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篇“ 颈动脉阻断“的相关文章
颈动脉阻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颈动脉阻断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底座装置和用于施力的压杆装置,所述压杆装置前面安装有压头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动脉阻断装置,通过杠杆原理的设置,便于操控施力,节省了体力,通过滑动连接的设置,便于整体宽度,...
黄昌仁包堃旸万伟峰彭汤明庞金伟蕫劲虎江涌
文献传递
一种颈动脉阻断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动脉阻断器,包括阻断槽、连接杆、移动杆、夹板、支撑机构,所述阻断槽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移动杆与夹板连接并套在连接杆内部,支撑机构安装在连接杆的侧壁;所述阻断槽成“凵”形,上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
李智高汤志伟王崇谦
文献传递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中颈动脉阻断对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患侧颈动脉阻断对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择期行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52例,麻醉诱导前及颈动脉阻断前后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以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后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局部脑氧饱和度等。结果 HR在颈动脉阻断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MAP在颈动脉阻断后明显增高(P<0.05),而在阻断开放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BIS在颈动脉阻断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患侧局部脑氧饱和度在颈动脉阻断后呈下降趋势,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阻断开放后逐渐恢复,开放后30 min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CEA术中患侧颈动脉阻断对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没有影响;CEA术可以改善患侧局部脑供氧。
李利彪陈冬梅郭春燕于建设韩志强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阻断局部脑氧饱和度
评估颈动脉阻断后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临床意义——经颅多普勒检测法
2006年
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可在颈动脉(CCA)阻断的情况下直接,无创伤监测颅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方法,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在预测CCA阻断后脑血流耐受性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我院1987-01-2004-06对14例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患者的术前TCD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朱文敏黄健男张学辉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切除术
评估颈动脉阻断后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法(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辅助下,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为14例手术患者经颞窗检测,观察在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双侧ACA(大脑前动脉),MCA(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通过颈动脉压迫训练,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TCD检测发现9例病人(64.3%,9/14)Willis环代偿能力不良,在接受颈动脉压迫训练2~6周后,TCD检测其开放状态和脑侧枝循环建立良好,患侧ACA、MCA血流速度基本达到阻断前水平,颈动脉压迫训练前、后患侧颈动脉阻断时TCD检测对照ACA t=19.278,P〈0.05;MCA t=22、278。P〈0.05,ACA和MCA训练前后颈动脉阻断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符合颈动脉切除术标准。14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肿瘤复发,无1例手术死亡或脑血管并发症。结论:TCD是一种无创伤,重复性好,安全可靠,易被接受的脑血流监测评估手段。对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尤为重要。
傅向军黄健男张学辉朱文敏彭树文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切除术
评估颈动脉阻断后脑侧枝循环代偿能力——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法
目的:探讨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引导下,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 为14例手术患者经颞窗检测,观察在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双侧ACA,MCA 和PCD 的血流速度...
黄健男张学辉朱文敏傅向军彭树文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切除术
文献传递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法评估颈动脉阻断后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est,TCD)在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为14例拟手术患者经颞窗检测,观察在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的血流速度变化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通过颈动脉压迫训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和TCD检测发现9例患者(64.3%,9/14)Willis环代偿能力不良,在接受颈动脉压迫训练2~6周后,TCD检测其开放状态和脑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患侧ACA、MCA血流速度基本达到阻断前水平,颈动脉压迫训练后患侧颈动脉阻断时TCD检测:ACA和MCA的平均值与训练前颈动脉阻断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CA:t=19.278,P<0.05;MCA:t=22.278,P<0.05),符合颈动脉切除术指征。14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手术死亡或发生脑血管并发症。结论TCD是一种无创伤,重复性好,安全可靠,易被接受的脑血流监测评估手段,对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尤为重要。
黄健男张学辉朱文敏傅向军彭树文
关键词:颈动脉损伤
经颅多普勒检测法评估颈动脉阻断后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引导下,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为14例手术患者经颞窗检测,观察在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双侧ACA,MCA和PCD的血流速度变化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通过DSA,MATAS和TCD检测发现9例患者(914,64.3%)Willis环代偿能力不良,在接受颈动脉压迫训练4~6周后,TCD检测其开放状态和大脑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患侧ACA、MCA、PCA血流速度接近于阻断前水平,ACA、MCA的平均血流速度首次训练与训练之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分别为P<0.004和P<0.03,而训练前与训练结束后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已符合颈动脉切除术要求。结论:TCD是一种无创伤、重复性好、安全可靠、易被接受的脑血流监测评估手段,对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尤为重要,TCD能否完全取代DSA还需进一步探讨。
朱文敏黄健男张学辉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SEP监测对单侧颈动脉阻断脑缺血的评估
2003年
目的:评价在单侧颈动脉阻断过程中SEP监测的作用。方法:10例患者,术中暂时阻断单侧颈动脉。SEP在手术前、中、后监测。结果:在单侧颈动脉阻断过程中,8例出现SEP显著改变。结论SEP是脑缺血的有用指标。
程华怡丁美修
关键词:SEP单侧颈动脉阻断脑缺血体感诱发电位手术前手术中
经颅多普勒在单侧颈动脉阻断中的应用
2003年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在单侧颈动脉阻断试验(CAO)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32例可能需要临时或永久阻断颈动脉的患者进行前瞻性TBO-TCD-SP(残端压)研究。结果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下降率(△mV%)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mV%和△SP%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 TCD结合TBO在CAO后脑对缺血耐受性预测中较为可靠。
侍行文王秉玉郭智霖吴逸群陈若平丁美修
关键词:颈动脉阻断脑缺血经颅多普勒

相关作者

丁美修
作品数:162被引量:385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脑动静脉畸形 体感诱发电位
王秉玉
作品数:59被引量:18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阻断 单侧颈动脉阻断 经颅多普勒 并发症 脑缺血
仲骏
作品数:100被引量:37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发病机制 颈动脉阻断
张学辉
作品数:56被引量:17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鼻咽癌 放射性鼻窦炎 健康教育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切除术
朱文敏
作品数:26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多普勒 颈动脉阻断 经颅多普勒 代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