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篇“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压下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参数比较
2024年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参数,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急性发作压下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邯郸市科医院的APACG急性发作患者30例,患作为研究组(33),对侧作为对照组(27)。方法对入选患者分别在急性发作压控制后6个月行压、OCT、视力、裂隙灯检查,比较研究急性发作时与压控制后黄斑区OCT图像中视网膜厚度参数的差异,并与对照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压、视网膜厚度参数。结果急性发作发作平均压为(52.6±8.2)mmHg,降压治疗后6个月平均压(14.2±4.1)mmHg,与压控制后相比,急性发作的黄斑区扫描区域外环各象限、内环下方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均变厚(P均<0.05),视网膜容积变大(P=0.009),扫描区域平均厚度变厚(P均<0.05);急性发作压控制后6个月相比,对侧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750)。而急性发作发作比对侧视网膜平均厚度更厚(P=0.001),压控制后6个月发作比对侧视网膜平均厚度更薄(P=0.001)。结论与压控制后相比,APACG急性发作黄斑区视网膜变厚,6个月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推测由于急性压损伤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萎缩变薄,提示应尽早快速降低压以减少对黄斑区视网膜的损伤。
路平吕爱国吴建郭黎霞郭丽张志宏崔宏宇黎晓燕范肃洁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干光断层扫描
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围术护理
2023年
对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围术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辅助治疗、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给予对照组对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角膜腔内压和睑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角膜腔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睑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辅助治疗、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
冯淑娟米锐耿世霞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急性发作期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血管密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急性发作后的视网膜血管密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有单侧发作病史且经手术治疗后压正常的APACG患者30例,按入组标准纳入其急性发作30,采用OCTA对其视盘旁及浅层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进行定量测量,观察APACG视网膜各区域的VD特征。结果急性发作视盘旁颞侧象限的VD为49.00(37.90,53.00)%,明显大于上方[35.00(25.00,50.00)%]、鼻侧[39.00(32.00,44.50)%]及下方[40.00(26.00,46.75)%](H=9.880,P=0.020)。浅层黄斑区近中心凹四个象限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30,P=0.488),而浅层黄斑区旁中心凹鼻侧象限VD 44.80(39.68,47.30)%明显大于上方[41.15(35.00,44.10)%],颞侧[37.85(34.58,40.40)%],下方[39.90(35.18,4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412,P<0.001);视盘旁各象限VD均与相应象限的RNFL厚度呈正相关(r上方=0.823,r鼻侧=0.696,r下方=0.840,r颞侧=0.599,P均<0.001)。结论APACG急性发作视乳头黄斑神经纤维束所在区域的网膜血供较其他区域丰富,这可能是晚青光眼仅残存颞侧视岛或者管状视野的原因,今后在这类疾病中也应重视血流因素的作用。
卢尹悦黄清清缪晓翠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效果和安全性
2022年
探讨以原发性为病理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病程处于急性发作阶段时,运用激光方案与既往传统药物方案展开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及临床所呈现出的安全性对比情况。方法 对并发以原发性为病理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予以选取,病程均处于急性发作,收治时间段均介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随机做有效的分组处理,其中,激光组针对所纳入的50例患者应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方案展开治疗,药物组针对所纳入的50例患者运用传统药物方案展开治疗,就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观测值,压及视力水平测定值、安全性加以比较。结果 在开展治疗各项事宜前,经对患观察项、对侧观察项角膜内皮细胞数加以测定,无差异(P>0.05),在开展治疗各项事宜1个月后,患测定值均有下降,对侧测定值均有上升,且激光组表现得更为显著(P<0.05)。在开展治疗各项事宜前,经对压观察项、视力观察项加以测定,无差异(P>0.05),在开展治疗各项事宜后,压测定值均有下降,视力测定值均有上升,且激光组表现得更为显著(P<0.05)。激光组经观测,无并发症发生,药物组经观测,角膜内皮皱褶1例,前房内炎症反应3例,发生率为8.00%,前组低于后组(P<0.05)。结论 以原发性为病理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病程处于急性发作阶段时,运用激光方案与既往传统药物方案展开治疗,激光方案在对对侧角膜内皮细胞数增加,压降低,视力提升方面作用更为显著,且临床安全性更为理想。
朱华清
关键词: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
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按照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44只)。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和对侧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及视力、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为(2012.24±502.27)个/mm^(2),对侧为(2752.37±580.27)个/mm^(2);对照组患者患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为(2285.46±535.55)个/mm^(2),对侧为(2432.22±550.13)个/mm^(2);治疗前,两组患者患及对侧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患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对侧角膜内皮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视力为(0.93±0.11)、压为(16.22±1.84)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患者视力为(0.82±0.08)、压为(23.36±2.14)mm Hg;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视力、压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视力、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会对患侧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侧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调节患者视力及压。
李文静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视力眼压
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中采取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急性发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AACG急性发作的患者并且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激光组43例与药物组43例,药物组用滴液及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而激光组则实施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与视力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侧角膜内皮数量均较治疗前降低,激光组较药物组低,对侧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提高,激光组较药物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压较治疗前降低,激光组治疗后视力显著高于药物组,压低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AACG急性发作的患者对患侧角膜内皮细胞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对侧内皮细胞改善良好,且可提高视力及降低压,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金文蔡树泓廖润斌徐象周张世华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角膜内皮细胞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应用常规降压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应用常规降压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78例PACG急性发作患者,其中接受常规降压药物联合长效糖皮质激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液)治疗的40例作为长效组,接受常规降压药物联合短效糖皮质激素(氟米龙滴液)治疗的38例作为短效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长效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短效组的68.42%(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7 d,长效组压低于短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组视力状况优良率优于短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长效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短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急性发作患者应用常规降压药物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压,提高视力,增强生活质量。
张玮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药物眼压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D)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66只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32只患)和观察组(24例,34只患)。对照组进行LPID,观察组进行LPID联合LPI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压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视力分别为(0.51±0.09)、(0.64±0.17)、(0.66±0.15),均高于对照组的(0.42±0.14)、(0.47±0.13)、(0.5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压分别为(15.04±2.69)、(13.47±2.36)、(12.52±2.48)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23.76±2.28)、(21.79±2.11)、(17.53±2.4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2.50%(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P=0.033<0.05)。结论LPIP联合LPID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李晓月关莹
关键词: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静默疗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中的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科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立即进行局部滴药水及全身用药以最快速度降低压,防止持续性高压对视神经产生的严重损害,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静默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1天的压、疼痛、焦虑、抑郁的波动。结果:两组间入院时压、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1天,实验组压、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默疗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生理应急状态,降低疼痛感,从而迅速降低压,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邓嘉静
关键词:静默疗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
2019年
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过去一年收治的38例4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降压治疗、手术治疗、围手术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患者压得到控制,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最有效的方法,做好急性发作急救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可有效地控制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有重要意义。
郝兰燕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急救护理

相关作者

范肃洁
作品数:66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邯郸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 青光眼
崔宏宇
作品数:25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联合激光 PACG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张志宏
作品数:28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闭角型青光眼 联合激光 青光眼
郭黎霞
作品数:63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邯郸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新生儿泪囊炎 泪囊炎 新生儿
熊飞
作品数:14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