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29篇“ 镇痛应用“的相关文章
导乐分娩镇痛联合音乐分娩镇痛应用在产科的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导乐分娩镇痛联合音乐分娩镇痛应用在产科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研究对象:此期间在本院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前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组在前组的基础上采取导乐分娩镇痛联合音乐分娩镇痛,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平均疼痛程度要比对照组轻得多,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分娩后的生活质量更高,产妇的满意度也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基础上实施导乐分娩镇痛联合音乐分娩镇痛可以显著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加快分娩速度,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建议在产科推广应用
赵静
关键词:导乐分娩产科镇痛效果
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应用右美托咪定和羟考酮的效果研究
2024年
观察使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术后镇痛以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手术住院患者研究,共有86例,研究时间2021年7月-2023年7月,分为实验组经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使用羟考酮单一麻醉,分组方式随机,各组别43例,术中麻醉使用丙泊酚,对比苏醒指标、应激指标、安全性指标及生命状态、疼痛感评估。结果 组前应激情况、生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命状态、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手术患者进行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更理想,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具有一定安全性,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稳定患者的生命指标以及生存状态。
朱碧君
关键词:临床麻醉术后镇痛羟考酮麻醉效果
基于健康赋权理论护理联合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健康赋权理论护理干预联合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72例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健康赋权理论护理干预联合多模式镇痛护理.对比2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健康促进生活方式-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2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赋权理论护理干预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降低疼痛带来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使其生活方式更健康.
宋艳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多模式镇痛应激反应髋关节功能
自控硬膜外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的麻醉护理干预配合研究
2023年
研究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麻醉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法将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接收的100例行PCEA分娩镇痛的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n=50)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实验组(n=50)提供麻醉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相关数据。结果 差异化护理干预方案落实之后,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第一、二产程的疼痛分值更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护理总满意度更高(均P<0.05)。结论 将麻醉护理干预有效落实于接受PCEA分娩的产妇中,能够显著缓解其分娩疼痛感,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对产妇满意度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值得推荐。
李巧珍
关键词: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镇痛
智能化静脉镇痛系统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应用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智能化静脉镇痛系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i-PCA)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胫腓骨双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智能化镇痛管理系统组(A组)和传统电子静脉镇痛泵组(P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方法及追加镇痛方法相同,A组采用智能化镇痛管理模式,P组采用传统镇痛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时的静息及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术前1 d及术后1、2 d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术后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P组比较,A组各时点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降低( P<0.05),术后1、2 d PSQI评分降低( P<0.05),患者满意度升高( 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及术后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i-PCA能够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华豪徐艳王猛李鑫刘坤
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术后镇痛睡眠质量
分娩镇痛应用罗哌卡因剂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建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罗哌卡因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PCEA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单盲随机分为ALR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MLR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和DBN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每组40例。比较3组产妇的临床资料、镇痛效果、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满意度。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3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结果ALR组、MLR组与DBN组T1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PCE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90、2.402、2.507、2.125、2.361,P<0.05),进一步比较,DBN组T2时疼痛VAS评分、PCEA按压次数均较ALR组更低(P<0.05)。生存曲线结果显示,3组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0,P<0.05);ALR组与DBN组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DBN组满意度为优的产妇比例最高(90.00%),但3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32,P>0.05)。结论DBN组、MLR组罗哌卡因剂量在PCEA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满意度均优于ALR组,以DBN组最优。
杨成亮李成锐
关键词:分娩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
针刺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应用于自然分娩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及不同针刺留针时间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于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期间自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待产产妇350例。根据针刺穴位时机及针刺留针时间的不同,将纳入研究的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A组(宫口开≤1 cm+留针30 min)、B组(宫口开1.1~2.0 cm+留针30 min)、C组(宫口开2.1~2.9 cm+留针30 min)、D组(宫口开≤1 cm+留针60 min)、E组(宫口开1.1~2.0 cm+留针60 min)、F组(宫口开>2.0 cm+留针60 min)、G组不针刺,每组各50例。7组均接受硬膜外麻醉。针刺选穴头针、体针、常规针刺双侧太冲、足三里、内关,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仪。观察各组针刺及硬膜外阻滞镇痛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结果治疗后7组产妇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7组产妇组间NRS评分比较,以G组-F组-A组-B组-C组-D组-E组顺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组产妇潜伏期、第一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以G组-A组-B组-C组-D组-F组-E组顺序降低,第一产程及总产程以G组-C组-B组-A组-F组-D组-E组顺序降低。7组产妇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潜伏期、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其他6组产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组产妇均无死胎,7组产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G组均有自然分娩转剖宫产。结论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最佳方案为宫口开大1.1~2.0 cm,行针刺分娩镇痛,留针60 min,镇痛效果明显,缩短产程,提高分娩安全性。
付天静林玉仙李利黄琳刘琴黄浩袁茜罗云先高冰
关键词:针刺硬膜外阻滞镇痛自然分娩
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10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待产的足月(≥37周)初产妇4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因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等问题剖宫产终止妊娠,A组纳入99例,B组纳入105例,C组纳入113例,D组纳入115例。按照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A组(0.2%罗哌卡因),B组(0.15%罗哌卡因),C组(0.1%罗哌卡因)和D组(0.0625%罗哌卡因)。所有孕妇均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硬膜外试验阴性后,从硬膜外置导管给予负荷量(泵液7~10m)。注药后30min连接硬膜外电子输注泵,实施患者自控镇痛(PCEA)。泵液配制方案:各组浓度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生理盐水,共100ml。记录各组第一、第二产程和分娩镇痛时间;产后尿潴留情况;各组胎心监护异常情况、产钳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组的Bromage评分0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0.1%浓度的罗哌卡因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较轻。
侯振环张青林
关键词:孕妇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剖宫产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通常伴有中度至重度疼痛。术后疼痛是产妇的一个普遍担忧。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选择多种多样,但是最理想的方法仍没有定论。竖脊肌平面阻滞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这有助于产妇的早期活动、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预防术后并发症,逐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文综述近年来竖脊肌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应用的相关研究,包括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作用机制、竖脊肌平面阻滞相关药物的选择及剂量、与其他镇痛方式的对比等。同时添加不同药物作为佐剂的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对镇痛效果、阻滞时长的影响也是研究热点。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广泛,但是其在剖宫产术后镇痛应用的模式和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董金填卢建朴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镇痛超声引导
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儿换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儿换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3月—2023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七氟醚组和布洛芬组,剔除脱落患儿后,七氟醚组中最终纳入103例患儿,其中男67例、女36例,年龄1(1,2)岁;布洛芬组最终纳入98例患儿,其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1(1,2)岁。七氟醚组患儿换药时吸入七氟醚镇静镇痛,布洛芬组患儿换药前口服布洛芬镇痛。监测并记录患儿换药开始前30 min,清创后即刻、换药完毕后3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采用面部表情、腿部动作、活动度、哭闹和可安慰性量表和Ramsay镇静量表评估患儿换药开始前30 min、清创后即刻、换药完毕后30 min的疼痛强度及镇静程度;记录换药时间与住院期间总换药次数;在患儿出院时,采用休斯敦疼痛情况调查表调查换药医师及1名患儿家属对患儿换药过程中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监测记录患儿换药过程中发生的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换药开始前30 min和换药完毕后30 min,2组患儿心率、MA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即刻,与布洛芬组比较,七氟醚组患儿心率、MAP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8.10、4.37,P<0.05),而SpO2明显升高(t=21.77,P<0.05)。换药开始前30 min和换药完毕后30 min,2组患儿疼痛强度评分、镇静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即刻,与布洛芬组比较,七氟醚组患儿疼痛强度评分明显降低,而镇静程度评分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42.87、72.45,P<0.05)。七氟醚组患儿的换药时间、住院期间总换药次数分别为
张梦思黄磊朱辉麻艺群付晋凤
关键词:烧伤镇痛

相关作者

李贵信
作品数:19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德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盆底松弛综合征 手术 痔病术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术后疼痛
夏建光
作品数:25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德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痔病术后 镇痛 镇痛应用 妇科手术 心理应激反应
曹建平
作品数:4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镇痛应用 镇痛 药理 细胞间粘附分子
刘伟
作品数:1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剖宫产术 布托 《儿科护理学》 学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刘中华
作品数:67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多肽 粗毒 等电点 钠通道 电压门控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