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篇“ 颈内动脉注射“的相关文章
- 经颈内动脉注射利多卡因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 研究背景 脑卒中是神经中枢系统危重症之一,在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血管再通是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式,但再灌注期间大量血液流入,可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临床上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 唐子元
- 关键词:利多卡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脑灌注
- 颈内动脉注射法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脑转移动物模型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裸鼠颈内动脉注射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7只裸鼠通过手术暴露颈内动脉,注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非小细胞肺癌PC-9(2.0×10^5·mL^-1)细胞100μL。接种后观察裸鼠生活状态并记录其体质量。建模第24天采用小动物核磁共振(MRI)成像仪活体成像后,取出脑组织、HE染色,评价脑内成瘤情况。结果裸鼠颈内动脉注射PC-9细胞后,14 d左右开始出现体质量下降、行动迟缓、嗜睡、弓背等恶液质现象。通过小动物MRI成像仪检测,7只接种裸鼠中有5只扫描到了脑部异常信号,并通过病理切片进一步证实了肿瘤病灶在脑组织中存在,建模成功率为71%。结论颈内动脉注射法技术简单、实验周期短、成功率高,可用于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脑转移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小动物MRI成像仪可应用于裸鼠脑内肿瘤活体检测,但其准确度和清晰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 魏水剑许昌声许雄伟翁秀华
-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
- 不同剂量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进行Wada试验的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对语言及记忆功能优势半球测试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根据所采用剂量不同分为10 mg和7 mg两组。对比两组不同剂量颈内动脉注射组的语言、记忆功能测试情况,计算注药后半球失活的持续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等相关数据,分析两不同剂量组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语言优势半球测试,28例患者完成了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两组在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左侧半球和右侧半球的失活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成功率分别为56%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均有发生Ⅰ、Ⅱ级的不良反应,但7 mg组未出现Ⅲ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丙泊酚7 mg的剂量进行颈内动脉注射,可顺利完成语言优势半球的测试,提高记忆功能测试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剂量。
- 江建东王逢鹏甘荷霞林志红黄德志熊灵丹张小斌
- 关键词:丙泊酚WADA试验癫痫语言优势
- 不同剂量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进行Wada试验的效果对比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对语言及记忆功能优势半球测试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10年01月至2014年12月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根据所采用剂量不同分为...
- 江建东王逢鹏甘荷霞林志红黄德志熊灵丹张小斌
- GFP标记Lewis肺癌细胞3LL颈内动脉注射建立脑转移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注射Lewis肺癌细胞3LL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使用稳定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ewis肺癌细胞3LL细胞经颈内动脉注射入C57BL/6X小鼠脑组织,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分析肿瘤脑内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时间。结果使用颈内动脉注射GFR标记的Lewis肺癌细胞3LL建立血运性脑转移癌模型成功。结论颈内动脉注射法是一种有效的建立脑转移癌动物模型的方法。
- 徐磊周伟刘科
-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癌颈内动脉注射动物模型
-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 2008年
-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5例在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颈内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40万U+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显效率。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颈内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 刘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
- 颈内动脉注射藻蓝蛋白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颈内动脉微量注射藻蓝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4只,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颈内动脉微量注射藻蓝蛋白进行治疗,观察不同剂量藻蓝蛋白对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功能障碍。藻蓝蛋白治疗后,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皮质、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经颈内动脉微量注射藻蓝蛋白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睿吕文臻李红云陈军郭云良
- 关键词:藻蓝蛋白脑缺血脑水肿缺血半影区
- 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bcl-2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脑保护作用,及能否引起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方法参照改良的Longa栓线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h后将栓线拔出,经颈内动脉向大鼠脑内分别注人质粒pLXSN-bcl-2、空质粒pLXSN和生理盐水各260μl。存活的各组大鼠分别再灌注3,24,72h,断头取大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蛋白和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3h大鼠脑内即可见Bcl-2蛋白,HSP70表达,表达逐渐增加,二者均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再灌注72h表达降低,二者均以缺血区表达最强,但Bcl-2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强,而对照组之间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无差异。结论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bcl-2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广泛表达促进了HSP70基因的表达,保护了缺血脑组织。
- 肇杰何志义陈玉邓淑敏李宇
- 关键词:脑缺血质粒BCL-2基因
- 川芎嗪颈内动脉注射治疗中风后失语症196例被引量:3
- 2008年
- 吴标贾奎张雪梅
- 关键词:川芎嗪颈内动脉中风失语症
- 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51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空质粒组、bcl-2组,每组分缺血再灌注9,24h两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2h后实现再灌注。3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pLXSN-bcl-2。检测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各组大鼠脑内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cl-2组缺血再灌注24h的脑梗死体积最小;bcl-2组在缺血再灌注9,24h后bcl-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24h 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9h后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3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可以增加bcl-2在脑内的表达,并在缺血再灌注24h后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而在缺血再灌注9h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 吴晓黎何志义赵彬刘晓梅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CASPASE-3
相关作者
- 何志义

- 作品数:429被引量:8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文献复习 BCL-2基因
- 刘晓梅

- 作品数:9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颈内动脉注射 PLXSN-BCL-2 BCL-2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神经细胞凋亡
- 吴晓黎

- 作品数:19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PARP抑制剂 颈内动脉注射 神经细胞凋亡 PLXSN-BCL-2 血脑屏障
- 王伟

- 作品数:4,059被引量:16,862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星形胶质细胞 海拔 细胞周期 冠心病 儿童
- 赵彬

- 作品数:12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颈内动脉注射 灶性脑缺血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细胞凋亡 BCL-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