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1篇“ 阳微阴弦“的相关文章
- 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
- 2025年
- 晕厥是由于短暂性全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明,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阳微阴弦”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的治疗原则,其义为胸阳不振、阴寒上乘而致病。头为诸阳之会,以此病机为基础,结合VVS临床表现,认为阳气亏虚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辨心、脾、肾三脏之阳虚,以温补心阳、健脾升清、补火暖土等方法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附验案1则。
- 张士彬范妞谢海波
-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厥证胸痹心痛阳微阴弦阳气亏虚
- 从阳微阴弦论治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胸痛
- 2025年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胸痛在中医学上可归为“胸痹”范畴,《金匮要略》指出胸痹病因病机为阳微阴弦,在此基础上,根据阳微阴弦的病因病机,从心-脾-肾角度探讨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胸痛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尹一丹周正华王威
- 关键词:胸痛阳微阴弦
- 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探讨虚、痰、瘀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 2024年
-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且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心肌纤维化(M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特征性病理变化。MF是由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过量聚集所致。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MF归入“胸痹”“心悸”“心胀”等范畴,“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机的高度概括,提出胸中阳微不运,气化不利聚而生痰;血液不运,渐而阻滞脉道,导致疾病发生,病变之本为阳微则胸阳不振,病变之势为阴弦则痰瘀渐生。可见“阳微阴弦”与虚、痰、瘀三者关系密切,在MF的病理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阳微阴弦”理论,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阐明虚、痰、瘀与MF的关系,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思路,提出急性期以“祛痰化瘀阻其变佐以补益”,缓解期以“益气温阳治其本兼以祛邪”,遵循病机变化特点调整用药方案,探讨和分析能否有效延缓或改善MF的病理改变,为中西医结合防治MF提供新思路。
- 蒋昉纯张会超范红玲袁彬赵晓阳张曼宇李新语王佳佳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阳微阴弦益气温阳祛痰化瘀
- 基于“阳微阴弦”病机自拟温肾祛弦颗粒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中药温肾祛弦颗粒治疗阳虚痰瘀互结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在医院门诊及疗区治疗的阳虚痰瘀互结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肾祛弦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心电图踏车负荷试验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电图踏车负荷试验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肾祛弦颗粒治疗阳虚痰瘀互结型微血管性心绞痛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及心脏负荷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
- 杨瑞彤齐锋宋柏奇
- 关键词:阳微阴弦微血管性心绞痛
- 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被引量:1
- 2024年
-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阳微阴弦”的说法,阳微阴弦即指胸痹心痛发作时在寸口部位感受到的寸微尺弦的脉象,各医家对此众说纷纭,古代医家多从上焦阳虚,下焦阴邪乘之而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微,总结各家之言多从本虚标实而论之,笔者认为阳微阴弦当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述,提出阳微阴弦是发生胸痹时气血向内汇聚在脉象上的表现的观点,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发作时气血内聚的动态变化的静态描述,并非贯穿疾病始终,其提示了疾病变化的动态过程,旨在揭示病情变化时气血为扶助内部正气,保护五脏与元神之府而向内聚集的机理,其出现提示病情有向两个方向变化的可能,一是疾病向轻、二是疾病加重,继续发展会表现为脉微,甚者出现脉微欲绝,并由此引申出同一病机下阳微阴弦亦可以见于其他部位及其他疾病。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拓展了其理论内涵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并起抛砖引玉之效,引发医家对于阳微阴弦以及其他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与拓展。
- 迟佳慧纪冬梅牛丽强单敏敏赵子鸣梁腾霄
- 关键词:阳微阴弦胸痹心痛金匮要略
- 王强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经验
- 2024年
- 王强教授以“阳微阴弦”理论指导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绞痛,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分享王师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1基于“阳微阴弦”探讨脉象《难经·三难》曰“关之前者,阳之动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阳微”为寸口脉微,“阴弦”为尺脉弦。《脉经》言“阴脉常沉而迟……阳脉俱浮而速”,现阳脉反“微”,阴脉反“弦”,前者脉势不足,为“不及”,是正气虚的表现;后者脉势盛,为“太过”,是邪气盛的表现。
- 王以晴万素霞张丹怡王强
- 关键词:阳微阴弦PCI心绞痛胸痹冠心病
- 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探讨冠心病病机现代生物学内涵被引量:1
- 2024年
- 该文从阳微阴弦角度认识现代医学冠心病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线粒体稳态失衡、炎症反应、血脂代谢紊乱等病机,探讨了阳微阴弦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根据阴阳属性解析冠心病线粒体稳态、线粒体质量控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之间的动态平衡。阳微的本质与受损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下降、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损、线粒体融合/裂变失衡、线粒体自噬抑制、细胞凋亡相关。阴弦的本质与氧化应激产物增多、炎性产物堆积、血管内皮受损、血脂代谢紊乱相关。线粒体稳态失衡-线粒体质量监测网络崩溃-炎症反应之间协同串扰,共同介导了冠心病发展。这种协同保护的平衡机制与冠心病“阴阳失调”理论相契合。
- 张芹刘志明刘如秀
- 关键词:阳微阴弦冠心病分子生物学
- 基于线粒体自噬障碍探讨冠心病“阳微阴弦”的科学内涵被引量:3
- 2024年
- “阳微阴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病机,阳气虚衰、痰瘀互结是贯穿疾病始终的病机特点。线粒体自噬障碍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障碍不仅降低动脉血管弹性和斑块稳定性,而且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障碍与阳气虚衰相似,即“阳微”。阳气虚衰日久,痰瘀内生,即“阴弦”,与线粒体自噬障碍引起的代谢废物蓄积相似。故线粒体自噬障碍是“阳微”的微观病理基础,是“阴弦”的关键病理环节。
- 潘婷婷宋子贤赵晗周倩倩张泽
- 关键词:冠心病阳气虚衰痰瘀互结瘀血
- 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探讨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的生物标志物及中药干预
- 2024年
- 《金匮要略》提出“阳微阴弦”为胸痹的主要病机,慢性心衰亦可从“阳微阴弦”论治,中医认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肾阳虚之“阳微”为本,血瘀、痰浊、水停之“阴弦”为标,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临证时应根据“阳微”与“阴弦”之轻重、邪正之盛衰分而论之。运用系统生物学的客观检查指标及生物标志物,实现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为中药干预慢性心衰的治疗靶点提供客观指标。以“阳微阴弦”理论为基础,辨阴阳、辨虚实、辨病性,运用温阳、活血、祛瘀、利水类中药,循证选方,因机选药,为慢性心衰的诊治提供思路。
- 郭瑾王梓仪张倩孟骊冲胡志希
- 关键词:心衰阳微阴弦
- 基于“阳微阴弦”治疗胸痹体会被引量:7
- 2023年
- 总结何迎春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治疗胸痹经验。何迎春认为该病主要病机在于“阳微阴弦”,即胸阳不足,阴邪搏结;论治不离“阳微阴弦”之纲要,早期以温通为补,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并注重补养心气,后期重视燮理脏腑,理脾调肝补肾,体现标本兼治的辨治思路。
- 朱微珍何迎春
- 关键词:阳微阴弦胸痹瓜蒌薤白半夏汤
相关作者
- 毛静远

- 作品数:455被引量:4,368H指数:34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 生脉注射液
- 王贤良

- 作品数:284被引量:3,018H指数:30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候 中医药
- 张明雪

- 作品数:288被引量:1,584H指数:18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病机 胸痹 辨证论治
- 乔志强

- 作品数:37被引量:18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通冠胶囊 中西医结合 辨证论治 随机双盲
- 常立萍

- 作品数:61被引量:282H指数:9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痰瘀 冠心病 解毒 伏邪 豁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