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篇“ 颌间牵引钉“的相关文章
- 正颌颌间牵引钉置钉导向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颌颌间牵引钉置钉导向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导向部,所述固定部和导向部一体式连接,所述固定部与人体牙齿相适配,且所述固定部固定在人体牙齿上,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通道,牵引钉沿着导向通道滑动导入。固定部...
- 肖文林王子龙王婷岳金许尧祥
-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研究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同时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钉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65例)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研究组(66例)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牙周指标、颌面功能、骨折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48%)高于对照组(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研究组各项牙周指标、颌面功能、骨折恢复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钉在上颌骨骨折治疗中联合使用效果显著。
- 陈德林吕金伟
- 关键词:上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钉
- 颌间牵引钉联合可吸收性微型骨接板治疗老年下颌骨骨折的应力研究和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颌间牵引钉联合可吸收性微型骨接板治疗老年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老年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可吸收性微型骨接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后下颌骨骨折稳定性(AF-BF距、AXB角)以及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下颌骨骨折稳定性提高,AF-BF距、AXB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颌骨、整体的最大应力值高出对照组,但固定板最大应力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颌骨、整体、固定板的最大位移值高出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联合生物可吸收性微型骨接板治疗老年下颌骨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苑学微张雅楠胡晓云董宇李静许梅
-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颌间牵引钉老年人
- 数字化导板提高正颌颌间牵引钉植入准确性的研究
- 目的:1.植入颌间牵引钉(Intermaxillary fixation screws,IMFS)是正颌外科手术(Orthognathic surgery,OGS)临时实现颌间固定、稳定咬合关系的常用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
- 崔明雪
- 关键词:正颌外科手术颌间牵引钉
- 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观察及对炎性因子、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究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13例颌骨骨折,将其中57例采用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者作为研究组,56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口腔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骨痂评分、生活质量、颞颌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固定情况、咀嚼功能、舒适度、口腔美观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P<0.01)。2组术后3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P<0.01)。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1、2、3个月骨痂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2组术后3、6个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颞颌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OHIP-14评分、颞颌关节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左旋丙交酯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能获得与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相近的治疗效果,且能下调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促进术后颞颌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王培周彪马永平
- 关键词:颌骨折内固定
- 颌间牵引钉与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 2022年
- 分析、讨论治疗颌骨骨折,颌间牵引钉、牙弓夹板内固定术在其中的不同效果。方法:颌骨骨折患者。共64例。时间:2015.01至2021.05。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案。32例纳入参照组,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术治疗。32例归至试验组,颌间牵引钉固定术治疗。评价依据:临床效果、舒适度情况、牙周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1)参照组治疗有效率较低,P<0.05。(2)试验组舒适度更加优异,P<0.05。(3)治疗前,两组牙周情况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波动更小,P<0.05。(4)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较弱,P>0.05。治疗后,试验组分值升高更多,P<0.05。结论:治疗颌骨骨折,颌间牵引钉、牙弓夹板内固定术在其中均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前者效果更为优异,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对牙周的损伤。同时,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降低,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 冉启光
- 关键词:颌骨骨折颌间牵引钉牙弓夹板
-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76例,将应用牙弓夹板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作为对照组,将应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口腔功能评估量表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74%,高于采用牙弓夹板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42);两组治疗前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与软垢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菌斑指数(1.05±0.30)、牙龈指数(1.15±0.40)与软垢指数(0.85±0.17)均低于对照组的(1.55±0.32)、(2.05±0.51)和(1.12±0.22)(t=7.027,8.560,5.986;P=0.000);两组治疗前口腔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与固定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腔美观(8.81±1.15)、舒适度(9.15±0.62)、咀嚼功能(9.05±0.81)与固定情况(8.75±0.99)均高于对照组的(7.02±0.95)、(8.00±0.90)、(7.80±0.68)和(7.41±0.95)(t=7.397,6.487,7.285、6.020;P=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6.32%(χ^(2)=6.333,P=0.012)。结论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牙周指标,提升患者口腔功能。
- 王伟新
- 关键词:颌骨骨折颌间牵引钉牙弓夹板口腔功能
- 观察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疗效
- 2022年
- 探讨研究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以来收治的上颌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我们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25例。对照组上颌骨骨折患者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上颌骨骨折患者接受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方法。通过统计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额面活动恢复效果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收集各项数据分析表格进行统一比对后,发现观察组治疗上颌骨骨折最终的额面活动恢复状况比对照组好,说明面部灵活性改善程度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持续的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对上颌骨骨折的最终治疗效果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治疗方法都能有效的治疗患者的上颌骨骨折症状,但通过实验对比,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的方法更有效,更具有安全性,稳定性更高,颌面恢复良好且更美观,治愈后对患者以后的生活影响更小。
- 王鸿飞
- 关键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钉上颌骨骨折
- 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34)与参照组(n=32)。参照组采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软垢指数、牙龈指数、咀嚼功能评分、颌面部功能评分。结果术前,两组软垢指数、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软垢指数、牙龈指数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颌面部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颌面部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显著,可减轻对牙周组织的损伤,显著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与颌面部功能。
- 董筱磊
- 关键词: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骨骨折
-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分析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分组。对照组25例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牙周指数和颌面部功能。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两组术前牙周指数和颌面部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牙龈指数、颌面部功能、咀嚼功能和开口功能评分分别为(0.98±0.16)分、(0.80±0.16)分、(1.24±0.21)分、(0.96±0.12)分、(1.02±0.21)分和(0.44±0.0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5、7.418、8.771、8.321、6.286、20.108,P<0.05)。结论 予以颌骨骨折患者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对牙周指数和颌面部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 倪海林
- 关键词:颌间牵引钉微型钛板内固定颌骨骨折优良率牙周指数
相关作者
- 高志彪

- 作品数:27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颌间牵引钉 舌鳞状细胞癌 舌癌 颌骨骨折 骨缺损修复
- 杨志诚

- 作品数:22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 研究主题:半侧颜面发育不全 正颌外科 颌间牵引钉 矫治 锥形束CT
- 白振西

- 作品数:63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爆炸伤 颌面部 颌面部爆炸伤 腭裂 冲击伤
- 史平

-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颌间牵引钉 穿支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皮瓣
- 康健

- 作品数:8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牙周炎 颌间牵引钉 牙周再生 免疫学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