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8篇“ CO催化“的相关文章
一种CO催化氧化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O催化氧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以及设置于反应器壳体顶面的反应器顶盖,所述反应器壳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隔断,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内部且位于隔断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气室和左气室,且右气室以及左气室的内部均设置...
李丰郑华权沙韩啸於子豪
Mo-Sn催化剂上CO催化氧化的研究
2025年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Sn物质的量比的Mo-Sn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Mo含量对CO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Mo1Sn20催化剂在300℃实现了CO完全转化,相比纯SnO_(2)催化剂的转化温度降低了50℃。采用XRD、Raman、XPS、H2-TPR及In situ 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钼物种价态、氧化还原性等进行了研究。相较于纯SnO_(2)催化剂,当引入较少含量的Mo物种后,Mo1Sn20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Mo-Sn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MoO3部分向MoOx转变,产生较多的Mo^(5+)物种,Mo^(5+)物种的存在促进了氧气的吸附活化以及氧原子的迁移,晶格氧与Mo^(5+)物种共同作用增强了CO催化性能。
张伟张伟高秀娟曹国壮王佳豪宋法恩宋法恩伞晓广韩怡卓
关键词:催化氧化
一种抗堵塞CO催化氧化模块及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堵塞CO催化氧化模块及制备工艺,涉及烧结机CO催化氧化节能减排技术的技术领域,包括组合设置的催化剂模块,所述催化剂模块包括催化剂片层和支撑柱,催化剂模块通过催化剂片层和支撑柱进行双层、多层中的一种进行组...
李文张海杰张正波陈武军朱晓杰宋旭
Cu-Mn型CO催化催化氧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为探究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对Cu-Mn型催化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型CO催化剂,利用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测试分析不同金属掺杂和沉淀温度条件下Cu-Mn型CO催化催化氧化CO特性;然后通过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获得催化剂的孔隙特征参数和表面晶型结构,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展示催化催化氧化CO的反应过程,并介绍催化剂在煤矿井下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测试时间内(80 s以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O体积分数表现为逐渐减小、缓慢增加后趋于平缓的变化特征,反应的CO物质的量逐渐增加。催化催化氧化CO效果越好,其比表面积越大,平均孔径越小,总孔容越大。当掺杂金属分别为Sn、Fe和Ce时,3种催化剂的催化氧化CO特性强弱由大到小为:CuMnO_(x)-Ce>CuMnO_(x)-Sn>CuMnO_(x)-Fe,参与反应的CO物质的量分别为0.0153、0.0093和0.0203 mol,CO消除效率分别为61%、47%和77%。沉淀温度为70℃时,催化剂的晶核数量要明显高于沉淀温度为60和80℃,当沉淀温度分别为60、70和80℃时,3种催化剂的催化氧化CO特性强弱由大到小为:CuMnO_(x)-Ce-70>CuMnO_(x)-Ce-80>CuMnO_(x)-Ce-60,参与反应的CO物质的量分别为0.01945、0.0203和0.0198 mol,CO消除速率分别为74%、77%和75%。含有丰富的表面氧空位是提高CO氧化反应和催化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CeO_(2)的存在有助于含碳物种的形成、氧活化和迁移。
周露函姜延航李旭孙亚胜男王丽新
关键词:金属掺杂
Se掺杂改性增强CO催化剂Pt/TiO_(2)抗硫性能机理
2025年
针对含硫烧结烟气中Pt/TiO_(2)催化氧化CO过程中SO_(2)毒化的问题,采用硒(Se)掺杂改性提高其抗硫性。通过固定床抗硫毒化性能测试、孔隙结构分析、XRD、XPS和SO_(2)-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Se掺杂增强Pt/TiO_(2)催化剂(PSeT)抗硫能力的原因。结果表明;掺杂质量分数为0.1%的Se,Pt/TiO_(2)催化剂(PSe_(0.10)T)具有最优的抗硫性能,200℃通入798 mg/m^(3)SO_(2)时,催化效率从100%略微降低,且在12 h长期测试后脱除率仍大于80%,去掉SO_(2)后,催化效率逐渐恢复至100%;SO_(2)毒化后,PSe_(0.10)T催化剂的N_(2)吸附量、比表面积降低幅度较小,抑制硫酸盐沉积效果明显;SO_(2)毒化后,XRD测试结果均未发现新物相,XPS测试结果表明PSe_(0.10)T催化剂表面S元素含量最低,且硫化产物为TiOSO 4;SO_(2)-TPD分析表明,PSe_(0.10)T催化剂对SO_(2)吸附性较弱,且具有较低的硫酸盐分解温度,表现出良好的抗硫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性能抗硫CO氧化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王延何璐瑶黄海敏罗望平朱刚梁明华刘弼华
关键词:CO催化氧化改性抗硫
一种高抗硫性能的低温CO催化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硫性能的低温CO催化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为TiLaAlO<Sub>x</Sub>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上负载有活性成分和助剂金属M,活性成分为贵金属Pd,助剂金属M为Co、Cr...
周瑛徐浙婷卢晗锋王浩儒翁小乐柯权力牛晓坡
疏水性氧化铈负载铂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和二氧化硫存在条件下CO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H<Sub>2</Sub>O和SO<Sub>2</Sub>存在条件下用于CO催化氧化的疏水性氧化铈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以铂盐、铈盐为主要原料,以碱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Pt/CeO<Su...
范晓暄李亮
可膨胀石墨复合四氧化三铁负载铂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H<Sub>2</Sub>O和SO<Sub>2</Sub>的条件下CO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H<Sub>2</Sub>O和SO<Sub>2</Sub>存在条件下CO催化氧化的可膨胀石墨(EG)复合四氧化三铁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以可溶性铁盐、铂盐为主要原料,以碱为沉淀剂,采用共沉...
齐欣汝李亮
氧化铝煅烧烟气CO催化氧化脱除中试研究
2025年
氧化铝工业煅烧过程由于温度偏低或过量空气系数偏小,导致排放燃烧烟气含有约10000 mg/m^(3)的高浓度一氧化碳(CO),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对局部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为探究锰铈基催化催化氧化脱除氧化铝煅烧烟气CO技术可行性,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锰铈颗粒体工业催化剂,并在山东某铝业公司进行了烟气量为1000 Nm^(3)/h的中试应用研究。中试运行结果表明,在低硫条件下(<10 mg/m^(3)),当进气温度在170℃时,CO脱除率在80%~85%,而温度在200℃以上时,CO脱除率提升至90%以上;在190~200℃连续运行500 h后,整体CO脱除效率无明显下降。对反应器中不同位置催化剂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烟气入口处样品催化性能略有降低,典型样品XRD,TG,BET,SEM-EDS和H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烟气入口处催化剂样品晶体衍射峰增强、比表面积下降、硫沉积增多,表明局部升温烧结和硫沉积是造成催化剂部分失活的主要原因。
顾兴龙李洋李长明龚子君宁欢缘汤瑞剑余剑
关键词:催化氧化中试
铜铈比和煅烧温度对CuCeO_(x)催化CO催化性能的影响
2025年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CuCeO_(x)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铜铈比(1:2、1:1、2:1,摩尔比,下同)和煅烧温度(400、600、800℃)对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自制催化剂测试装置对9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针对催化性能最佳的催化剂CuCe2-600,进一步测试了其抗水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200℃、水汽体积分数为12.0%的条件下,经过72 h稳定性测试,CuCe2-600催化剂转化率仍能保持在90%左右。此外,对CuCe2-400、CuCe2-600、CuCe2-800、CuCe1-600和CuCe0.5-600催化剂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解析了铜铈比和煅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铈比为2:1、煅烧温度为600℃时,催化剂表面具有最多的Cu^(+)、Ce^(3+)和吸附氧,有利于CO吸附和氧化。当煅烧温度为800℃时,CuCe2-800催化剂受晶体生长和烧结团聚现象的影响,铜铈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不利于对CO催化氧化反应。
韩美丹王延江佘雪峰李晓海葛志彬田欢欢薛庆国
关键词:抗水性

相关作者

贾美林
作品数:121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催化剂 AU 金催化剂 CO催化氧化 二甲醚
杨延钊
作品数:160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萃取 离子液体 铀 萃取剂 萃取分离
照日格图
作品数:240被引量:501H指数:12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氧化脱氢 丙烷 催化剂 丙烷氧化脱氢 金催化剂
卢冠忠
作品数:803被引量:2,449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催化剂 催化 丙烯 青霉素酰化酶 催化氧化
赵永祥
作品数:440被引量:782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
研究主题:催化剂 顺酐 顺酐加氢 催化 1,4-丁炔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