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2篇“ 血清可溶性FAS“的相关文章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6周,联合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涂抹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伤口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及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伤口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涂抹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效果更明显,可以降低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田卓卞坤鹏郭冰心闫家笛
-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咪喹莫特皮肤基底细胞癌
- 血清可溶性Fas及其配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及其配体(sFas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将89例CHF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Ⅱ级,n=32)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Ⅲ~Ⅳ级,n=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sFas水平、sFasL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NT-proBNP),并分析血清sFas、sFasL水平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as、sFasL水平与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度心力衰竭组的血清sFas、sFasL水平较轻度心力衰竭组升高(均P<0.05);血清sFas、sFasL水平均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as、sFasL水平与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as、sFasL水平预测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2,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其中血清sFas水平、血清sFas水平联合sFasL水平预测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灵敏度均高于血清sFasL水平(均P<0.05)。结论血清sFas、sFasL水平对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更高。
- 曹洁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清可溶性FAS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皮肤癌患者82例作为皮肤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皮肤癌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06±3.23)μg/L比(5.64±1.18)μg/L、(14.52±3.42)μg/L比(3.27±0.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06、28.679,P<0.05)。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病理分级Ⅲ~Ⅳ级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23.57±3.16)μg/L比(16.35±3.62)μg/L、(17.16±3.29)μg/L比(12.15±3.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1、6.173,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4.09±3.46)μg/L比(14.37±3.19)μg/L、(18.17±3.64)μg/L比(11.02±3.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4、9.306,P<0.05);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与年龄、性别、部位、类型无关(P>0.05)。皮肤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Fas、sFasL水平低于治疗前[(7.94±1.21)μg/L比(21.06±3.23)μg/L、(5.38±1.02)μg/L比(14.52±3.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5、23.191,P<0.05)。结论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升高,血清sFas、sFasL水平与老年皮肤癌患者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评估临床疗效。
- 袁科宇冀宇
- 关键词:皮肤肿瘤血清细胞凋亡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其配体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及其配体(sFas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ITP患者(ITP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的水平。直线回归分析sFas、sFasL水平与PAIg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血清sFas和sFasL的水平升高[(26.23±4.23)μg/L vs.(5.51±1.24)μg/L和(27.12±1.23)μg/L vs.(4.36±3.58)μg/L](P<0.05)。ITP组治疗后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0.21±1.22)μg/L vs.(26.23±4.23)μg/L和(6.32±3.58)μg/L vs.(27.12±1.23)μg/L](P<0.05)。ITP组血清中sFas、sFasL水平与PAIgG水平显著相关(r=0.434、0.491,P<0.01)。结论 ITP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 单哲范江砂任敏
- 关键词:FASFAS配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利巴韦林配伍PEG-IFNα-2a治疗对老年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配伍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对老年慢性丙肝(CHC)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配体(FasL)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总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CD4^+T、CD4^+T/CD8^+T水平均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CD4^+T/CD8^+T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配伍PEG-IFNα-2a对于老年CH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调节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表达,纠正机体免疫失衡,促进病情的康复。
- 付睿陆长春刘慧
- 关键词: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慢性丙肝T细胞亚群血清可溶性FAS
- 术前血清可溶性Fas表达在原发性肝癌复发中的预测应用价值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可溶性Fas表达在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血清阳性标志物的肝癌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1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可溶性Fas与原发性肝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1)118例患者复发52例,复发率为44.07%。复发组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为(278.32±114.23)ng/mL,与非复发组(147.34±86.17)ng/m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与年龄、性别无关,但是与肿瘤增大、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P<0.0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之间的关系提示:与低可溶性Fas患者比较,高血清可溶性Fas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增高(P<0.001)。结论可溶性Fas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复发的标志物,术前检测血清可溶性Fas表达可预测复发情况,值得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 买二辉李四桥雷霆户平安査中明张树交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可溶性FAS预后
- 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Fas L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及协作单位就诊的40例CHC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20例在我院及协作单位无偿献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24周时测定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健康组于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同期测定上述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并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是否转阴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RVR组和n RVR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病例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分别为(17.67±2.90)μg/L、(0.165±0.01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1.24)μg/L、(0.098±0.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 L分别为(11.56±2.82)μg/L、(0.109±0.010)μg/L,明显低于n RVR组的(16.93±2.56)μg/L、(0.161±0.0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血清可溶性Fas、Fas 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4周,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分别为(8.95±1.49)μg/L、(0.099±0.008)μg/L,明显低于n RVR组的(12.07±2.45)μg/L、(0.145±0.0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可溶性Fas、Fas L含量降低,趋向于正常值,治疗后24周血清可溶性Fas、Fas L接近正常值。因此,血清可溶性Fas、Fas L水平可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 李文虎林淑珍李新城
- 关键词:可溶性FAS可溶性FAS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 血清可溶性Fas评判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 Fas)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6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s Fas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根据3年内复发情况,将实验组膀胱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血清s Fas水平。结果:实验组复发18例,进展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13例。实验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5±0.13)ng·ml-1,对照组为(0.07±0.01)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6±0.08)ng·ml-1,无复发组为(0.09±0.04)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为MIBC者血清s Fas水平为(0.15±0.07)ng·ml-1,未进展为MIBC者为(0.14±0.03)ng·ml-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各因素后得出,膀胱灌注及血清s Fas值是预测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因素;而膀胱癌肿瘤直径、G3分级及膀胱灌注是预测膀胱癌进展为MIBC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s Fas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标志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s Fas水平可反映膀胱癌患者复发情况。
- 武程张鹏倪浩东钟伟
- 关键词:膀胱癌可溶性FAS复发
- 不同程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其配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 Fas)及其配体(s Fas L)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AD患者100例,以54例老年疾病(包括糖尿病17例、高血压18例、高血脂15例、其它内分泌疾病4例)患者和46名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老年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清s Fas、s Fas L水平,使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定AD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AD患者血清s Fas、s Fas L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病程加重,其血清s Fas、s Fas L水平逐渐升高。AD患者血清s Fas与年龄、病程和MMSE评分呈正相关(r=0.856、0.834、0.799,P<0.01),与Hachinski评分呈负相关(r=-0.714,P<0.01);血清s Fas L与年龄、病程呈正相关(r=0.863、0.857,P<0.01),与MMSE评分、HIS评分呈负相关(r=-0.801、-0.745,P<0.01)。结论 AD患者存在血清s Fas、s Fas L水平异常,提示AD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神经细胞凋亡,且血清s Fas、s Fas L水平可能与患者的智能水平、脑缺血程度有关。
- 陈同伟
- 关键词: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阿尔茨海默病量表
- 血清可溶性Fas及FasL水平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及FasL(sFasL)含量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确定血清sFas及sFasL含量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78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浅表性膀胱癌54例,浸润性膀胱癌24例;G1期20例,G2期39例,G3期19例)术前、术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观察血清sFas和sFasL含量的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术前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分别为(18.53±1.74)、(13.46±1.57)μg·L-1,明显高于术后及对照组[(7.03±1.54)、(4.38±1.23)μg·L-1及(5.98±1.36)、(3.42±1.03)μg·L-1](均P<0.05)。膀胱癌组术后血清sFas和sFas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P<0.05);膀胱癌G3期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G1、G2期患者(均P<0.05)。结论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可能成为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观察的指标。
- 玉海梁建波胡斌蓝志相
- 关键词:膀胱癌FAS/FASL系统血清可溶性
相关作者
- 冯意红

- 作品数:18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血清可溶性FAS 新生儿病房 护理 不完全川崎病
- 杨兆颖

- 作品数:33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
- 研究主题:可溶性FAS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HCY SFAS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李金梁

- 作品数:25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
- 研究主题:可溶性FAS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HCY SFAS 血清可溶性FAS
- 狄亚珍

- 作品数:89被引量:180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不完全川崎病 患儿 儿童 高尿酸血症
- 邱海燕

- 作品数:72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川崎病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