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 篇“ 零速度线 “的相关文章
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零 速度 线 在短时降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 场的结构特征,特别是用多普勒速度 场零 速度 线 产品动态分析定位气旋或台风中心位置,是一种即时性好而且适用的方法,另外用多普勒雷达零 速度 线 “弓”型回波来判断辐合辐散场的变化趋势,从而定性判别降水的变化,这... 何玉科 王荣基关键词:零速度线 速度场 天气雷达 降水预报 文献传递 基于组网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 场的福建近海台风中心定位研究 2024年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组网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 零 速度 线 (区)对福建近海台风中心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台风中心位于雷达径向速度 产品中零 速度 线 (区)上的特征,理论上可以将两部(或以上)多普勒雷达零 速度 线 (区)的重合点(或区域)认定为台风中心,并利用空间密度聚类法和线 性回归分析对台风零 速度 线 (区)弯曲、不连续以及重合点不唯一等情况做进一步中心定位判定。研究发现,该方法时空分辨率高、定位精准,可以对发展形态不规则、速度 模糊、临近登陆或登陆后的台风实现定位,对台风实时业务定位和路径预报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具有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的优势。 苏源 倪悦 曾凡辉 张深寿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组网 径向速度 零速度线 湖南一次雨雪天气降水相变的环境条件与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长沙双偏振雷达、风廓线 雷达资料,对湖南2021年12月下旬一次雨雪天气过程降水相态转变的大气环境条件和雷达双偏振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降雪前干层消失,湿层增厚,整层湿球温度低于0℃,逆温层下冷垫的饱和层结对雪花丛集增长有利,有利于降雪增强。(2)湘中及以北地区位于700hPa西南急流出口区,600—800hPa强烈水汽辐合和中低层强上升气流为暴雪过程提供充足水汽。(3)25日夜间长沙出现间歇性小雨(雪)和多次短波槽过境密切相关;26日上午西南风转为偏西风导致长沙降雪出现短时减弱;冷垫上西南暖湿气流增强时段、冷垫内东南风转为东北风时段,分别对应26日长沙降雪两个峰值。(4)不同相态降水时段相关系数(CC)、差分反射率(Zdr)、水平反射率因子(Zh)有一定差异,双偏振产品对本次雨雪天气过程中降水相态转变的识别有一定指示作用。(5)低层“零 速度 线 ”成直线 且有风速辐合特征,西南急流核增强、向下扩展等特征预示暖湿气流在冷垫之上的动力爬升增强,降雪得以长时间维持、且强度增强;而随着径向速度 风场辐散特征出现,降雪逐渐减弱。 唐明晖 俞小鼎 王青霞 王起唤 胡媚关键词:雨雪天气 双偏振雷达 风廓线雷达 零速度线 2019年夏末喀什市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021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实况资料、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环流背景、中尺度特征、大气稳定度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9年9月7日发生在喀什市的一次短时暴雨伴有小冰雹的天气的成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天气过程发生在纬向多波动的环流形式下,巴尔喀什湖低涡在主导系统推动下逆转东移,底部低槽扫过喀什地区造成降水。强高空急流造成气流强迫抬升,中层切边线 触发对流发生。低层建立偏东风与西天山到疏附县一带的西北风辐合在喀什市,不稳定对流层结等条件共同促使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短时暴雨发生时雷达回波上具有几个特点:(1)反射率强,短时暴雨发生时回波强度>55Dbz,且持续时间长;(2)低空急流,低空急流的建立及长期维持,这些变化规律对判断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玛依热·艾海提 魏宝广 杨鸿关键词:多普勒雷达回波 短时暴雨 低空急流 零速度线 陕北榆林两次夏季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自动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MICAPES、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FY-2G红外云图,FY-2G TBB资料、CB多普勒雷达VCP21模式资料对陕北榆林2019年7月28-29日、2019年8月2-4日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前者副高西伸北抬,与西风槽带来的冷空气在陕北北部交绥,配合近地层切变线 、辐合线 的触发,促成了对流性暴雨的生成。后者为西风槽配合中低空强的气旋性辐合系统,低层东路冷空气及台风外围水汽的输送,为系统性暴雨形成的有利条件。(2)中层干空气侵入和低层冷垫都有利于降水加强,暴雨易出现于θse陡峭和密集区;高值位涡柱下侵位置对两种类型暴雨有指示意义,700 hPa湿正压与湿斜压的正负值过渡区对应暴雨的落区。(3)MβCS与涡旋云系中心对应暴雨强降水区。(4)当CR回波强度达50 dBz,VIL达30 kg·m-2,对应区域会出现短时强降水。当负速度 面积大于正速度 面积,零 速度 线 呈S状,回波强度35~45 dBz,叠加逆风区有利于大面积强降水形成;当零 速度 线 呈折角,表示有冷锋经过,配合45 dBz左右回波强度,冷锋经过地区降水加强,有利于形成系统性暴雨。 李姗姗 侯柯然 李晓利 康磊关键词:对流性暴雨 湿位涡 零速度线 影响长春龙嘉机场东北冷涡雷达回波特征 2020年 东北冷涡具有建立不稳定层结的维持机制和动力强迫机制,易于产生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因此东北冷涡是夏季影响长春龙嘉机场飞行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在雷达探测东北冷涡的过程中,发现东北冷涡的多普勒正、负速度 中心以及零 速度 线 的分布特征与探测中小尺度气旋的特征相似,之所以出现这种多普勒径向速度 特征,与东北冷涡气旋环流的分布特征是分不开的。 时霞丽关键词:东北冷涡 强对流天气 零速度线 雷达回波特征 不稳定层结 吉林省中部两次较强降雪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长春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9年12月16日和12月29日的两次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暖平流影响时间长,地面附近有暖平流汇入,径向速度 或风向出现辐合特征等都将有利于降雪过程的加强;出现辐散特征,地面附近有冷平流入侵时,降雪过程将减弱;当零 速度 线 出现折角时,配合径向速度 能够确定冷锋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当长春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到冷锋时,预示着吉林省中部地区降雪过程将减弱或东移。 刘敏 张硕 张硕关键词:多普勒 天气雷达 降雪 零速度线 “20130715”呼和浩特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更好地预报、预警短时强降水,利用呼和浩特市多普勒天气雷达、加密自动站、FY2卫星及1°×1°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对2013年7月15日呼和浩特市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是在贝加尔湖冷涡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副高和台风"苏力"共同作用,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槽前西南气流及副高和台风间偏南气流共同形成持续的暖湿输送,使得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得到持续补充;系统性抬升、地形及冷空气触发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降水回波起源于阴山山脉南侧,层状云降水回波显著,基本反射率≤47 d Bz;径向速度 场上呈现"牛眼结构",零 等速度 线 呈"S型"。当径向速度 图上中气旋和低空急流被识别,基本反射率因子强度≥40 d Bz时,可发布短时强降水预警。 马素艳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零速度线 中气旋 2005年6.19~21日闽北短时强降水雷达资料分析 2012年 本文利用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闽北三次强降水过程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正负最大速度 区的面积变化及零 速度 线 的弯曲方向,对降水的加强与减弱有着重要短时,临近的指示意义。 胡建敏关键词:天气雷达资料 短时强降水 强降水过程 零速度线 一次夏季雷暴天气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分析了2009年7月30日发生在南京地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雷达及闪电数据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对流有效位能Ecap比起K指数(IK)等对于对流潜势预报具有更明显的指示作用,0℃层和-10℃层高度的降低有利于雷暴云的雷电活动;整个过程以负闪为主导,闪电强度越大,闪电频数也越高,每次闪电峰值后,都对应一次谷值;闪电数据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叠加后分析发现,回波的生消演变对应着闪电频数和强度的生消演变,负闪主要落在强回波中心区域,正闪零 星分布于回波强度梯度较大的区域;雷达径向速度 图像特征变化更能揭示闪电发生发展的机制,逆风区对应雷暴中心区域,不仅是强降水的中心区也是闪电的中心区,对逆风区的识别监测能够更好的指导雷暴预警报工作;利用雷达数据计算的云底动能施力参量,能够很好的描述支持闪电起电的热动力特征,云底动能施力对雷电增长的贡献有一段持续传输过程,该参量峰值比频闪峰值和强度峰值都约有0.5 h的提前量。 夏文梅 徐芬 慕熙昱 付志康 徐琪关键词:闪电频数 零速度线
相关作者
夏文梅 作品数:76 被引量:897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暴雨 天气雷达 多普勒天气 慕熙昱 作品数:38 被引量:215 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雷达 风场反演 数值模拟 阵风锋 多普勒天气雷达 汤达章 作品数:99 被引量:723 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多普勒 多普勒速度 回波 张亚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324 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天气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暴雨 雷达 区域降水 王凌震 作品数:18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多普勒天气雷达 多普勒速度 新一代天气雷达 冰雹过程 多普勒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