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篇“ 重度虎口挛缩“的相关文章
- Ilizarov牵张成形技术矫正中重度虎口挛缩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介绍Ilizarov牵张成形技术矫正中重度虎口挛缩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9年12月,采用Ilizarov牵张成形技术矫正外伤后重度虎口挛缩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2〜50岁,平均(34.43±9.54)岁。所有患者均在第1、第2掌骨头及基底上斜45°避开肌腱各穿入2枚2.5 mm的螺纹针,安装简易外固定撑开器,术后逐渐撑开虎口,满意后继续外固定支架维持虎口撑开状态3周,随后取出外固定器,夜间应用虎口开大支具维持至6周,防止虎口挛缩。[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4.71±4.20)个月。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撑开,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不明显,依从性好。虎口均得到良好的撑开,无皮肤牵拉并发症发生。[结论]Ilizarov牵张成形术操作简单,是治疗外伤后虎口狭窄的有效方法。
- 浦绍全朱跃良吕乾赵永辉赵泽雨夏燊齐欣徐永清
- 关键词:ILIZAROV技术
- 皮肤扩张器法治疗手套状皮瓣术后重度虎口挛缩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采用皮肤扩张器治疗手套状皮瓣术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四川现代医院手外科采用皮肤扩张器治疗7例手部手套状皮瓣术后导致重度虎口挛缩的患者。一期在皮瓣下埋置50~100 ml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7~10 d开始注入生理盐水,5~10 ml/次,2次/周,扩张1~2个月;扩张后静置约2周行二期手术,取出皮肤扩张器,开大虎口,利用扩张的皮肤修复虎口创面。结果7例患者术后扩张皮瓣成活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9个月,虎口开大60°~85°,皮瓣血运及质地良好。结论采用皮肤扩张器治疗手部手套状皮瓣术后虎口挛缩畸形,操作简单,是一种解决重度虎口挛缩皮肤不足的较好方法。
- 张航曾福俊蒋国华刁杰刘渝川刘亚平唐林俊何林张飞飞
- 关键词:皮肤扩张器虎口挛缩
- 3D打印技术结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外伤术后重度虎口挛缩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运用3D打印镜像技术术前精确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外伤后重度虎口挛缩患者11例,虎口角平均(20.5±3.5)°,虎口宽度平均(2.5±0.3)cm,术前画出患侧手术切口线,根据体表标志在健侧相对位置画出切口线,根据健侧虎口设计图形,通过3D镜像技术直接打印出患侧开大至正常后的虎口创面的形状及大小,根据样布设计皮瓣,术前B超探查股前外侧区域穿支口径及位置,以直径在0.8 mm以上穿支为皮瓣供血动脉,术前即可设计画线,术中彻底松解挛缩虎口,采用对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面积为9.0 cm×4.5 cm~11.0 cm×6.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4周,行系统康复理疗。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平均10个月,虎口外形明显改善,两点分辨觉10~15 mm,虎口角平均(89.5±3.5)°,虎口宽度平均(5.9±0.8)cm,拇对掌、对指及其内收、外展活动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可明显缩短术中皮瓣设计时间,设计也更加精确,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止术后虎口再度挛缩。
- 王凯巨积辉金光哲郭礼平李亚东陆兆威张向南柳志锦
- 关键词:外科皮瓣显微外科手术虎口挛缩
- 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虎口挛缩病人42例,将42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架联合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虎口角及虎口宽度变化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情况、手术处皮肤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病人术前及术后患侧虎口区的图片。结果术前两组病人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平均为(1.3±0.8)分,对照组为(2.5±0.8)分;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6.2%;研究组的并发率为28.6%,对照组为66.7%;术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修复虎口角度及虎口宽度,降低术后疼痛感。
- 郝光亮张强谷铭勇张贵春张永先曹学成蔡锦方
- 关键词:外固定架虎口挛缩
- 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烧伤后的重度虎口挛缩患者,手术松解虎口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cm×6cm^5cm×8cm,采用大小为4cm×6cm^6cm×9cm的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缺损,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行二期皮瓣削薄术。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2 4例,S3 9例,S3+3例;功能恢复:优1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75%。结论: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是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有效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修复质量高、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 张晖吴银生姚明赵向东
- 关键词:逆行虎口挛缩瘢痕挛缩
- 大鱼际肌失用性中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治疗大鱼际肌失用性中重度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4年3月,我们对21例因大鱼际肌失用造成中重度虎口挛缩的病例,在虎口开大、皮瓣覆盖的同时,利用环指浅屈肌腱或尺侧腕伸肌腱转位一期重建拇指对掌功能,并采用外固定支架将拇指维持在外展对掌位6周。结果术后16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虎口距离平均增大3.86cm(3.12~4.30cm),虎口角度平均增大57°(30°~63°),拇指可与其他手指对指。随访6个月以上的13例患者均未出现虎口再次挛缩的现象。结论一期虎口开大并重建拇指对掌功能可提高大鱼际肌失用造成的虎口严重挛缩的治疗效果。
- 薛明宇芮永军强力沈小芳华雍施海峰许亚军
- 关键词:外科皮瓣虎口挛缩拇指对掌功能
- 重度虎口挛缩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虎口挛缩的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3年8月,应用第1趾蹼皮瓣移植+拇对掌功能重建修复重度虎口挛缩9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拇指最大外展位虎口角度约为90°,皮肤质软,感觉恢复良好,拇指对掌功能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对于重度虎口挛缩,采用第1趾蹼皮瓣移植修复虎口,正确的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式和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郭欣肖亚东
- 关键词:虎口
- 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前臂带蒂皮瓣和游离远位皮瓣移植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行虎口松解术后分别应用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皮瓣(带蒂皮瓣组19例)、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皮瓣组13例)移植修复。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带蒂皮瓣组术后48 h内出现肿胀、皮瓣远端淤血5例,经减张、放血、消肿治疗后皮瓣存活,随访6-25个月,平均11.5个月。游离皮瓣组外形美观,带蒂皮瓣组稍臃肿,在前臂遗留瘢痕。皮瓣感觉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标准评定:带蒂皮瓣组S210例,S37例,S3+2例,游离皮瓣组S34例,S3+6例,S43例;功能恢复按胡成栋标准评定:带蒂皮瓣组优9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89.4%,游离皮瓣组优8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两种皮瓣均为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并发症少,修复质量高,功能恢复好,更好地保护了患手的美观。
- 卢家灵杨庆达梁波卢建国张智钊高波
- 关键词:虎口挛缩手外伤皮瓣修复
- 植皮联合弹性骨牵引矫治全手脱套伤后重度虎口挛缩一例被引量:4
- 2012年
- 1一般资料患者男,20岁,2010年6月被机器将左手皮肤套状撕脱,于外院急诊行左手清创,2~5指保留近侧1节半、拇指仅保留近节,然后将左手埋植于腹部袋状皮瓣内,50d后取出、植皮修复创面。伤后10个月入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见左手搬痕增生挛缩严重,指端软组织菲薄、怕冷,左拇指同定于内收25°~30°位,左手功能基本丧失。
- 侯春胜雷晋
- 关键词:重度虎口挛缩全手脱套伤植皮骨牵引矫治
- 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及一期示指外展功能重建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并一期行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重建示指外展功能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收治16例机器挤压伤致虎口重度挛缩伴示指外展功能障碍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16~42岁,平均29岁。伤后至此次入院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个月。虎口张开角度10~25°,平均20°;虎口宽度15~24 mm,平均22 mm。手术彻底切除虎口瘢痕组织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 cm×4 cm~8 cm×6 cm;采用大小为7 cm×5 cm~9 cm×7 cm的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虎口缺损,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重建示指外展功能。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饱满,外观满意;术后6个月虎口区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9 mm,平均7 mm。虎口张开角度为85~90°,平均88°;虎口宽度为34~52 mm,平均40 mm。拇指外展、对掌功能及示指外展功能恢复。结论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同时行示指外展功能重建手术,具有可一次完成虎口开大、重建示指外展功能、兼顾外形等优点。
- 金日浩林戈亮陈康察金昱
- 关键词:虎口挛缩
相关作者
- 路来金

- 作品数:450被引量:2,18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周围神经 手术治疗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 宫旭

- 作品数:131被引量:45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皮动脉 外科皮瓣 岛状皮瓣 带血管蒂
- 邵新中

- 作品数:286被引量:1,494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肤缺损 皮瓣 外科皮瓣 手指皮肤缺损 周围神经
- 吴锦生

- 作品数:70被引量:195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穿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 马苟平

- 作品数:158被引量:4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研究主题:远端蒂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骨折 阔筋膜张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