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篇“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文章
-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犀鸟保护工作纪实
- 2024年
-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境内唯一一处能够稳定观察记录到双角、花冠皱盔、冠斑3种犀鸟的区域,也是德宏州境内犀鸟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在过去两年里,保护区自主开展了德宏州境内的犀鸟调查。
- 无
- 关键词: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犀鸟
- 百鸟纷呈迷人眼——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生态奇观
- 2024年
- “叽叽喳喳”“嘤嘤呖呖”“咕咕嘎嘎”,森林中这些美妙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唤醒了整个森林。阳光穿透雨林茂密的枝叶,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面上,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鸟儿们迎着晨曦欢歌曼舞,梳梳羽毛、昂首挺胸,捉捉小虫、悠闲散步,轻展双翅、悠然自得。
- 杨积荣左常盛杨明伟陈大祥李荣赛
- 关键词:省级自然保护区鸣叫声
- 青丝到白头 终是别青山——记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张顺香
- 2024年
- 张顺香,一提起这个名字,瘦高的身材、憨厚的笑脸、说着一口浓厚地方口音的朴实形象就浮现眼前,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对他都再熟悉不过,他是保护区一名资深护林员,是典型的地理通、动植物的土专家。他和保护区其他200余名基层护林员一样默默无闻,在自己的岗位上细心耕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守护着这片森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
- 无
- 关键词:省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动植物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
- 2022年
- 【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的75.4%;垂直分布较窄和狭窄物种较多,达111种,占物种总数的85.4%;7类栖息生境中,以山地雨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74种),其次为沟谷雨林(60种),苔藓常绿阔叶林最少(1种);以土壤内觅食的蚂蚁最多(82种),其次为地表觅食(77种);以土壤内筑巢种类最多(46种),其次为地表筑巢(16种)。丰富、复杂的生态环境可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是该区域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丰富,但多数种类分布和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建议加强本地特有狭域物种保护。
- 和秋菊余新林徐正会易传辉李安娜
- 关键词:蚁科物种栖息生境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地处高黎贡山南段,是滇西地区中缅边界上的一条生物保护绿色环带。调查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10科1251属3942种,在狭域范围内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非常高,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相关主管部门应联合科研院所加大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力度,开展长期定点的监测研究,加强对边境贸易物种资源的监管,加强科研支撑和管理力度,以维持其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刘鸿杨韩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重点保护植物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6
- 2021年
-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南末端,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9年年度出数、2018年森林资源二调、地方统计年鉴、前人在其他区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地方实地调查数据等,结合ArcGIS软件,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80.64亿元/a,单位面积价值约为15.61万元/hm^(2)·a,各分量价值大小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价值>保育土壤>净化大气>森林康养>林木养分固持>木材产品供给。
- 杨明伟邢德选张定灿陈大祥何丁李荣赛周晓玲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植物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
- 2020年
- 近日,由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合作开展极小种群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新亚种紫花黄药(Ichtyoselmis macrantha(Oliver)Lide n subsp.Porphyrantha J.Y.Shen&Q.B.Gong)和一中国新记录种大叶可爱花(Eranthemum macrophyllum Wall.ex Nees),两物种相继在国际学术期刊《Taiwania》和国内核心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发表,这使得德宏州植物物种数量再度增加。
- 郑雯(文/图)龚强帮(文/图)
- 关键词:华南植物园省级自然保护区
- 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情况浅析
- 2019年
- 2017年4月-10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调查共选取了保护区内的17个点位,布设相机17台,共计3059个捕获日,共获得8030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5目40科仃属1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兽类依次是野猪(Sus scrofa)(3.37)、花面狸(Paguma larvata)(1.05)、赤鹿(Muntiacus muntjak)(0.98)、豪猪(Hystricidae)(0.59)、黑熊(0.52)。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云豹(Neofelis nebulosa)、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熊猴(Macaca assamensis);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分别为大灵猫(Viverra zibeth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巨松鼠(Ratufa b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猕猴(Macaca mulatta);监测到的18个物种均被纳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其评估状况分别为极危(CR) 2种、易危(VN) 7种、近危(TN) 4种低危(LC) 5种本次兽类资源初步调查中,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大量的人类活动及保护区内放养牲畜的行为,表明了保护区某些区域还是存在着人为活动情况。本次调查印证了保护区历史记录中的部分物种种类、生存和分布状态,提供了清晰有效的影像数据和完整的表单数据,为铜壁关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杨明伟杨正华赵家苍张永生陈大祥王维镇岳麻买段春成
- 关键词: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物种名录
-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评估被引量:6
- 2017年
- 对铜壁关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237.408 6 tC,平均碳密度为36.807 4 tC/hm^2。其中,乔木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37.567 1 tC/hm^2,竹丛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75.210 3 tC/hm^2,灌木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9.879 9 tC/hm^2,经济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850 1 tC/hm^2。并针对评估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 张卓亚杨欣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生物量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了完善滇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蚂蚁多样性研究,采用样地和搜索调查法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群落开展调查,测定分析了该区域蚂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共记录蚂蚁10亚科、49属、130种;22块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0~39种(平均17.6种),个体密度0.0~525.2头/m^2(平均109.2头/m^2),多样性指数0.000 0~2.629 2(平均1.535 5),均匀度指数0.362 7~0.772 3(平均0.544 6),优势度指数0.101 8~1.000 0(平均0.322 6)。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为0.000 0~0.307 7,处于相似性极差至较差水平。蚂蚁多样性主要指标在底域效应基础上呈现出多域效应现象,表现为山体垂直带上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物种的聚集群,具有不同的保护价值。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低纬度和低海拔区域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山体中、下部蚂蚁群落普遍受到人为深度干扰,在保护工作中应当作为重点。
- 李安娜徐正会许国莲郑莹庄江旭李斌
- 关键词:蚁科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自然保护区
相关作者
- 杜凡

- 作品数:165被引量:1,1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种子植物区系
- 杨宇明

- 作品数:312被引量:1,744H指数:23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多样性 滇牡丹 基因克隆 自然保护区 多样性
- 尹五元

- 作品数:28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地中 植被类型 珍稀植物
- 岩香甩

- 作品数:71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珠芽魔芋 魔芋 种苗 珠芽 橡胶林
- 和霞

- 作品数:10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 研究主题: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省级自然保护区 多样性 植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