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9篇“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文章
- 单孔分体内镜微创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分体内镜(OSE)微创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其中19例采用OSE术治疗(OSE组),26例手术方式为PLIF(PLIF组)。评价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刀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VAS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SF-36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情况及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8.2个月,与PLIF组相比,OSE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刀口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OSE组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10.53%(2/19);PLIF组发生刀口浅表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下肢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4例,并发症发生率15.38%(4/26),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4,P=0.636)。两组术前VAS、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ODI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SE组术后1周、1个月各指标优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松动、移位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性融合正常。结论OSE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不稳,术中操作灵活,创伤小,术后疗效与安全性与PLIF相当。虽然手术时间相对增加,但术后患者痛苦轻、住院时间短、病情恢复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薛皓刘成洲于鹏朱腾月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不稳
- 两种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中的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式不同分为UBE-TLIF组、MIS-TLIF组(每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BMI、手术节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SF-36量表评分;末次随访时ASD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9.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指标方面:与MIS-TLIF组相比较,UBE-TLIF组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更具优势(P<0.05)。UBE-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21)与MIS-TLIF组的14.29%(3/21)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SF-36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比较上无差异(P>0.05);与MIS-TLIF组相比较,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SF-36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个月时UBE-TLIF组ODI指数优于MIS-TLIF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UBE-TLIF组ASD发生率为9.52%(2/21)明显优于MIS-TLIF组的23.8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IS-TLIF相比较,UBE-TLIF在治疗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时除能获得相似椎间融合效果外,还�
- 潘振宇丁凌志郑常君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 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比较采用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30例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退行性腰椎不稳进行OLIF或CLIF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和CLIF组,两组患者一期术后4周均进行二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LIF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69.9±7.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67±3.05kg/m^(2),2节段病变6例,3节段病变12例;CLIF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66.5±8.6岁,BMI 24.03±2.06kg/m^(2),2节段病变2例,3节段病变10例。收集两组一期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资料,术前和一期手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一期手术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高度、融合器与冠状面的夹角。对两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病变节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OLIF组和CLIF组一期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83.89±39.43min、55.56±27.49ml、8.39±4.804d和198.75±23.27min、65.00±44.62ml、8.75±2.30d,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术后5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3周后治愈。CLIF组术后4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中出现腰椎节段动脉损伤,出血量达到200ml;1例患者腰大肌积液伴感染,经抗生�
- 余圣剀蔡凯文诸进晋章凯罗科锋吴董泽蒋国强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不稳
- 循膀胱经推拿法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循膀胱经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均以腰腿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健康宣教联合常规推拿;治疗组:健康宣教联合循膀胱经推拿。治疗前后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OD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OD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D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膀胱经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疗效显著,且强于常规推拿。
- 董辉张亚峰
- 关键词:推拿循经推拿膀胱经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腰腿痛
- 腰椎生理负重功能位DR在退行性腰椎不稳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分析腰椎生理负重功能位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退行性腰椎不稳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对46例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常规X射线检查和腰椎生理负重功能位DR检查,比较椎体位移、椎间成角检查结果。结果 当位移距离超过4mm时,DR检查显示的椎体位移程度明显大于常规检查(P<0.05);DR检查显示的椎间成角程度明显大于常规检查(P<0.05)。结论 对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实施腰椎生理负重功能位DR检查,能够更为直观与准确地了解椎体病变程度,增加了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 李莉
- 关键词:数字化X射线摄影退行性腰椎不稳椎体位移
-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8-04诊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不稳,采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隙高度、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改良MacNab评分、植骨融合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可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 李颖谢兆林江建中谭海涛杨克勤黄圣斌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不稳内固定
- 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的结构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19年
- 腰椎不稳定(lumbar instability)被认为是发生下腰部疼痛的常见原因[1],现在对于腰椎不稳的定义及诊断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主要以患者的症状及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作为诊断腰椎不稳的依据。常用腰椎动力位X线片作为诊断腰椎不稳的方法,虽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来诊断腰椎不稳,多数医生采用动力位X线片,以腰椎体滑移>3 mm,或成角>15°为腰椎节段不稳作为诊断依据。朱勇等[2]对腰椎不稳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将腰椎不稳定义为生理负荷下腰椎失去控制异常活动的能力,腰椎处于失代偿下的非平衡状态,并会进一步导致神经刺激或神经损伤症状的疾病。
- 李翔宇孙祥耀孔超孙思远郭马超丁浚哲鲁世保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
- 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背景: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融合也是多数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最终目标。融合手术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提高了脊柱疾病治疗的成功率。但融合器下沉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因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行手术治疗患者81例,按所采用椎间融合器种类进行分组,其中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39例,采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42例,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椎间隙高度测量及评估术后6个月及1年时椎间植骨融合率,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ODI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有增加(P<0.05),但同时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两组均有少量椎间隙高度丢失但无统计学意义。PEEK椎间融合器组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43.6%和87.2%,无融合器移位、脱出,但发生断钉1例,硬脊膜损伤4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组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52.4%和85.7%,无椎间隙感染、植骨松动及断钉断棒情况,但发生硬脊膜损伤3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与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无显著差别,融合率更高、方便可行。
- 钟伟斌李健张平朱豪东柳昱刘小明黄俊明陈勇刘发泰
- 关键词:自体骨椎间隙高度腰椎不稳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L3~S1椎体CT扫描数据,采用Mimcs13.0软件建立L3~S1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4~L5椎体单侧(左侧)及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建立单侧固定模型M1和双侧固定模型M2。在L3椎体表面施加500N垂直压缩负荷,再施加15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生理活动,测量垂直、垂直+屈曲、垂直+背伸、垂直+左侧屈、垂直+右侧屈、垂直+左旋转、垂直+右旋转等7种力矩载荷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Cage的应力峰值及L4椎体位移情况。结果 与M1相比,M2不同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峰值、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均升高(P均<0.05)。不同载荷下M1、M2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Cage应力峰值、L4椎体位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能够跟双侧固定一样给脊柱融合提供相同的初始稳定性,且避免对椎旁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内固定物的应力遮挡、减少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 刘艺陈金传程辰李虎吕游储朝明孙鹏浩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有限元分析
-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非手术疗法研究进展
- 反复发作性下腰痛是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针灸、康复等非手术疗法对其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在保守疗法中被广泛推广,但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推荐方案.今后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将成为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
- 谢占国来保勇吴夏勃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不稳症非手术疗法循证医学
相关作者
- 滕晓

- 作品数:95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侧前方 侧前方入路 手术疗效
- 丁凌志

- 作品数:55被引量:97H指数:4
-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 侧前方 植骨治疗 退行性腰椎不稳 侧前方入路
- 马凯

- 作品数:47被引量:1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脊柱融合术 腰椎不稳
- 吴春明

- 作品数:70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椎间融合 脊柱融合术 腰椎不稳 椎间盘镜 脑膜瘤
- 史峰军

- 作品数:43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
- 研究主题:椎弓根螺钉 颈椎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HANGMAN骨折 椎弓根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