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2篇“ 血管型“的相关文章
-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型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与微血管型心绞痛(MVA)的相关性,并评估CAR对MV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因胸痛住院且明确诊断为MVA的64例患者作为MVA组,随机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正常或狭窄<50%,且运动平板试验呈阴性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RP、ALB等指标,计算CAR,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分析MVA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VA组与对照组相比,CRP和CA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AR水平(OR=2.416,95%CI:2.234~2.624,P<0.001)、高CRP水平(OR=2.124,95%CI:1.471~3.067,P<0.001)是M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CAR、CRP水平增加,患者发生MVA的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0.762,95%CI:0.681~0.843,CAR预测MVA的最佳截断值是12.02 ng/ml,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97.1%。结论血清CAR可作为MV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VA诊断提供正向预测;血清CAR水平的测定有助于早期识别MVA患者。
- 赵雯馨赵先锋王俐达蔡永旭李忠艳
- 关键词:C反应蛋白白蛋白
- 肌内血管瘤毛细血管型16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肌内血管瘤毛细血管型(intramuscular hemangioma capillary type,IHCT)临床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4月手术切除且明确诊断为IHCT的病例共16例,对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二代测序检测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并文献复习。结果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1~36岁,平均年龄12岁。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发现局部肿物或受累肌肉疼痛。镜下见病变组织在骨骼肌纤维之间密集生长,边界欠清;低倍镜下可见小的圆形或弯曲的毛细血管形成团块、片状和小叶结构,小血管相互吻合形成管腔;高倍镜下显示内皮细胞肥胖,细胞形态温和,缺乏核的多形性和异型性,伴少量核分裂象,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8例行PIK3CA、BRAF、KRAS基因检测,均未见突变。4例行二代测序检测,1例存在MAP2K1基因突变(p.Q56P)。结论IHCT是一种少见且暂未归类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呈实性肿块样,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诊断需与动静脉畸形、婴儿性血管瘤、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等鉴别。
- 薛霜刘秋雨宋晓霞吴刚付芳芳刘大看胡庆孔令非
-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骨骼肌纤维动静脉畸形多形性
-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型淋巴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普萘洛尔治疗,试验组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干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286,P=0.038)。治疗后,2组TNF-α、VEGF、PCNA、MMP-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8.10%(χ^(2)=4.725,P=0.029)。结论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患者肿瘤标志物过度表达,促进血管瘤消退,且安全性较高。
- 张俊卿
- 关键词: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肿瘤标志物
- 理气活血滴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运动平板试验、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滴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运动平板试验、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气活血滴丸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肌耗氧、运动平板试验、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积分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收缩压心率比值(PRQ)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运动平板试验中ST段压低总时间、ST段压低幅度、ST段恢复时间、运动中心律失常、运动中心绞痛发作比例、运动终止比例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穿透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理气活血滴丸联合尼可地尔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李惠莹
- 关键词:尼可地尔运动平板试验炎性反应
- 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对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接收的64例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常规用药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注射剂,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5%,研究组是9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以及发病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在发病次数以及心率方面,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前列地尔注射剂应用于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心率状况,减少患者发病次数。
- 陶芬
- 关键词:心绞痛
- 微毛细血管型冠状动脉瘘1例
- 2018年
- 患者 女,8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5个月”就诊,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75次/min,血压163/82mm Hg,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5次/min,律齐,心音中等,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 骆杭琪潘孙雷池菊芳项美香郭航远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血管型反复胸闷肺呼吸音颈静脉双下肢
- 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临床观察前列地尔注射剂用于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治疗,患者疾病发病次数、症状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10例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一般组遵医嘱行常规用药,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剂,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治疗前后患者发病、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比较,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4.5%,明显高于一般组85.4%,观察组治疗效果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内皮功能、心率、发病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NO、ET-水平以及心率、发病次数改善效果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时使用前列地尔注射剂,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疾病发作次数减少、症状明显缓解,同时血管内皮功能恢复良好。
- 钱伟
- 关键词:心绞痛前列地尔内皮功能
- 脑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对23例脑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HA)和快速血浆抗体试验(RPR)检测,并对其临床资料尤其是头颅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表现为进展性卒中者8例(34.8%),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3例(13.0%),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3例(13.0%)。所有患者血清TPHA和RPR均阳性,滴度范围为1∶4-1∶128;脑脊液TPHA和RPR均阳性,滴度1∶2-1∶64,伴或不伴细胞数及蛋白升高;头颅MRI提示颅内单一或多发梗死灶,多伴有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改变,CTA多能发现颅内血管狭窄;所有患者进行驱梅治疗大多获得良好效果。结论:脑血管型神经梅毒进展率及复发率较高;头颅影像可发现多处病灶,血管影像可发现大中动脉为主的多处血管狭窄,且脑萎缩概率较高;驱梅治疗效果较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无相关动脉硬化性及心源性等卒中危险因素时应常规进行血清梅毒检测。
- 汤海燕谈鹰
- 关键词:脑血管神经梅毒血管狭窄脑萎缩脱髓鞘
-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及微血管型心绞痛的治疗现状被引量:20
- 2016年
- 10%到30%的胸痛患者并无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但50%到65%患者的细小冠状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即微血管型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A),目前尚无针对MA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既往7篇微血管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西地那非,喹那普利,雌激素和经皮脊髓电刺激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未发现L-精氨酸,多沙唑嗪,普伐他丁和地尔硫卓对本病有明确疗效。然而,这7篇研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定义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纳入的样本量较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将来的相关临床试验中需统一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定义,评估无阻塞性冠脉病变所致胸痛的冠脉微循环障碍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
- 张霄代玉洁杨洋张利旺张向楠
- 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41例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及前列地尔治疗组(21例),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活动平板试验参数。结果:前列地尔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5.7%vs 65.0%,P<0.01);心电图转阴率远高于常规治疗组(71.4%vs 50.0%,P<0.05);运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到达运动终点时间、至心绞痛发作时间、至ST段压低1 mm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有效。
- 朱国富阮志敏武力勇张明国张倩周明礼章然楚天舒
- 关键词:前列地尔疗效
相关作者
- 谈鹰

- 作品数:75被引量:299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脑梗死 脑脊液 神经梅毒 HSCRP BNP
- 康雁

- 作品数:239被引量:5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 研究主题:卷积 CT 交通流量 网络 图像分割
- 郑月宏

- 作品数:289被引量:98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体瘤 外科治疗
- 雷萍

- 作品数:6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红曲 一氧化氮释放 血管机制 血管环 钙离子通道
- 毛新峰

- 作品数:56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病理对照分析 CT表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