闫亭亭张松张蕾
关键词:HOLTER胎儿心率加速力胎心率
心肌缺血的Holter监测分析
2011年
中国卫生年鉴公布心血管病死亡率:2003年城市人口为181.63/10万,占34.38%,农村人口135.53/10万,占35.78%,均列首位[1]。改变这一现状的惟一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识别、早治疗[2]。在冠心病患者的ECG监测中发现,除伴有心绞痛发作的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以上都会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心电监测比患者主诉更敏感,更易发现心肌缺血,因此受到临床关注。现将我院冠心病患者经Holter监测到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胡橙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缺血HOLTER监测监测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
Holter监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确诊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G检查示:23例有冠状动脉狭窄,其分布部位依次为左前降支13例,右冠状动脉7例和左回旋支3例,其中75%以上狭窄15例(65.5%)。DCG监测:ST段抬高时间与胸痛发作时间基本一致,ST段抬高并发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房性心律失常5例,心房纤颤1例,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5例,心室颤动1例。阵发性ST段抬高≥0.20mv者18例,其中狭窄程度≥75%者12例(66.7%),抬高最长持续时间≥3min者24例,其中狭窄程度≥75%者16例(75%)。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律失常可能与ST段抬高的程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而其类型与发生痉挛的血管部位有关。DCG可明显提高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率。
岑梅珠刘凯东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动态心电图监测冠状动脉造影
HOLTER监测室性早博3027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室性早博的数量及形态。方法按年龄段统计室性早博的数量及形态。结果 (1)>750个/24H:~30岁组占45%,76岁~组占41%,31~75岁组占22%,与前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31~50岁组与51~75岁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3000个/24H:~30岁组占30%,76岁~组19%,31~50岁组占9%,51~75岁组占8%,前两组与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31~50岁组与51~75岁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形态:(1)~30岁组成对及阵发室速、并行心律多见,其它形态少见。成对室早与其他两组比较最多(P<0.01),阵发室速与其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0组和76岁~组两组间各种形态室早无明显差异(P>0.05)。室性并行心律以~30岁组最多见(P<0.05)。结论~30岁组、76岁~组高频室早的发生率高与31~75岁组。室早形态以单个室早最多,其次是成对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联律,室性过早多源,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的节奏,融合室内波,RonT,位间室早很少。~30岁组成对室早和并行心律比其他两组多,而其他类型室早则以30~岁组为多。
李红叶
老年冠心病Holter监测与治疗实施
2009年
老年冠心病患者病程迁延,经反复多种治疗,病情变化多,有时病情隐匿,易引起患者的疏忽发生病情变化。本文对66例老年冠心病者行Holter检测指导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范丽涛任秋萍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HOLTER监测HOLTER检测病情变化病程迁延

相关作者

田宁
作品数:29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母胎 HOLTER监测 胎儿 产后出血 超声多普勒
陈奕
作品数:123被引量:1,392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胎儿 妊娠期 产科 早产 母胎
闫亭亭
作品数:28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胎儿 母胎 HOLTER监测 胎儿心率 胎心率
张松
作品数:213被引量:599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脉搏波 胎儿 血流参数 胎心率 胎儿心率
卢喜烈
作品数:382被引量:89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