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3篇“ 骨外骨肉瘤“的相关文章
- 左肩部骨外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1例62岁女性左肩部骨外骨肉瘤诊治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文献复习为该疾病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病史中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手术经过、病理结果,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先后行X线片、超声、增强MRI、ECT等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未得出统一诊断结论。后行“左肩部肿块切除术”,病理提示为骨外骨肉瘤。结论骨外骨肉瘤为罕见疾病,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正确诊断比较困难。对软组织内肿块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通过详细的病史追溯、全面的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因误诊导致不良后果。
- 孟利民王萍郑吉春李松林马斌李相生王东
-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肩部X线穿刺活检
- 前纵隔骨外骨肉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 2022年
- 患者男,71岁,纵隔肉瘤术后11个月余,因“呼吸困难”就诊。胸部平扫+增强CT检查:前下纵隔肉瘤术区见一巨大肿块影,边界不清,较大层面大小约11.0 cm×10.0 cm×9.4 cm,内密度不均,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为主;心包少量积液,双侧胸腔少量积液。CT提示:前下纵隔肉瘤术后复发。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前纵隔见一大小约11.7 cm×11.0 cm×9.8 cm不均质肿块(图1A),边界不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大部分呈低弱回声区,右心明显受压,右心腔狭小;CDFI于肿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B)。
- 严定芳谢超贺赟张文君
- 关键词:前纵隔血流信号心腔骨外骨肉瘤
- PD-1、PD-L1在骨外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预后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检测分析骨外骨肉瘤(ESOS)标本中PD-1、PD-L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与骨肉瘤(OS)对比,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2017年间本院骨科就诊的8例ESOS患者及同时期的20例经典OS患者,随访时间为48~108个月,中位时长78个月。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所有肿瘤样本中PD-1、PD-L1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例ESOS患者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7.6岁。至随访结束共4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38%。20例OS患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19.1岁。14例患者术后接受MAP方案化疗,截至随访结束共6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75%。两组5年生存率不同(P<0.05)。ESOS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略高于经典OS患者(63%∶40%,P>0.05)。PD-L1阳性表达可能与ESOS的疾病进展(转移)相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在OS患者PD-L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Ⅲ期OS患者PD-L1阳性率更高(P<0.05)。PD-L1阳性患者预后较PD-L1阴性患者差(P<0.05)。结论与经典OS相比ESOS患者5年生存率较OS差。PD-L1在ESOS中表达上调,且在转移、切缘阳性患者中阳性率进一步增加。PD-L1表达可能与ESOS的预后呈负相关。
- 许晶晶孙烨李菊明韦永中
-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骨肉瘤PD-L1PD-1预后
- 淋巴结内骨外骨肉瘤一例
- 2021年
-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左侧腋窝约4 cmx3 cm大小包块,伴左胸壁疼痛,于当地医院行消炎治疗,包块未消退。2个月后行左腋窝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腋窝淋巴结内骨肉瘤。为排除转移性肿瘤,行PET-CT扫描,示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并点状钙化,考虑转移。
- 简薇张燕华张勇李荣清
-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淋巴结病理
- 面部皮肤原发性骨外骨肉瘤一例
- 2021年
- 患者女,90岁,因左下眼睑下结节2年余,进行性增大半年,于2017年11月9日就诊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下眼睑下出现皮色丘疹,逐渐增大形成带蒂肿物,无痛痒不适,当地医院考虑为软纤维瘤,未治疗。近半年肿物明显增大,牵拉导致下眼睑闭合困难,遂来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局部无外伤、手术及感染史。
- 杨秋艳周泉张建平邵祺韩庆东程立峰
- 关键词:下眼睑软纤维瘤感染史骨外骨肉瘤眼睑闭合
- 原发性骨外骨肉瘤十例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ESO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治的10例ESOS,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检测,并电话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女性和7例男性,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0岁),肿块大小5.5~17.5 cm(平均11.0 cm)。低倍镜下,肿瘤呈结节状、片状、分叶状,肿瘤由梭形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软骨样组织构成,三者比例多少不等,并相互移行,其中见异型性梭形细胞直接产生骨样组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呈SATB2部分阳性(9/9),α-平滑肌肌动蛋白(4/10)和上皮细胞膜抗原(1/10)灶性阳性,Ki-67阳性指数10%~50%,结蛋白、CD68、S-100蛋白、SOX10、HMB45、CD117、DOG1、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GATA3及PAX8均阴性。分子病理检测:未检测到MDM2/CDK4基因扩增信号(0/6);未见SSX18基因分离信号(0/5);未检测到C-KIT和PDGFR-α突变信号(0/3)。结论ESOS属于骨外成骨性肿瘤,诊断需临床、影像、病理学相结合,必要时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测辅助诊断。
- 黄海建江秋菊范大铬陈小岩钟定荣
- 关键词: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 盆腔骨外骨肉瘤术后残留复发并肠梗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骨外骨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成骨性恶性肿瘤,又称软组织骨肉瘤,与其他类型骨肉瘤类似,恶性度高,容易局部复发和血行转移。近年来,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层出不穷,但只适合少数病例,骨肉瘤一线治疗仍以蒽环类、烷化剂及铂类等药物化疗为主。因化疗毒副作用较大,尤以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明显,对病患营养状态、体质及各脏器机能要求较高。
- 游勇飞
- 关键词:药物化疗间叶组织恶性度血行转移骨肉瘤
- 输尿管骨外骨肉瘤CT诊断一例
- 2020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81岁,于2018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尿。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左输尿管结石。我院拟诊"左输尿管结石"收入院。查体:左肾区叩痛(+),左侧输尿管行径区压痛(+)。肾功能核素显像示左肾全程未显影,考虑左肾无功能。CT尿路造影(CTU)示左输尿管中下段软组织密度影,其内伴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病灶大小约3.5 cm×1.5 cm×1.2 cm,CT值22~287 HU(平均123 HU)。
- 陈其春孙莉华王龙胜郑穗生
-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
- 腹膜后骨外骨肉瘤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0年
-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但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ESOS)却是非常罕见的软组织肉瘤,由骨样、骨和/或软骨质的细胞组成,没有任何骨骼及骨膜附着[1]。近10年来国内仅有数篇报道。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腹膜后骨外骨肉瘤患者,回顾总结腹膜后骨外骨肉瘤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方案,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桂绍涛赵晖雷银罗韬林叶远吴汶钊
- 骨外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骨外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骨外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9例中,位于小腿、大腿、前臂、肺、腰段跨椎管内外、肾及颅内各1例,腹膜后2例。影像表现为:(1)边界尚清或不清的软组织肿块;(2)肿块与周围骨骼多不相连;(3)体积较大、密度不均,部分内可见棉絮样骨样密度或信号,可伴囊变、坏死、出血;(4)CT上除骨样物质及出血外,病灶相对于肌肉多呈不均匀低密度;MRI上信号缺乏特异性,呈不均匀长T1、长T2混杂信号,DWI结合ADC多表现为扩散受限;(5)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6)可转移至颅内及肺肝脾骨等,术后短期易复发(9个月~1年)。结论若巨大软组织肿块中出现不均匀分布的不定形肿瘤样成骨则有助于骨外骨肉瘤的诊断,但缺乏骨样物质时也不能排除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陈淑香杜瑞宾张惠娟
-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 范乘龙

- 作品数:10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骨外骨肉瘤 甲状腺 乳头状癌 大网膜 表达及临床意义
- 宝荣

- 作品数:24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突变 甲状腺肿瘤 免疫组化 甲状腺癌
- 倪型灏

- 作品数:106被引量:33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病理 病例报告
- 葛智成

- 作品数:41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保乳手术 乳腺癌 乳腺肿瘤 腔镜手术 单孔法
- 高银光

- 作品数:27被引量:2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保乳手术 乳腺癌 乳腺肿瘤 腔镜手术 单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