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5篇“ 骨嵴“的相关文章
成人上颌窦底形态及其分布的冠状位及矢状位锥形束CT影像表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索上颌窦底形态及其分布的冠状位及矢状位锥形束CT(CBCT)影像表现。方法 :收集涉及上颌窦的CBCT资料,分析上颌窦底形态及其分布。结果 :右侧上颌第一、二前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分别主要为斜形型、平坦型,分别占55.80%、53.4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凹面型,分别占84.80%、61.30%;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74.90%、69.8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61.40%、64.30%;左侧上颌第一、二前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分别主要为斜形型、平坦型,分别占52.60%、53.6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凹面型,分别占71.90%、50.30%;左侧上颌第一、二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77.20%、67.5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58.70%、64.90%。出现率为33.44%。结论 :本研究测量了各个牙位上颌窦底形态及其分布情况,为上颌窦底提升术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陈晓玙张旭东陈瑞雪
关键词:锥形束CT上颌窦底骨高度骨嵴
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上软组织高度可行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上软组织高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2年8—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牙种植患者36例,共计43个种植牙位。所有患者完成口腔种植手术当天立即获取术后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与术前获取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导入口腔种植手术规划软件中进行图像的拟合,然后在种植区放置相同规格的虚拟种植体,调整种植体位置,与CBCT图像里的种植体影重叠,在种植体视图界面测量上软组织高度(STH)(记为数字化方法测量组)。术中按照标准窝洞制备方法逐级制备种植窝洞并植入植体,使种植体上缘与牙槽顶平齐,采用牙周探针测量STH(记为牙周探针测量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数字化方法测量组与牙周探针测量组的STH差异,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不同测量者使用数字化方法测量结果的可信度。结果两种方法测量种植区S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但下颌后牙测量结果显示牙周探针测量结果大于数字化方法测量组,不同测量者采用数字化方法测量STH结果的ICC及其95%CI为0.992(0.986~0.996)。结论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上软组织高度的结果与牙周探针测量法较为一致,可靠性较好。
李璐欣刘红红陈佳张志宏桑潇张莉丽王元天
关键词:数字化锥形束CT
女性外翻引发籽磨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女性外翻引发籽磨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有症状的144例(237足)女性外翻患者的负重CT影像资料。患者年龄19~84(53.79±13.04)岁。根据籽是否磨损分为籽磨损组与籽无磨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第1~2跖间角(IMA)、外翻角(HVA)、第1跖关节面外翻角(DMAA)、正位胫侧籽分度、冠状面籽分度、第1跖旋转角(α角)、第1跖底边旋转角(β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籽磨损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界值。结果144例(237足)患者的IMA为13.85°±3.15°,HVA为31.52°±11.23°,DMAA为18.10°±8.08°,α角为22.78°±6.89°,β角为15.01°±6.45°。两组参数比较,除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1,P>0.05)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1.05(1.02~1.09),P<0.01]、冠状面籽分度[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4.41(2.90~6.70),P<0.01]是籽磨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界值为53.5岁(灵敏度85.1%、特异度56.6%),冠状面籽分度界值为1.5度(灵敏度90.4%、特异度67.8%)。结论女性外翻患者中,籽磨损与年龄和冠状面籽分度增加有关,与IMA、HVA、DMAA、正位籽分度及第1跖旋转角度无关。
张明珠张树何慧婧孙超王显军张建中魏芳远曲峰王智
关键词:外翻籽骨
颞下经岩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颞下经岩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颞下经岩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由于术中无法完全切除颅底质及硬脑膜,本研究未采用Simpson分级评价。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发生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面神经功能障碍各6、3、1例,术后3个月随访均不同程度恢复。无脑脊液漏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颞下经岩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肿瘤基底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效果满意。
谷春雨乔栎王浩然任铭曲彦明张明山张宏伟于春江
一种个性化再生钛网的精确种植牙修复手术钛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个性化再生钛网的精确种植牙修复手术钛网装置,包括钛网、种植窝的导向孔和定位套,钛网与导向孔连在一起,定位套从钛网向邻牙方向延伸。个性化外形钛网的外形尺寸等参数适合不同患者的需要,钛网边缘延伸的两根...
游嘉 王卫彬 于长洋
文献传递
齿槽整形
一种牙科口内修整齿槽外形器械,具体为一种齿槽整形凿,结构上有握柄部与两端点,两端点皆为凿刀形状,但方向角度相异。凿刀端为半圆弧状,整组共有六支,并有六个尺寸,凿刀端的深度皆为3毫米并有刻度记号,吻合牙齿在齿槽内...
林静毅
文献传递
一种个性化再生钛网的精确种植牙修复手术钛网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性化再生钛网的精确种植牙修复手术钛网装置,包括钛网、种植窝的导向孔和定位套,钛网与导向孔连在一起,定位套从钛网向邻牙方向延伸。还公开了一种个性化再生钛网的精确种植牙修复手术钛网装置的制作方法。个...
游嘉 王卫彬 于长洋
文献传递
脊柱侧弯合并的影像解剖学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脊柱侧弯合并的影像解剖学特点。方法:2011年5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脊柱侧弯合并患者中选取126例,采用双源64排CT对其进行检查,将原始数据输入到西门子工作站,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对后端、中部与前端径线分别进行测量,对其形态进行仔细观察。结果:不同节段分布对比,P<0.05;一共发现28个不规则型,130个规则型,对比可知,P<0.05。结论:具有较多形态,胸腰段前端最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具有较高的手术复杂程度,第1腰椎节段属于分叉型的主要位置,要对其分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易知非谢增如
关键词:脊柱侧弯骨嵴影像解剖学特点
利用锥形束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区形态的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FI)近远中向的形态和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存在根分叉区水平向缺损的下颌磨牙进行观察,共纳入81颗下颌磨牙,共计117处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依据邻面牙槽顶连线与根分叉顶下方的牙槽的位置关系,将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形态分为凹陷型、水平型和凸出型,其中凹陷型又按照邻面牙槽顶的连线与根分叉顶的位置关系,分为亚型1(牙槽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冠方或同一水平)与亚型2(牙槽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的根方),统计各类型出现的比例,在CBCT的矢状面图像中观察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117处Ⅱ度和Ⅲ度FI中,水平型形态出现的比例最高(64.10%),凸出型出现的比例最低(6.84%),凹陷型亚型1和亚型2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3.68%和15.38%。有利于成的凹陷型亚型1的形态,在Ⅱ度FI中出现的比例为8.96%,在Ⅲ度FI中为20.00%;117处病损中,有31处合并下袋,其中29处下袋位于牙齿邻面,其余2处位于根分叉区,下袋出现的频率在凹陷型亚型1中最高。结论:利用CBCT观察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形态并进行分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用于分析形态与再生性治疗成效果间的关系。
朱洁欧阳翔英
关键词:下颌磨牙
三叉神经岩压迹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做薄层CT及MRI扫描,观察三叉神经的跨越岩处的解剖学特点找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靠的CT定位的放疗靶点。方法我们对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17~29 Gy的剂量进行X刀放疗,应用50例患者进行薄`层CT研究,扫描层厚为1.25 mm及0.625 mm,同时进行1.25 mm层厚MRI扫描,并进行CT和MRI图象融合研究。结果结果发现在1.25 mm层厚压迹发现率94%,0.625 mm压迹发现率100%,CT和MRI图象融合发现MRI图象显示的三叉神经穿越岩形成的凹陷完全一致,准确率100%。放疗效果有效率为85.26%。结论三叉神经跨越岩处存在压迹,这一性标志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放疗的可靠标志点。
郭化东张本华
关键词:三叉神经

相关作者

温宏
作品数:129被引量:305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关节镜 下肢 骨嵴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分析
刘忠堂
作品数:35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骨嵴 撕脱骨折 关节镜 微创治疗技术 脱钙骨基质
陈坚
作品数:179被引量:69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膜瘤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显微外科治疗 颅内动脉瘤
冯春国
作品数:174被引量:442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解剖 显微外科手术 脑膜瘤
雷鹏
作品数:221被引量:572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显微手术切除 颅脑损伤后 颅脑创伤 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