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3篇“ GREEN-AMPT入渗模型“的相关文章
- 基于改进Green-Ampt入渗模型的边坡极端降雨阈值确定
- 2024年
- 为了获得在极端降雨情况下与实际工况相符合的高液限土边坡抗滑稳定性情况,有必要开展极端降雨、高温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地区的气象及自然灾害数据为基础,在对不同年份降雨及高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吸力水头改进了Green-Ampt入渗模型,得到了斜坡在不同单位降雨量上的极端降雨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稳定性与连续降雨天数及降雨量有很大关系,在长期小雨的情况下边坡也会达到极端降雨阈值,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以临界降雨阈值作为极端降雨阈值更合适。该研究对于雨季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麦子杰闫斌谭越峰
- 关键词:路基边坡GREEN-AMPT入渗模型
- 基于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重建清光绪初年山西大旱降雨入渗量被引量:3
- 2021年
- 为了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清宫档案“雨雪分寸”所反映的降水信息,重建清光绪初年山西极端干旱事件,本文在山西省开展了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探讨了利用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求解山西省累计入渗量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并利用山西省1875—1878年主汛期“雨分寸”资料重建了历史时期土壤降雨入渗量。结果表明:(1)降雨量是山西省降雨入渗湿润锋推进深度的主要因素,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2)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在山西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实际入渗量与模拟值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8以上,且两者相关性显著;(3)1875—1878年山西主汛期6—9月降雨累计入渗量普遍较少,土壤干旱较为严重。
- 屈艳萍李哲张学君吕娟吕娟
- 基于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的炭质泥岩粗粒土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针对降雨入渗的实际情况,将湿润锋至边坡表面的区域分为饱和区和非饱和区,入渗分为降雨强度控制阶段和土体入渗能力控制阶段,根据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的厚度对入渗量和渗透系数进行修正。基于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利用入渗量和入渗速率的微分关系,对Green-Ampt模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模型用于炭质泥岩粗粒土路堤边坡稳定分析,利用Geo-studio进行边坡降雨入渗模拟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将改进的Green-Ampt模型计算理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时间内,由改进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的湿润锋深度、湿润锋推进速率和边坡安全系数更接近数值模拟结果;由改进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始终比由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高。
- 何忠明钟魏刘正夫李奇舒青海
-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间歇性强降雨下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研究了间歇性强降雨作用下边坡稳定性.间歇性强降雨下湿润锋以上土体将会经受干湿循环作用,考虑干湿循环对边坡土体渗透特性及土水特性的影响,改进了传统Green-Ampt入渗(G A)模型;考虑干湿循环对土体强度的劣化作用,建立间歇性强降雨下边坡稳定性表达式.对于不考虑间歇性强降雨作用的边坡,改进GA模型可简化为传统GA模型,说明传统GA模型是改进GA模型的一个特例;利用改进GA模型和稳定性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根据降雨入渗速率的变化特征,降雨过程可分为稳定阶段、持减阶段和突变阶段等3个阶段;传统GA模型与改进GA模型相比在失稳深度和时间上有较大延缓;仅改进稳定评价方法的传统GA模型与改进GA模型相比在失稳深度上一致,在失稳时间上有延缓.
- 苏永华李诚诚
- 关键词:GREEN-AMPT入渗模型稳定性
- 不同含沙率浑水膜孔灌三维Green-Ampt入渗模型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室内浑水膜孔灌入渗试验,基于三维Green-Ampt模型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研究浑水含沙率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的影响.将浑水泥沙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概化为水土界面沉降层的减渗作用,以清水膜孔灌为基础,得到不同含沙率下水土界面沉积层减渗作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层减渗作用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沙率越高,减渗作用越明显,同一含沙率浑水减渗作用与时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该减渗作用力最大值出现在土壤水分入渗初期,前30 min减渗作用力明显较大,30 min后减渗作用力变化趋势逐渐减小,100min后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该研究为后续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灌溉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陈琳费良军金世杰王子路钟韵
- 关键词:土壤水吸力
- 强降雨作用下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西北部山区交通、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如火如荼,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涉及到非饱和土的边坡工程问题逐渐增多,加之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降雨入渗诱发边坡失稳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如何尽可能对降雨型...
- 李诚诚
-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GREEN-AMPT入渗模型强降雨灰色关联分析
-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
- 2018年
-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中浸矿液入渗情况直接影响稀土资源的高效开采与利用。基于自制试验装置进行稀土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溶浸液分别选取清水以及3%硫酸铵溶液,研究了4种不同粒径稀土的累积入渗深度、湿润锋运移速率、入渗率等随时间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际,针对传统Green-Ampt模型假设过于简化而影响计算精度的问题,将入渗稀土层分为饱和层、过渡层和干土层,在分层假设基础上对Green-Ampt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速率Green-Ampt改进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精度显著提高,可以有效地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矿液一维垂直入渗过程。
- 郭钟群金解放金解放王晓军钟文
- 关键词:入渗溶浸液GREEN-AMPT模型
- Green-Ampt入渗模型国外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是土壤水分运移形式之一,对土壤养分和盐分运移及作物根系和微生物活性均有较大影响。目前描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模型主要包括: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Green-Ampt模型等,Green-Ampt入渗模型表达式简单、涉及参数较少,具有一定的土壤物理基础,是当前使用最广的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国外关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研究很多,对Green-Ampt模型国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总结。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出发,总结了该模型优缺点及涉及参数(饱和导水率Ks、湿润锋面吸力Sf、土壤水分入渗率i(t)等)的改进算法;综述了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国外应用现状;并对比分析了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Green-Ampt模型等,Green-Ampt入渗模型。基于Green-Ampt的国外研究现状,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指明方向。
- 朱昊宇段晓辉
- 关键词:GREEN-AMPT入渗模型
- Green-Ampt入渗模型的一种显式近似解被引量:1
- 2017年
- 为解决Green-Ampt(GA)入渗模型只有隐格式解的问题,给出了高精度的显格式近似解,该显格式构造一组幂函数作为基函数,通过最小化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误差,达到对GA模型的逼近。在对误差函数最小化的过程中,首先证明优化解的存在性,同时采用自适应的优化分段方法,在满足精度的条件下减少基函数的级数,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针对入渗时间趋于无穷导致近似解发散问题,建立了修正公式,确保了该逼近方法的全局收敛性。通过与其他近似解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 唐岳灏路立新
- 关键词:GREEN-AMPT入渗模型累积入渗量级数解
- Green-Ampt入渗模型在龟裂碱土改良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为研究Green-Ampt入渗模型在龟裂碱土改良过程中的适用性,基于模型特点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湿润锋、累积入渗量、入渗率3个入渗特征量与入渗时间的关系,并通过室内土柱入渗试验获得试验资料,对入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龟裂碱土在淋洗、施用改良剂的处理下,湿润锋推进距离、累积入渗量都与入渗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相关,入渗率与入渗时间的倒数平方根呈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入渗率与累积入渗量的倒数呈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大于0.9;模型理论入渗量与实际入渗量的相对误差小于4%。综合分析可知,Green-Ampt入渗模型能适用于改良龟裂碱土的入渗过程。
- 王旭孙兆军王正焦炳忠焦炳忠
- 关键词:GREEN-AMPT模型入渗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