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3 篇“ 髂血管 “的相关文章
利妥昔单抗治疗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引发的髂 血管 闭塞: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4年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罕见疾病[1],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和系统,包括胰腺、胆管、唾液腺、泪腺、颌下腺、甲状腺、垂体、肺、肾、腹膜后软组织等,显著升高的IgG4血清水平和肿块样病变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以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2]。 鲜华明 张嘉欣 高言 谢席胜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 浆细胞浸润 血清水平 免疫介导 髂血管 CT血管 成像在下腰椎前髂 血管 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应用CT血管 成像探究下腰椎前方髂 血管 分布,为下腰椎前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 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CT血管 成像男、女性患者影像资料各100例,进行观察、测量研究;(1)观察记录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 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分布;(2)测量左髂 总静脉与右髂 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_(5)~S_(1)椎间隙上缘距离,左髂 总静脉与右髂 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于L_(5)~S_(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结果(1)腹主动脉分叉点平L_(4)椎体男性占64%、女性占68%。髂 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男性占42%、女性占46%,平L_(4-5)椎间隙男性占40%、女性36%。(2)腹主动脉分叉角男性:(51.45±9.21)°,女性:(50.51±7.92)°;髂 总静脉汇合角男性:(58.82±11.81)°,女性:(61.88±11.97)°;左髂 总静脉与右髂 总动脉夹角男性:(64.81±11.77)°,女性:(67.21±11.58)°。(3)髂 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L_(4~5)椎间隙、L_(5)椎体时:(1)左髂 总静脉与右髂 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_(5)~S_(1)椎间隙上缘距离分别为:(26.51±8.11)mm、(16.18±6.70)mm、(7.82±4.26)mm;(2)左髂 总静脉、右髂 总动脉内侧缘于L_(5)~S_(1)椎间隙上缘的距离分别为:(32.52±9.95)mm、(28.63±11.48)mm、(16.27±7.71)mm;(3)左髂 总静脉与右髂 总动脉内侧缘于L_(5)~S_(1)椎间隙下缘的距离分别为:(43.88±9.86)mm、(41.55±11.05)mm、(33.17±9.40)mm。(4)“髂 血管 三角”面积分别为:(486.32±246.26)mm^(2)、(263.94±178.47)mm^(2)、(85.49±71.45)mm^(2)。(5)L_(5)~S_(1)椎间隙手术窗分别为:(496.98±114.48)mm2、(488.89±127.69)mm_(2)、(344.32±166.63)mm^(2)。结论(1)腹主动脉分叉点、髂 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存在明显解剖变化;腹主动脉分叉点多平L_(4)椎体,髂 总静脉汇合点多平L_(4)椎体及L_(4~5)椎间隙。(2)髂 总静脉汇合点平L_(4)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拥有足够的血管 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 总静脉汇合点位平L_(4~5)椎间隙时,此时下腰椎前有一� 蒲清平 郭涛 施向春 田晋关键词:下腰椎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髂总静脉 CT血管成像 基于CT血管 成像技术的下腰椎侧方髂 血管 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CT血管 成像技术探究下腰椎侧方大血管 的解剖,为下腰椎侧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 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大血管 CT血管 成像病人影像资料200例(男女各100例),进行相关观察、测量研究。(1)测量下腰椎左侧方:左髂 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2)测量下腰椎右侧方:右髂 总静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3)计算下腰椎侧方髂 血管 走行安全区“髂 血管 梯形”面积;(4)将测量、计算结果进行男性、女性差异性比较。结果(1)下腰椎左侧方:左髂 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38.17±3.49)mm、(35.39±3.92)mm,女性(34.53±2.84)mm、(31.60±3.32)mm;左髂 总动脉后缘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24.97±5.96)mm、(18.86±5.91)mm,女性(20.67±4.88)mm、(14.97±4.40)mm。(2)下腰椎右侧方:右髂 总静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31.86±3.50)mm、(29.26±3.77)mm,女性(27.71±3.45)mm、(25.10±3.26)mm;右髂 总静脉后缘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21.92±4.63)mm、(17.59±4.81)mm,女性(18.17±4.90)mm、(14.62±3.43)mm。(3)下腰椎“髂 血管 梯形”(左髂 总动脉、L4-L5椎间隙上缘、L5-S1椎间隙下缘、下腰椎后侧缘围成)面积左侧:男性(1146.95±206.34)mm^(2)、女性(956.63±143.79)mm^(2)。右侧:男性(955.38±188.50)mm^(2)、女性(816.25±135.48)mm^(2)。以上指标男女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腰椎左侧方“髂 血管 梯形”面积明显大于右侧方“髂 血管 梯形”面积,且下腰椎左侧方髂 总动脉靠髂 总静脉之后,血管 损伤风险低于右侧方,因此,若左右侧方入路均满足手术需求时,建议选择下腰椎左侧方入路。下腰椎侧方入路手术术前完善下腰椎前大血管 CT血 蒲清平 郭涛 施向春 田晋关键词:腰椎 髂总动脉 髂总静脉 儿童输尿管髂 血管 水平梗阻诊治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髂 血管 水平梗阻的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输尿管髂 血管 水平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0.5~14岁。29例术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6例,肾核素扫描10例,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3例。腹腔镜手术6例,均为输尿管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开放手术23例,其中3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不同期行肾盂成形术。结果26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时间范围6~96个月。除发育不良肾切除术1例外,术后复查影像均显示肾积水好转,患侧肾功能良好,术前合并腹痛、泌尿系感染患儿术后症状消失。结论输尿管髂 血管 水平梗阻可合并输尿管近端、远端狭窄或肾脏畸形,术前应依据超声、MRU了解肾脏形态及梗阻点位置,肾核素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脏功能,必要时行输尿管逆行造影了解梗阻点及输尿管发育情况。经手术治疗,预后好。 李泽 宋宏程 孙宁 张潍平 田军 李明磊关键词:输尿管 肾积水 儿童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累及左侧髂 血管 旁组织1例报告 2022年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胰腺炎,其重要特征包括:无痛性梗阻性黄疸和轻度腹痛等临床症状,以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为主的影像学改变,血清IgG4水平升高,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发生纤维化等组织学表现。其主要累及器官为胰腺,也可见其他器官受累[1]。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关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同时累及髂 血管 旁组织非常罕见。本科室近期收治了1例中年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同时累及左侧髂 血管 旁组织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杨鑫 李腊梅 朱琦 杨新乐 王昕睿 蔡艳俊 李婉玉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治疗学 广泛侵犯盆腹腔、髂 血管 及下腔静脉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1例报告 2021年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子宫平滑肌瘤组织向静脉内生长并形成瘤栓,或者是静脉壁自身的平滑肌组织增生后突向管腔内的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平滑肌肿瘤[1]。IVL常见于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早期生长在血管 内,局限在子宫,病灶生长范围可超出子宫,延伸至髂 内静脉,经盆腔内静脉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侵入右心房、右心室而累及心脏,严重可引起肺动脉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因病变弥漫,手术困难,且术前难以确诊,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十分重要。2020年5月我科收治1例血管 平滑肌瘤病,本文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韩肖彤 杨文兰 夏伟 董喆 王静 刘蕾 罗成华 熊光武关键词:下腔静脉 血管平滑肌瘤 平滑肌组织 静脉壁 髂血管 原发灶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及髂 血管 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黑色素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因其容易转移,可以在其他器官中发现[1]。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多具有明确的原发灶,但小部分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临床诊治中不能找到明确的原发灶。根据两项系统评价结果,原发灶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of unknown primary,MUP)在恶性黑色素瘤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左右[2-3]。 曹韵 郑东风 郑东风 林樾 许雨薇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不明原发灶 腹股沟淋巴结 3D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在髂 血管 旁转移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在髂 血管 旁孤立转移淋巴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间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髂 血管 旁淋巴结转移的12例患者,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处方剂量20~30 Gy 1次。疗后前3个月每个月复查CT,3个月后每3个月复查CT,评价治疗局控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1、3、6个月淋巴结达完全缓解分别为2、3、3例,部分缓解分别为9、8、8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0例。症状缓解10例。急性放射性肠炎2例,骨髓抑制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髂 血管 旁转移淋巴结可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鲁洪岭 孙云川 肖丽 尹晓明 郭威 杨洪娟 周建西关键词:肿瘤转移 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髂 血管 处理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髂 血管 处理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盆腔腹膜后肿瘤压迫或侵犯髂 血管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髂 血管 处理方式、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下肢水肿情况及转归、下肢血液回流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转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20~250 min,平均(170.1±32.9)min;术中出血量400~3500 mL,平均(1276.5±870.7)mL。患者均接受了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患者行髂 血管 重建术,8例患者实施髂 血管 切除术,6例患者术中未切除髂 血管 。1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0 d,平均(10.2±3.3)d;在接受髂 血管 重建的3例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水肿轻度加重的情况,后恢复良好;接受髂 血管 切除术的患者共8例,其中4例术后出现下肢水肿轻度加重的情况,后逐渐减轻;保留髂 血管 的患者共6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下肢水肿。术后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性溃疡及间歇性跛行;出现下肢疼痛4例,下肢水肿轻微加重6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下肢水肿轻微加重和下肢疼痛两个症状,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术前患者下肢水肿症状以及术前CT或MRI辅助检查结果,评估肿瘤压迫或者侵犯髂 血管 的程度后选择适用术式,在达到切除肿瘤目的的同时,可减少或减轻患者的并发症。 王野 吕晨 王茂宇 宋子健 冯翔关键词:盆腔腹膜后肿瘤 髂血管 血管重建 经导管髂 内动脉栓塞术治疗腰椎后路手术延迟性髂 血管 分支破裂1例报道 2020年 腰椎后路手术引起的椎体前方腹膜后动脉血管 损伤十分罕见,致死率高,即使是早期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凶险的并发症。我院近期成功救治了1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髂 内动脉分支损伤的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8岁,因“腰痛伴双臀大腿外侧疼痛2年,加重伴左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2个月”入院。 韩公斌 孙寅 徐永清 张虎 魏蛟 苏踊跃 王先聪 刁进真关键词:间歇性跛行 腰椎后路手术 髂血管 延迟性
相关作者
许建中 作品数:638 被引量:3,258 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杨珏 作品数:23 被引量:130 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人造血管 腹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人工血管 门静脉 吴雪晖 作品数:146 被引量:718 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组织工程骨 骨折愈合 骨折 骨缺损 血管内皮祖细胞 罗飞 作品数:229 被引量:965 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组织工程骨 脊柱结核 间充质干细胞 脱钙骨基质 同种异体骨 陈福真 作品数:209 被引量:820 H指数:15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人工血管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