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62 篇“ 骨折内固定术后 “的相关文章
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PCEA在老年股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研究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硬膜外术 后 自控镇痛(Post epidural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EA)在老年股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进行股骨骨折 内 固定术 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地佐辛组和氢吗啡酮组,每组各40例,地佐辛组采用地佐辛进行镇痛,氢吗啡酮组采用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进行镇痛,比较地佐辛组和氢吗啡酮组患者住院时间,在术 后 1 h(T1)、术 后 8 h(T2)、术 后 12 h(T3),比较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T1、T2时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3时氢吗啡酮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地佐辛组(P<0.05)。T1、T3时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T2时地佐辛组呼吸频率低于氢吗啡酮组、平均动脉压高于氢吗啡酮组(P<0.05)。两组麻醉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地佐辛复合氢吗啡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 后 疼痛,降低对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李华 郑雄伟 李娟关键词:地佐辛 氢吗啡酮 温阳补肾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不愈合疗效及其对血清网膜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观察温阳补肾药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行内 固定术 后 骨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网膜素-1(Omentin-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不愈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阳补肾药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 评价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3、6个月骨痂生长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 1、3、6个月Omentin-1、TGF-β1和SF水平变化。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95.56%(43/4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6/3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组第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骨痂生长积分均提高(P<0.05),且中药组治疗第3、6个月骨痂生长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治疗后 2组第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治疗第3、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低瘀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治疗后 2组第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血清Omentin-1、TGF-β1水平均升高(P<0.05),SF水平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治疗第1、3、6个月血清Omentin-1、TGF-β1及SF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温阳补肾药方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行内 固定术 后 骨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血清Omentin-1、TGF-β1水平,降低SF水平,促进术 后 患者骨修复及愈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周南邻 王彩霞 范小春 韦林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温阳补肾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下颌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患者口腔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下颌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患者口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行下颌骨骨折 修复术 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医顺序采用电脑随机数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周期4周)、联合组(基于对照组基础行下颌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周期4周)各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 张口度、张口受限程度、口腔清洁度、咀嚼情况、康复指标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干预1周、4周相较,联合组张口度均更高,张口受限分级度缓解情况更优(P<0.05);与对照组干预4周相较,联合组口腔清洁度更佳(P<0.05);与对照组干预1周、4周相较,联合组咀嚼功能评分更高,SAS、SD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较,联合组康复指标术 区肿胀、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长均更短(P<0.05)。结论:下颌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下颌骨骨折 修复术 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口腔功能恢复,改善口腔张口度、缓解张口度受限及咀嚼情况,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寇阳丹 倪秋霞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下颌骨骨折 口腔功能 DTS在胫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在胫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行胫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的患者120例,于术 后 3个月及6个月时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及DTS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图像质量和骨折 愈合显示情况,并对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2名医师在DTS及DR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上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术 后 3个月时,DTS图像质量评分为(3.658±1.170)分,DR图像质量评分为(2.750±1.17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图像骨折 愈合情况显示率为91.67%(110/120),DR图像骨折 愈合情况显示率为72.50%(8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 6个月时,DTS图像质量评分为(3.692±1.165)分,DR图像质量评分为(2.792±1.18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图像骨折 愈合情况显示率为93.33%(112/120),DR图像骨折 愈合情况显示率为75.83%(9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复查中,DTS图像质量优于DR,能更加清晰地显示术 区骨质结构及骨折 愈合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评估内 固定术 后 恢复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浩东 罗铧 曾桔 张滔 李兰关键词:图像质量 骨折愈合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初始负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 重建内 侧支撑和外侧壁的内 固定 方式对术 后 初始负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Sawbones股骨数字模型构建不同内 侧支撑与外侧壁状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模型,结合多种髓内 、髓外固定 方式对固定 后 力学模型进行简化,获得七种力学简化模型。分别在股骨头末端节点施加集中力(700N)模拟单倍体重载荷(70kg)下的受力特点。通过StrucMaster软件内 对各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获得各力学模型内 各杆件的轴力、剪力、弯矩、位移形变和支座反力,并导人配套的SMConsole输出结果。结果昊模型1的弯矩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11.55(5.57,18.00)N·m,位移为2.89(2.81,2.94)rad;模型2的弯矩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13.72(9.30,20.05)N·m,位移为2.93(2.77,3.05)rad;模型3的弯矩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19.65(10.23,26.11)N·m,位移为2.93(2.77,3.05)rad;模型4的弯矩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25.95(25.14,36.70)N·m,位移为4.38(3.16,5.15)rad;模型5的弯矩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13.66(7.99,25.62)N·m,位移为3.50(3.32,3.56)rad;模型6的弯矩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24.60(9.33,29.37)N·m,位移为3.90(3.69,4.10)rad;模型7的弯矩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41.14(0.16,41.30)N·m,位移为5.50(5.50,7.05)rad。模型1的力学性能优于其他六种模型。结论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构建的力学简化模型及其力学计算分析可用于初步揭示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 后 的力学特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重建内 侧支撑和外侧壁的内 固定 方式可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 后 负重的初始稳定性,对术 后 早期负重的功能康复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张晓萌 王艳华 姬云 张一翀 丁镇涛 陈小锋 熊晨 王依林 唐缪田 张殿英关键词: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术后并发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7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 类型、骨折 粉碎程度、螺钉位置、术 后 负重时间、术 后 感染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等资料,并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3个月骨折 愈合情况将其分为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3个月,674例患者中出现骨折 愈合不良66例(979%),设为愈合不良组;骨折 愈合良好608例(9021%),设为愈合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愈合不良组年龄≥60岁、不稳定型骨折 、骨折 粉碎程度高、螺钉位置不理想、术 后 负重过迟、术 后 感染以及合并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愈合组(χ^(2)=6347、9520、9985、40089、4176、17623、4250、7125,P=0012、P=0002、P=0002、P<0001、P=0041、P<0001、P=0039、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型骨折 、骨折 粉碎程度高、螺钉位置不理想、术 后 负重过迟、术 后 感染、合并骨质疏松是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3831~15407、3588~13551、3516~12868、3387~12206、5594~28683、4799~21792,P均<0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愈合不良与骨折 类型、骨折 粉碎程度、螺钉位置、术 后 负重时间、术 后 感染情况、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杨明军 袁永勋 袁孔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骨折愈合 LOGISTIC回归分析 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失败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2024年 目的分析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 行钢板螺钉内 固定术 的失败病例,总结内 固定 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规避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 固定 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 患者59例,随访中内 固定 失效7例.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 期指标;随访骨折 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相关并发症,术 后 1、3个月及末次随访用Neer评分、Constant-Murler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 过程均顺利,平均手术 时间为(65.5±17.8)min,平均出血量为(45.7±20.6)ml,平均切口长度为(6.4±3.5)c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6.3±5.4)个月,随访过程中52例患者骨折 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2±3.3)周.术 后 1、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Neer评分分别为(65.34±8.15)分、(75.33±9.36)分、(89.52±11.34)分;Constant-Murlery评分分别为(64.44±17.25)分、(75.62±18.44)分、(89.30±5.88)分;活动时VAS分别为(4.66±0.81)分、(2.34±1.50)分、(1.68±0.68)分.7例患者术 后 3个月内 出现内 固定 失效,大结节骨块移位.3例患者行术 后 翻修,4例行外展架制动,随访过程中骨折 均愈合.结论钢板螺钉内 固定 是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 的有效治疗方法,钢板位置偏差、肩袖缝合欠佳、大结节骨块碎裂及术 后 制动不规范是内 固定 失效的主要原因,临床需注意规避. 尹世豪 张琳袁 崔煦 王秀会关键词:肱骨骨折 内固定失效 髌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感染的诊治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感染的诊治方案选择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髌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清创手术 中完全取除内 固定 物,术 后 采用膝关节支具固定 ;6例患者取除原有内 固定 物,更换为克氏针固定 。3例患者并发化脓性关节炎,均接受膝关节镜灌洗治疗。12例患者均接受细菌培养及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mNGS)检测,且均通过mNGS成功检测出关键致病菌。所有切口在闭合后 2周内 达到甲级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 愈合良好,Bostman髌骨骨折 功能评分为24~29分(平均26.58分),疗效评估结果为优秀7例、良好5例,优良率为100.0%。结论对于早期和延迟期的髌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感染患者,取除内 固定 物有助于降低感染复发风险。对于合并化脓性关节炎的患者,早期诊断并及时实施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 及留置灌洗引流管治疗至关重要。 程晖 杨奇宏 万斌 王锦文 刘晟宇 胡军关键词:髌骨骨折 内固定术 术后感染 化脓性关节炎 肥胖患者锁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不愈合的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 2024年 目的总结肥胖患者锁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不愈合的原因,并且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23-03诊治的10例肥胖患者锁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不愈合,分析骨折 不愈合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10例均再次手术 治疗,术 中可见锁骨骨折 断端硬化、骨质缺损,骨缺损间隙内 软组织填充,清理断端组织及硬化骨后 取自体髂骨植骨,取出原钢板螺钉,更换钢板螺钉重新固定 骨折 端。5例采用重建钢板内 固定 ,3例采用锁定钢板内 固定 ,2例采用3D打印钢板内 固定 。结果再次手术 时间距离第1次手术 时间为6~13个月,平均8个月。第2次术 后 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内 固定 松动断裂、骨折 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 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4~96分,平均91分。9例术 后 1年左右再次手术 取出内 固定 物。结论肥胖患者锁骨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骨折 不愈合的原因与骨折 类型、局部组织损伤程度、手术 操作、术 后 制动时间、患者依从性差、随访不及时等因素有关,因此术 者需要做好术 前规划并优化手术 操作,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依从性,术 后 规范功能锻炼并及时复诊。 张开宝 徐敏关键词:肥胖 锁骨骨折 内固定 骨折不愈合 基于杠杆重建平衡理论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稳定性分型探索 被引量:1 2024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约占髋部骨折 的50%,尽早手术 固定 可以降低患者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是国内 外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 [1]。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为代表的髓内 固定 已基本取代以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为代表的髓外固定 ,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的主流方式,但其仍有较高的内 固定 失败率。内 固定 失效导致的髋内 翻畸形、头颈螺钉切出或退钉、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骨质情况、骨折 类型、内 置物选择、骨折 复位情况及内 固定 位置等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 术 后 的稳定性 [2]。除骨折 类型、骨质情况等不可控因素外,即使良好的骨折 复位和固定 ,也不能完全避免内 固定 失效的发生,这与骨折 内 固定术 后 的初始稳定性密不可分。 张殿英关键词:内固定失效 髓内固定 骨折类型 不可控因素
相关作者
姜楠 作品数:74 被引量:491 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术后感染 骨折内固定 骨髓炎 骨折内固定术后 META分析 余斌 作品数:629 被引量:4,533 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骨折 骨髓炎 创伤骨科 夏继飞 作品数:31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微卫星标记 微卫星不稳定性 肿瘤 CR诊断 CR 林庆荣 作品数:58 被引量:384 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臭氧 距骨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臭氧水 有限元分析 侯加法 作品数:251 被引量:846 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骨代谢 笼养蛋鸡 小动物 麻醉 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