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8篇“ 颅骨缺损修补术“的相关文章
- 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矿化胶原(mineralized collagen,MC)骨支架在不同类型颅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多孔MC支架(porous MC,pMC)、致密MC支架(compact MC,cMC)及双相MC复合支架(biphasic MC,bMC)的适用性及修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4月105例应用pMC、cMC和bMC进行颅骨缺损修补的患者临床资料。男63例,女42例;年龄3个月~55岁,中位年龄22.7岁。颅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导致颅骨缺损37例,单纯开颅手术导致颅骨缺损58例,因肿瘤复发或出血导致的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后颅骨缺损10例。颅骨缺损范围1.5~126.0 cm^(2)。根据患者颅骨缺损范围和年龄选择相应MC支架,58例颅骨缺损面积<3 cm^(2)者采用pMC行颅骨修补(pMC组),45例缺损面积≥3 cm^(2)且年龄≥5岁者采用cMC行颅骨修补(cMC组),2例缺损面积≥3 cm^(2)且年龄<5岁者采用bMC行颅骨修补(bMC组)。术后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骨再生、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材料相关并发症发生,如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过度骨化、排斥反应。术后6个月头颅CT示均可见骨生长,术后12个月头颅CT示所有患者骨缺损完全消失或近全消失,pMC组58例均已修复。pMC组术后12个月缺损部位及对侧正常颅骨板的CT值分别为(1123.74±93.64)HU和(1128.14±92.5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1,P=0.795)。结论MC在颅骨缺损修复中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诱导能力,pMC适用于小面积缺损修复,cMC适合大面积缺损修复,而bMC适用于低龄儿童颅骨缺损修复。
- 陈拓宇王硕李博杨凯元满韦韬王秀梅
- 关键词:颅骨缺损生物相容性成骨诱导
- 探讨脑外伤术后不同时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对其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探讨脑外伤术后不同时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43例脑外伤术后患者,依行手术的时期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脑外伤术后4个月以后)与观察组18例(脑外伤术后4个月内),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术后观察组CSS评分更低,GCS、GOS、KPS以及QOL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时间的选择对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具有明显影响,尽早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显著的效果。
- 周海
- 关键词: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预后
-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行颅骨修补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自体颅骨瓣修补的42例为研究组,三维钛网修补的4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健康状况、术后6个月修补失败率和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癫痫、感染、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优于钛网组(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骨瓣吸收和感染病例,对照组钛网外露1例需取出修补材料,修复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方面(外观不对称、气温变化敏感、头部不适、行核磁检查受影响、颅骨变形或凹陷、焦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和定制三维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但自体颅骨修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术后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清超查正江李志宏周和平李建
- 关键词:自体颅骨深低温
- 不同时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对脑外伤开颅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预后的改善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临床分析不同时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对脑外伤开颅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脑外伤开颅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于术后3~6个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为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颅内压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6%vs 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17)。结论 针对颅骨缺损,在术后3个月内早期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可加速其神经损伤的修复,提高疗效,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 赵晖
- 关键词:颅骨缺损修补术
- 骨组织库技术保存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观察骨组织库技术保存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2022年7月行幕上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病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修补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颅骨组(经骨组织库保存的自体颅骨修补手术,n=30)和三维钛网组(经3D数字塑形钛网的颅骨修补手术,n=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对比两组术后1月内感染率、硬膜外积液/积血发生率、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癫痫发生率、脑内出血发生率等直接手术并发症指标,并计算“自体颅骨组”基于头颅CT影像的骨吸收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术后至少6月的随访,自体颅骨组与三维钛网组术后1月内手术相关感染率(0例vs 0例)、硬膜外积液/积血发生率(3例vs7例)、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0例vs 0例)、术后癫痫发生率(0例vs 0例)、脑出血发生率(0例vs1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自体颅骨组发生骨吸收4例(13.3%),其中1例严重骨吸收患者需要人工材料再次修补。两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23%)vs 8例(35%),P>0.05]。结论 经骨组织库技术保存自体颅骨是颅骨修补术安全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仍存在骨吸收风险,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选择。
- 卢乐年许小兵陈达良邱胜聪马立毅仇尔宁池雅杰林继业郑大海
-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成形术自体颅骨
- 定制钛网和自体颅骨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定制钛网和自体颅骨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10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颅骨修补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42例和钛网组62例。自体骨组应用自体颅骨修补,钛网组应用定制钛网修补。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美学效果。结果自体骨组和钛网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费用)、术后1个月和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钛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骨组美学效果优于钛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制钛网和自体颅骨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中应用效果均较好,但定制钛网修补存在较多远期并发症,美学效果相对较差。
- 高峰宋振海赵雯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颅骨缺损修补术自体颅骨钛网
- 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2年
- 对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早期接受颅骨缺损修补术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随机筛选的86例在我院接受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将86例患者设置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分别是在术后3个月内进行修补术和3个月后进行修补术,分别有38例和48例。将两组患者的各个观察指标进行评估,并对比观察指标结果。结果: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相关指标方面,早期组占有显著的优势,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尽早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不但会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还不会增加其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 白凤云程文刚赵惠民王爱龙符贵雅
- 关键词:颅骨缺损去骨瓣减压术早期颅骨修补神经功能预后
- 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2022年
- 探讨脑外伤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对于脑外伤的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使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运动评分所有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杨晓磊吐鲁洪江·乌苏尔
- 关键词: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
- 不同修补材料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疗效研究
-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随着发展中国家机动车使用量的增加和全球老龄化人口的下降,TBI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针对该疾病的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De...
- 李鑫
-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自体骨钛网聚醚醚酮
- 不同时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DC)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VP)治疗。术后4~6周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30例为观察组,术后3~6个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27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估术后临床疗效,观察其患侧CT灌注扫描(CTP)参数,记录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70.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大脑皮层、基底核区、丘脑的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及丘脑脑血流量(r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皮层、基底核区的rCBF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均降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均提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SS评分显著降低、KPS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术后3个月内及3~6个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效果均满意,但3个月内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更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少。
- 闵小彬赵雷
- 关键词:颅骨缺损修补术颅脑外伤脑室腹腔分流神经功能
相关作者
- 王宇

- 作品数:676被引量:3,887H指数:2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肝硬化 肝纤维化 外科手术 乳腺癌 门静脉高压症
- 张春阳

- 作品数:226被引量:4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颅骨缺损 颅骨 硬脑膜 小儿 颅骨修补
- 王利清

- 作品数:24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 研究主题:正常颅压脑积水 继发性 脑室腹腔分流术 诊治 颅骨缺损修补术
- 孙炜

- 作品数:108被引量:47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脑室腹腔分流术 正常颅压脑积水 手术治疗 继发性
- 李达

- 作品数:9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颅骨缺损修补术 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颅骨修补 创伤性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