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1篇“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相关文章
汕头市2011-201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了解汕头市2011-2013年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及Excel 2003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汕头市近3年共报告AFP病例93例,各年度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在2/10万以上,所有病例均为脊灰(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7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组,男女比例为2.32:1;9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91例,占97.85%,没有出现未服苗及服苗不详者;2011-2013年AFP病例从调查、采样、随访各项指标均达国家要求.结论 汕头市连续2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了保持无脊灰状态,应高度重视AFP监测,特别是区县以下的医疗机构要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蔡亚军蔡泳娜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
株洲市2007-200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株洲市AFP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3.0.0.5版)数据库及SPSS13.0软件进行整理,对株洲市2007-2009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实验室病毒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株洲市三年时间共报告AFP病例62例,各年度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2/10万以上,所有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2、服苗情况:未完成OPV基础免疫、免疫史不详和免疫空白的病例分别占6.45%、4.84%和1.61%。3、三年中AFP病例从调查、采样、随访各项年度指标均达国家要求。4、流行病学特征:62例AFP各月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季节性;报告来自全市8个县区,但各县、区AFP监测工作不平衡;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6岁年龄组,占95.16%。男女比例为2.26:1。5、实验室结果 :脊灰Ⅱ型病毒阳性2例,阳性率为3.23%,其它肠道病毒(EV)10例,占16.13%。6、60~75d随访59例恢复正常,3例仍残留麻痹,占4.84%。结论株洲市多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AFP监测系统运行敏感度、及时性均达到WHO规定的标准。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
肖红卫李晓明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
娄底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状况分析
2007年
目的了解娄底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用EPI info软件对全市AFP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及监测报表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年~2005年共报告AFP病例222例,报告发病率为1.98/1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无明显的季节高峰,4岁以下病例占65.32%,未完成全程免疫者占20.72%。AFP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09%。实验室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4.42%,其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毒18株,未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结论1993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逐年提高,连续11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加强AFP监则系统的管理,提高其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王乔笙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
应用密切值法评价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对安徽省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密切值法,采用AFP病例监测系统的9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994~2002年AFP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稳步上升,到2002年该系统运行状况达到最佳;2003年运行质量严重滑坡;2004和2005年系统运行状况略有改善。结论运用密切值法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全面,与实际情况吻合。应高度关注本省AFP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周其宏赵月萍汪攀文王小红
关键词:密切值法综合评价
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在实现无脊灰目标中的作用
2002年
目的 :为总结四川省实现无脊灰目标的经验 ,探讨 AFP病例监测系统在实现无脊灰目标中的作用。方法 :对四川省 1991~ 2 0 0 0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所获资料与常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四川省自 1997年起 ,无论是 AFP病例监测系统还是常规疫情报告系统均无脊灰病例报告 ,但是 AFP病例监测系统采用被动与主动两套信息系统收集资料 ,两个系统资料相互映证与监督 ,并得到实验室的支持 ,所获数据在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疫情报告系统。1991~ 2 0 0 0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 AFP 2 35 4例 ,发现脊灰 2 81例 ,而常规疫情报告系统仅报告脊灰 2 0 5例。 1994~ 2 0 0 0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采集大便标本 370 6份 ,共检出各型脊灰病毒 97株 ,检出毒株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 ,均为疫苗株。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我省已无脊灰野病毒在人间循环 。
罗湘蜀付清培方刚童文彬秦明晖张淑琼覃志英何惠曾义学周涛
关键词:AFP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疾病监测
辽宁省1993~199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为了解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简称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指标的完成情况 ,对 1993年以来的AFP病例监测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FP病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 ,自 1995年以来已连续 5年稳定在 1/ 10万以上 ;报告AFP病例的县区占全省县区的比例自 1993年的 34%逐年增加到 1999的 6 2 % ;近年来AFP病例已无明显的年历分布和季节高峰 ;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逐年减少 ,1999年仅占1 1% ;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自 1996年以来一直稳定在 80 %以上。结论 自 1996年以来 ,监测系统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全省仍存在监测薄弱地区和环节 ,今后须加强对高危地区的监测工作 ,以提高监测系统识别输入野病毒的能力。
余宏杰姚文清白羽杨百灵赵丽华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流行病学特征病例分析
Topsis法在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尝试综合评价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统计学方法。 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湖南省 1994~ 2 0 0 1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 8项指标处理后 ,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湖南省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 1999年度最佳 ,2 0 0 0年度次之 ,2 0 0 1年度第 3 ,1994年度最差。 结论 作为综合评价方法之一的 Top-sis法可以用于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综合评价 ,结果客观。
陈长谢超李放军张红李俊华
关键词:TOPSIS法急性弛缓性麻痹
张家口市1995~199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分析
2000年
王天满刘恩斌
关键词:急性驰缓性麻痹流行病学
呼盟地区1990~1996年脊髓灰质炎疫情及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情况分析
1998年
我国政府已向世界承诺1995年消除脊髓灰质炎。1999年我国将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灰”的证实工作。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现、采集到所有的AFP病例并报告上来,从临床上筛查,排除非脊髓灰质炎所致麻痹,从实验室检测出非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软瘫,从而为消灭脊灰的验证提供足够的科学依据。呼盟从1990年开始脊灰疫情报告,1992年起AFP病例监测系统正式运行,现将1990年~1996年脊灰疫情及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王秋萍刘侃茹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情监测系统
深圳市1992~199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析被引量:1
2000年
吴坤森苏小宏单芙香袁芝琴蔡创辉
关键词:AFP监测系统流行病学

相关作者

林玲玲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管理策略 就诊 门诊病人 人力资源 医院管理
李太生
作品数:27被引量:193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免疫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酵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分析
蒋征刚
作品数:63被引量:544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麻疹 加强免疫 流行病学 安全性 乙肝疫苗
曾义学
作品数:40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乙肝疫苗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单芙香
作品数:79被引量:699H指数:16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麻疹 乙型肝炎 风疹 预防接种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