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06篇“ 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相关文章
- “洋镐头”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外伤性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应用“洋镐头”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伤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8例外伤性足跟软组织“U”形缺损患者,根据创面形状,在足外踝至跟腱连线中点,向上6 cm处为旋转点设计“洋镐头”样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皮瓣,逆行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创面并进行足跟再造。结果 18例患者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足跟负重行走及耐磨能力完全能够达到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结论 “洋镐头”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根据外伤后足跟软组织的形状个体化设计,达到修复创面、再造及重建足跟功能的目的。
- 谢沛霖林沛婷赵琳叶明敏卢俊阳
-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跟缺损
- 带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穿支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15例
- 2024年
- 目的观察带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穿支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 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科共收治15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 男6例, 女9例;年龄21~45岁, 平均32岁。缺损面积5 cm×8 cm~10 cm×14 cm, 均采用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 皮瓣大小5 cm×8 cm~11 cm×14 cm。供区一期VSD敷料覆盖, 1周后拆除, 肉芽填满创面后行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15例皮瓣成活。术后门诊随访8~15(平均12)个月, 足跟修复的外观、质地满意, 患足可正常负重, 无明显触痛, 无溃疡形成, 耐磨、耐寒冷, 皮瓣感觉较好, 皮瓣TPD达5~7 mm, 同时经过康复训练后皮瓣无异位感残留。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结论应用带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穿支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 李跃军冯小辉陈亚伟胡晓宇李伟曹能力白晨平
- 关键词:穿支皮瓣足跟软组织缺损显微修复
- 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移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4月-2020年4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共收治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11 cm×8 cm~17 cm×13 cm,切取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成足跟立体形状移植修复,皮瓣大小18 cm×5 cm~30 cm×8 cm,皮瓣供区一期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门诊或微信随访,内容包括皮瓣颜色、外形、质地及感觉恢复,评价临床效果。结果:9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1例足跟部伤口感染,给予清创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个月,皮瓣供区切口愈合,未发现功能障碍;足跟部皮瓣颜色、质地恢复良好,外形接近正常,恢复正常行走功能;5例缝接神经皮瓣感觉恢复至S 2级2例,S 3级2例,S 3+级1例,4例未接神经的皮瓣恢复本体感觉。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5例98分,4例95分。结论:对于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移植,效果良好,血运可靠,皮瓣外形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 薛存银李振宇贾照强伏传升裴红见边海林魏宝富
- 关键词:足跟软组织缺损
- 利用足跟撕脱皮肤预制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13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利用足跟撕脱皮肤于股前外侧预制成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足跟皮肤撕脱伤13例,将足跟撕脱游离皮肤修薄成全厚皮片于股前外侧区预制成带血运皮瓣,完全成活后(14 d)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区创面。术后通过门诊、上门和视频随访。结果 13例游离移植足跟预制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最大限度保留了足跟原有组织结构,皮纹、质地、皮肤浅(深)感觉基本恢复,TPD 5~7 mm,外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利用足跟撕脱皮肤于股前外侧预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创面可恢复足跟特殊的组织结构,后期外形、功能满意,是解决足跟软组织缺损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
- 何如祥陈新荣陈小强李智祁多宝
- 关键词:预制皮瓣股前外侧显微外科技术
- 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的患者10例,均使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对足部创面进行覆盖。结果10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磨损破溃,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修复方式。
- 董全宇王国忠屈志刚高飞毕本军潘月海张钊韩佳佳黄恒
-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
- 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探讨
- 2022年
- 目的:探究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瓣移植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足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进行修复,观察组行修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及感觉功能情况,并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美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皮瓣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7.03±0.47)分,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6.26±0.69)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点辨距觉大于对照组,其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比较,修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皮瓣和肌瓣移植后臃肿的缺点,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患者对移植后的外观及美学效果满意度较高。
- 赖雪云卢素文蒋静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足背部游离皮瓣背阔肌肌瓣美学效果
-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1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23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不同程度肌腱、骨组织外露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基于显微外科技术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缺损软组织进行修复。术后随访,统计皮瓣成活率,观察皮瓣外观外形,感觉与足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统计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22例患者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顺利成活,1例轻度血管危象,经探查与蒂部缝合过紧有关,后经手术处理后血运恢复,血管危象发生率4.35%,皮瓣成活率100%。2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溃破感染,皮瓣与受区Ⅰ期愈合。随访观察,22例患者皮瓣外观良好,无明显畸形及运动功能障碍。1例肥胖病例术后皮瓣略臃肿,行Ⅱ期皮瓣修薄术后获得满意效果。患者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91.30%(21/23),足功能优良率100.0%(23/23),患者治疗满意度95.65%(22/23)。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切,术后外观理想,皮肤感觉与足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有效。
- 王浩王杰黄飞黄荣华李和
- 关键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 数字化技术辅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重建足跟软组织缺损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分叶穿支皮瓣重建足跟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术前采用Mimics软件三维可视化构建d-LCFA及穿支血管,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虚拟模拟d-LCFA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分离及切取的过程,运用该方法指导临床设计、切取d-LCFA分叶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1例患者系d-LCFA分叶穿支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组合移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Ⅰ期重建足跟外形和功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通过门诊随访其恢复效果.结果5例均成功建立d-LCFA体区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成功地指导了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5例患者10叶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DIEPF远端出现跨体区回流障碍,部分坏死,Ⅱ期植皮.术后随访6~12(平均8.7)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足跟外形满意,皮瓣供区线形瘢痕.结论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辅助d-LCFA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利用d-LCFA分叶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可Ⅰ期重建足跟外形,最大限度地恢复足跟的功能.
- 吴攀峰唐举玉卿黎明俞芳庞晓阳曾磊潘丁肖勇兵刘睿
- 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足跟软组织缺损
-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19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8~60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行3D-CTA检查,选择血管蒂长度合适、血流灌注好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根据创面面积及3D-CTA检查定位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及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9.5 cm×8.5 cm腓动脉穿支皮瓣,皮瓣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创面的神经吻合。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大腿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前3D-CTA检查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管径、穿出位置与术中实际探测情况是否一致,记录皮瓣切取时长和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指导患者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该组患者术中探测到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为肌间隔穿支者12例、肌皮穿支者2例、肌肉-肌间隔穿支者1例,与术前3D-CTA检查结果一致。术前3D-CTA测量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管径为(1.38±0.17)mm,与术中测量的(1.40±0.19)mm相近(t=0.30,P>0.05);术前3D-CTA测量的穿支起始点至小腿外缘水平距离为(42±6)mm,穿支起始点至外踝尖水平的垂直距离为(219±14)mm,分别与术中测量的(43±6)、(221±15)mm相近(t值分别为0.46、0.38,P>0.05)。皮瓣切取时长为(31±6)min,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出现。术后12个月随访,足功能评定为优者11例、良者3例、中者1例;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无挛缩,肢体运动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重建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3D-CTA明确了�
- 王成德王爱孙继玲马文国王建国
- 关键词:肢体运动功能腓动脉穿支血管管径血管危象MARYLAND
- 含神经的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儿足跟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采用含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健侧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于健侧设计切取含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腹股沟处取全厚皮覆盖供区创面,取皮处直接缝合。观察术后皮瓣的外观、质地、颜色等指标及术后2年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估标准评价患足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选择6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3~13岁;右侧4例,左侧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 cm×3 cm~6 cm×7 cm。本组6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切取面积3 cm×4 cm~7 cm×8 cm。随访2~3年,皮瓣外观无臃肿,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近似,蒂部平整。皮瓣两点辨距觉5~10 mm,平均7 mm。健侧足部供区植皮处仅留有色素沉着,未见明显瘢痕,患足及健足负重行走功能无影响,踝关节功能依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估标准评价:优4例,良2例。结论含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健侧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与足跟部组织近似,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移植后感觉恢复较好,是修复小儿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杨学林刘春胡福兴王强
- 关键词:外科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足跟部小儿
相关作者
- 陈绍宗

- 作品数:188被引量:1,534H指数:2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创面愈合 慢性创面 封闭负压引流
- 陈辉

- 作品数:67被引量:4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腋臭 大汗腺 超高频 皮瓣感觉 足跟软组织缺损
- 张功林

- 作品数:435被引量:1,19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吻合血管 阔筋膜瓣 股前外侧
- 李跃军

- 作品数:154被引量:643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 端侧神经吻合 肿胀麻醉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爆炸伤
- 唐举玉

- 作品数:295被引量:2,020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