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篇“ 西沙海区“的相关文章
西沙海新近纪碳酸盐岩台地地震响应特征和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西沙海域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西沙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在西沙海新近纪识别出点礁、塔礁、台地边缘礁和环礁这4种不同类型生物礁,总结了不同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早中新世时,西沙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发育,台地数量较少且规模有限;中中新世,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率和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接近,此时碳酸盐岩台地发育规模达到最大;晚中新世以后,海平面继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率远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随着水深的快速增加,台地进入淹没阶段,不适合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发育,仅在部分构造高部位继续发育,生物礁主要为大型的环礁。控制西沙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构造作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
杜文波蔡观强黄文凯陈家乐聂鑫万晓明
关键词: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相对海平面变化西沙海区
近58年来西沙海的气温变化特征
2017年
采用西沙海永兴岛气象观测站(59981)1958—2015年的气温资料,对近58年来西沙海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西沙海气温按年代呈阶梯式显著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2℃/年,升温幅度夜间大于白天;四季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秋季升温幅度最小。
任崇
关键词:气候学气温倾向率西沙海区
西沙海晚新生代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3
2014年
基于最新的地震资料和已有的钻井资料研究发现,西沙海的碳酸盐台地自早中新世早期开始发育,活跃至今。其中裂陷期基底断裂活动形成的构造高点为碳酸盐台地的初始发育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早中新世早期,碳酸盐台地主要发育在西沙隆起的西部和西南等斜坡之上,台地数目少并且规模有限。中中新世早期,碳酸盐台地全面发育,广泛分布于西沙隆起和广乐隆起以及永乐隆起周缘,单个台地的规模大小不等,台地的总面积达到了55 000km2。中中新世晚期,碳酸盐台地开始衰退,台地逐渐向地形高点迁移,许多类型的生物礁,如点礁、环礁等开始出现。晚中新世至今,只有一些规模有限的孤立台地发育于西沙隆起之上,如永乐、宣德环礁等。早中中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基底构造沉降共同控制碳酸盐台地的初始发育、繁盛、衰退和淹没等阶段。
杨振吴时国吕福亮王大伟王彬鲁银涛
关键词:碳酸盐台地构造沉降相对海平面西沙海区
西沙海晚新生代碳酸盐台地发育演化及构造控制作用
碳酸盐岩作为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孔隙度、渗透率,一直为油气勘探过程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我国南海北部陆缘尤其是西沙海新生代沉积了大量的碳酸盐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因此,针对...
杨振
关键词:碳酸盐台地晚新生代
南海西沙海冬夏季风过程海-气通量交换及热量收支变化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近海进行了第4次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获得了整年包括冬、夏季风时期近海面层湍流脉动量及辐射、表层水温、波浪及距水面3.5m、7.0m、10.5m高度温、湿、风梯度观测资料,使用...
闫俊岳黄磊王长科孙启振姚华栋许崇海
关键词:热量收支
文献传递
西沙海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被引量:14
2010年
随着南海海盆的持续扩张,西沙海整体沉降,从早中新世起西沙碳酸盐台地开始发育,而且在台地之上生长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通过地震识别认为,西沙海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底强振幅的丘形连续反射、内部弱振幅杂乱反射;碳酸盐台地表现为顶部强振幅连续平行反射、底部界面局部模糊、内部强弱相间亚平行连续反射。通过对西沙海地层层序的分析以及大量地震资料的解释认为,在西沙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早期它受基底构造的控制,而在后期主要受多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其发育演化经历了初始生长—加积—出露—二次生长—淹没等一系列阶段,复杂的演化过程也使西沙碳酸盐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油气远景。
马玉波吴时国谷明峰鲁银涛董冬冬赵撼霆
关键词:西沙海区生物礁碳酸盐台地深水油气
西沙海生物礁岛屿早期成岩作用
西沙群岛石岛表层的砂屑灰岩是生物礁岛屿较为少见的风成沉积,通过野外观察,室内薄片、扫描电镜、稳定碳、氧同位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发现石岛的风成砂屑灰岩早期成岩作用主要在大气淡水条件下完成。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产物...
赵强吴时国孙启良许红马玉波赵学燕
关键词:西沙海区成岩作用风成沉积成藏机制
文献传递
西沙海碳酸盐岩储层地震识别方法
西沙海是一个碳酸盐岩十分发育的域,通过地震剖面可识别出大规模的碳酸盐岩,具有形成碳酸盐岩储层的潜力。由于西沙海没有针对油气勘探的钻井,现阶段对西沙海碳酸盐岩的研究主要基于地震数据。文中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及地震属性提...
鲁银涛杨涛涛李丽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属性相干性
西沙海碳酸盐岩储层地震识别方法被引量:3
2010年
西沙海是一个碳酸盐岩十分发育的域,通过地震剖面可识别出大规模的碳酸盐岩,具有形成碳酸盐岩储层的潜力。由于西沙海没有针对油气勘探的钻井,现阶段对西沙海碳酸盐岩的研究主要基于地震数据。文中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及地震属性提取,总结了西沙海碳酸盐岩的部分地震响应特征。首先,碳酸盐岩一般为正地形,如生物礁具有典型的丘状反射。碳酸盐岩与围岩的边界处地震反射表现为强振幅,内部反射表现为弱振幅、不连续、低频特征;其次,碳酸盐岩与围岩地震属性的相干性差,在二者边界部位呈明显的负值,可识别碳酸盐岩,而且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能雕刻碳酸盐岩形态及分布;最后,碳酸盐岩与围岩有明显的波阻抗界面,其内部由于孔隙度高,有流体存在,表现为低波阻抗。
鲁银涛杨涛涛李丽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属性相干性
南海西沙海5~6月份辐射通量研究--整体公式建立被引量:4
2005年
将南海西沙海2000年5~6月海面辐射通量(包括太阳短波辐射、海面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海面长波辐射)与云量、海温、气温、水汽压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建立了适合于计算南海西沙海的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和海面反照度的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经验公式计算的各辐射通量值与实测资料的误差较一般常用经验公式的计算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在变化趋势上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郑静蒋国荣费建芳袁冬梅
关键词:辐射通量西沙海区经验公式

相关作者

吴时国
作品数:254被引量:2,307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南海北部陆坡 琼东南盆地
姚华栋
作品数:26被引量:20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南海季风爆发 夏季风 海-气通量 南海季风 海气通量
闫俊岳
作品数:21被引量:1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南海季风爆发 夏季风 热量收支 南海季风 西沙海区
孙启振
作品数:38被引量:68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研究主题:南极中山站 海冰 沿岸 数值模拟 POLAR
姚根顺
作品数:59被引量:79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碳酸盐岩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黔南坳陷 琼东南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