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篇“ 视像艺术“的相关文章
英国电影节的体系创新与中国艺术电影的海外传播新路径——以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Chinese Visual Festival)为例
2023年
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Chinese Visual Festival)成立于2011年,其创建的初衷是为了能够让英国观众看到西方主流印象之外的中国。从2011年创办到2020年因疫情原因不得不暂停举办,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展映的影片类型与题材均称得上多样。参展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的电影人/艺术家的身份背景也有较大差异,还有一些鲜少在欧美国际电影节上露面,但在国内成绩斐然的导演。伦敦华语视像艺术节将电影放映与艺术展、音乐会和学术座谈会相结合,通过体系的开放性拒绝呈现“东方主义”视角下异域化、单一化和刻板化的中国影像,对中国艺术电影的展映将重点从单一的中国现实展现转移到对影像艺术中包括现实主义美学在内的各类美学模型的反思与质询,为中国艺术电影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范炜婷
中国视像艺术节在伦敦
2011年
“中国视像艺术节2011-转变与思考”于6月30日0月15日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剧场和伦敦南岸大学举行,展映展示10部纪录短片和摄影作品。
关键词:艺术视像摄影作品
白南准的视像艺术研究
视像艺术兴起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的产生是以电视、录像和摄像机的发明作为技术基础的,作为一种新的媒介艺术,伴随着技术和观念的发展,视像艺术几乎成为了一种以电视、录像、视频为核心载体的多种摄像处理、装置环境和视觉形态综...
李海玉
关键词:白南准视像艺术视觉形态
文献传递
文学困境与现代视像艺术被引量:5
2007年
2006年12月18、19日北京文联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举办了“传媒与文艺:2006·北京文艺论坛”,文学的困境与影视网络艺术的方兴未艾成为关注的话题。当下文化语境中文学解魅导致文学陷入阅读的困境,叶匡政作为一个诗人宣布“文学已死”。与之对比鲜明的是。现代传媒电视、电影、网络艺术影响日益隆盛。现代传媒艺术的大众草根性、虚拟民主性和对时间空间的超越导致传媒文化狂欢时代到来,文学在现代传媒艺术巨大的身影后日益形只影单。文学不得不易容进入现代传媒的领地,在纸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组成的泛媒介场之中,现代传媒成为主媒值。而纸媒介反而沦为副媒值。文学的外延被重新审定,文学传媒化意味着纸媒介文学逐渐进入历史的栅栏。曾经独享千年荣耀的文学在新世纪初叶面临巨大的困境。现代传媒艺术则雄视阔步走进当下中国艺术的核心领域。
周清平
关键词:视像艺术文学现代传媒网络媒介网络艺术艺术影响
视像艺术的幻像被引量:1
2003年
 当下文学艺术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垄断了大众的文化消费。主要原因在于视像艺术的直接性、被动跟从性、消费性和震惊性效果等特点,远比间接的、主动参与性的文字艺术欣赏起来要省力得多,而且视像艺术画面的震惊效果更是文学艺术无法比拟的。因为视像艺术的形象是直接的,从而给演员提供了直接向受众展示自身魅力的机会,继而引发追星效应,明星是视像艺术特有的产物。因为视像艺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从而造成了作品的类型化、低俗化和缺少艺术品位,所以,视像艺术要提高品位,必须借鉴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
谢冬冰
关键词:视像艺术文学艺术幻像
视像艺术
2001年
秦蘅
关键词:视像艺术新闻报道艺术化艺术表现抽象表现主义电视文化
重构视觉空间的“魔方”——关于威尔弗雷德·陶伯纳的视像艺术实验
1999年
曹恺
关键词:视觉空间视像艺术魔方现代主义艺术
视像艺术的本体特性与载体演进被引量:3
1995年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电影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说电影的第一个百年是以影像本体论为基础的话,那么第二个百年将以视像本体论为特征。在这电影的世纪之交,本文试图更上一层楼,从视像艺术的大视野来重新审视电影,总结过去,更展望未来,力求理性地勾勒出电影已有和将有的运动轨迹。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视像艺术及其本体特征;第二部分评价其载体的进化历程,重点在于对电影和电视的剖析比较,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介入,将对其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第三部分展望视像技术在信息时代将有的演进并揭示其与视像文化的消涨关系。本期现先发表此文的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将在本刊今年第3期发出。
谷时宇
关键词:视像艺术艺术表现力叙事艺术本体论清晰度大屏幕
视像艺术的本体特性与载体演进(续)被引量:1
1995年
视像艺术的本体特性与载体演进(续)谷时宇影视革命:电脑技术使之升华80年代以来电脑绘图(ComputerGraphics,CG)技术有重大突破,三维动画级的图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要探索视像艺术的演进,就不能不对这异军突起的CG及其对视像艺术...
谷时宇
关键词:视像艺术多媒体艺术演进影视艺术艺术表现力
从激浪派到视像艺术被引量:1
1992年
要扼要地概述联邦德国绘画的几个倾向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对于行为艺术、表演艺术以及视像艺术领域里各种流派之间的差异提供一个综合性的观点,实际上是可能的。 由于戏剧、音乐和电视借用人类日常生活行为的可能性不斯增长,这使得表演艺术的门类变得越来越宽泛了。要在一种有选择的戏剧演出和表演艺术之间作一个明晰的界定是很困难的,正如把它们和由赖因霍尔德·霍夫曼或者皮娜·鲍施赫发明的舞蹈剧区分开来一样困难。那种独创性。
武尔夫.赫尔措根拉持
关键词:戏剧演出野兽派

相关作者

蓝凡
作品数:69被引量:27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研究主题:电影艺术 电影 新论 后现代电影 电视舞蹈
冯大康
作品数:26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 文化基因 基因 活化 图形创意
程巍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鲁迅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学术研究 新媒介 矛盾性 戏剧性 图案
张亦弛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油画 新写实主义 主题形象 油画家 油画创作
李云
作品数:12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开花 博物馆 数字图像 新媒体艺术 赤霉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