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篇“ 语言权“的相关文章
- 学术国际话语权中的语言权问题被引量:37
- 2021年
- 近年来有关学术国际话语权的讨论很多,但鲜有涉及语言权问题,主要原因是学术权力与语言权力重叠,导致语言权力被"遮蔽"。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学术创新、强势英语、传播平台、学术影响"这四大因素形成循环,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学术权力和语言权力不知不觉地合二而一,相互强化,形成学术-英语霸权复合体。国家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是影响学术国际话语权中的语言权的宏观因素;学术语言政策和学者对语言权的意识则是中观因素。当前我国已具备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的宏观基础。中国学者和语言政策制定者必须首先觉醒,行动起来,为中文在国际学术领域中争得应有地位。建议在三方面采取行动。(1)制定明确的学术语言政策,力争用30年使中文成为世界第二通用学术语言;(2)提高中文学术创新能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3)政府和学者协同发力,实现国内外创新知识同步双循环。
- 文秋芳
- 关键词:语言权
- 学术国际话语权中的语言权问题
- 2021年
- 影响学术国际话语权中语言权力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类。宏观因素指国家经济、军事、科学等的硬实力;中观因素主要指国家的学术语言政策和学者对语言权的意识;微观因素有许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习某种语言的难易程度。我们聚焦宏观和中观因素,因为这两个层面上的因素对语言权力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
- 文秋芳
- 关键词:语言权硬实力国际话语权
- 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语言权研究
- 董杨子
- 国际人权法视域下少数人语言权保护研究
- 语言权利是所有人皆可主张的权利,然而对于少数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其语言权受到了国际人权法的重点关注与保护。对少数人语言权的确认和保护是国际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以及区域性组织相继出台了保护少数人语言权的国际公...
- 杨汝银
- 关键词:少数人国际人权法
- 语言权视角下的聋人手语保护:挑战与应对被引量:7
- 2020年
- 在人类社会走向越来越包容、多元和开放的历史背景下,语言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选项日渐被认可。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都在法律层面认可了本国手语的地位。然而手语及作为主要使用者的聋人的处境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宏观层面,主流文化的侵蚀客观上造成手语濒危。微观层面,沟通障碍的存在使得聋人的诉求无法通畅表达。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语言规划来有效应对上述挑战,包括社会语言规划、家庭语言规划和学校语言规划等。
- 郑璇赵勇帅
- 关键词:语言权聋人手语语言保护
- 我国语言权立法研究:基于宪法视角的考察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关于语言权的讨论愈发频繁,语言事件层出不穷。抛开各个语言事件不同的表面因素,笔者发现其本质都是因为语言问题产生的社会性事件:首先,语言事件涉及的往往不仅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群体;其次,对于社会群体的涉...
- 杨梦莹
- 关键词:语言权宪法基本人权语言平等
- 论少数民族语言权的行政法保护机制被引量:3
- 2019年
- 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根本,也是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存在文化多样性理念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组织力量薄弱、教育条件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建构行政法保护机制,具体路径包括完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政策规范、增加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资源投入、激发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积极性、实现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合作治理等四个方面。
- 张涛
-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权文化多样性行政法保护
- 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研究
- 近代以来,高速的经济变革带来了全球经济、信息的一体化,原有的土著民及其他少数族群的语言面临被同化甚至是被压制的危险。基于对族群语言和全世界语言多样性的保护,国际社会开始关注语言权尤其是少数人的语言权。我国作为多民族多语言...
- 高欣
-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权利法律规划
- 文献传递
- 困境与出路: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透视
- 2016年
- 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既是实现充分的法庭交流和对话的必要条件,又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件实体裁判的公正性。当前,我国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保障程度并不如人意,存在'双语司法人员'短缺、少数民族语言法务翻译制度不健全、法庭语言选择不规范及'文化上的语言不通'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双语司法人员'培养、法务翻译制度完善、法庭语言规范使用及促进文化交流等不同层面来促进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的实现。
- 杨雅妮
- 关键词:司法程序少数民族语言权
- 语言权视角下的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实践被引量:2
- 2015年
- 在国际法中,对少数民族语言权的保护主要是从"反歧视"的角度;在国内法领域,国家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少数民族语言在民族自治地方为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同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也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双语教学在民族教育中的地位。国务院在1957年通过了拉丁化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方案》,此后,新壮文的推广从农村群众的扫盲运动发展到了在壮族聚居区的中、小学中采用壮汉双语教育阶段。今天,广西的壮汉双语教育仍有许多困境,原因有新壮文本身的适用性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广西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地区与外界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多。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双语教育的目标进行反思。
- 卢露
- 关键词:语言权双语教育民族语言壮语
相关作者
- 肖建飞

- 作品数:57被引量:121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语言 语言权利 语言多样性 极端主义 法院
- 乌兰那日苏

- 作品数:17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 行政 行政法治 语言权 公务员
- 方小兵

- 作品数:81被引量:3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语言 语言政策 母语 言语社区 母语教育
- 丁延龄

- 作品数:21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 研究主题:权力 社会公共利益 语言权 协商 法律界定
- 黄丽娇

- 作品数:29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手语 聋校 聋人 聋人文化 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