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49篇“ 螺旋CT血管成像“的相关文章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小肠疾病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疑似小肠病变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小肠CT造影检查,原始图像0.625 mm传入ADW4.7工作站,重建肠系膜上动脉MSCTA图像。比较MSCTE横轴位图像与MSCTE联合MSCTA图像对小肠疾病定性、定位诊断的正确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或小肠镜确诊为空、回肠疾病患者86例,其中肿瘤性病变21例,炎性病变52例,憩室3例,中肠旋转不良7例,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黑斑-息肉综合征2例。MSCTE横轴位图像定性、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1.4%、76.7%,而MSCTE联合MSCTA图像定性、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1.9%、96.5%。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的正确率比较,P<0.05。结论MSCTE轴位图像联合MSCTA能有效地提高小肠疾病定性和定位诊断的正确率。
陈亮董景敏孟红秀张林姜兴岳董立杰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小肠疾病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睢宁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对多层螺旋CT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影响多层螺旋CT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7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中54例患者为冠心病,共存在326处血管狭窄病变,其中血管狭窄病变≥50%为114处,血管狭窄病变<50%为212处;多层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00%、90.74%及87.50%;1级图像为5例(7.14%),2级图像为26例(37.15%),3级图像39例(55.71%);不同分级图像质量患者的心率、体质量指数、呼吸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体质量指数为多层螺旋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层螺旋CTA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具有安全、无创等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心率、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进行控制。
陈淞胤
关键词:CT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观察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使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4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分别进行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结果及不同检查对AD破口、AD真假腔、内膜片、分支受累的检出情况,以及不同重建技术对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98.18%(54/55),特异度66.67%(2/3),准确率96.55%(56/58),Kappa值=0.648,一致性较好。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各病变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CPR对AD破口、AD真假腔、内膜片、分支受累的检出符合率高于MIP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AD进行诊断时,使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能较为准确地显示病变情况。
连永伟王海林杨皓潘谊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多平面重建
头颈部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进展
2024年
头颈部血管病是一组症状多样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脑功能紊乱的突发性症状。该类疾病的幸存者也常因其较高的致残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缺陷,使患者因难以自我缓解的心理鸿沟以及低下的财产情况,而面临生存窘境。这一系列困难对该项疾病幸存者具有十分消极影响,使其逐渐减少生活以及生存欲望,即便有家人亲属的支持与激励,其整体的社会生存情况适应性也大幅降低,因此必须早诊早治,这就要求早期采取一种合理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诊断,并且能够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国家进步带动技术的革新,在CT相关设施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中面对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T血管造影(CTA)的优势,获得较为理想的体现,随着技术人员结合临床实践,展开进一步优化以及改进,更为优质的应用技术也渐渐产生。目前,CT造影技术已经具备了与数字减影造影技术(DSA)相媲美的CT造影技术,结合CTA在头颈部血管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刘光翠
关键词:头颈部螺旋CT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螺旋CT血管成像(S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均实施MRA、S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价值。结果:DSA检查阳性81例,阴性49例;MRA检查阳性78例,阴性52例;SCTA检查阳性66例,阴性64例;MR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SCTA检查(P <0.05);MRA检查的图像优良率高于SCTA检查(P <0.05);MRA与SCTA检查动脉瘤长径、瘤颈及长径/瘤颈比等动脉瘤形态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A的应用价值较SCTA高,应用可行性高。
王美林陈一飞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磁共振螺旋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7例疑似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A与DSA技术诊断,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67例患者经过术后诊断证实,有58例确诊为AD。58例患者中,发现内膜瓣58例,受累分支数达到161条,破口数187个。MSCTA、DSA技术对AD患者真假腔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技术对AD患者分支受累、破口数、内膜瓣的检出率高于DSA技术(P<0.05)。MSCTA与DSA技术检出AD患者真腔远端直径、左锁骨下动脉(LSA)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第一破口与LSA距离、第一破口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技术对AD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AD技术具备较为良好的AD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且对于病灶参数测量基本一致,但MSCTA技术在检测病变受累支数、内膜破口等方面更有优势,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黄家欣杨君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核磁共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价值观察
2024年
分析脑血管疾病实施核磁共振、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9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样本,将2022年9月-2024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单双数分组,即MRI组、CT组,均有46例,前一组行核磁共振检查,后一组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束后均行血管造影检查,将其作为金标准,统计各组检查准确率,评估成像质量,比较满意率。结果 MRI组检查准确率达到了95.65%,该结果和造影检查的100.00%相比并无差异,P>0.05。CT组检查准确率达到了80.43%,该结果低于造影检查的100.00%,P<0.05。针对MRI组、CT组的准确率实施比较,结果分别为95.65%、80.43%,即MRI组准确率更高,P<0.05。针对成像质量实施评估,优良率结果在MRI组为97.83%,该结果在CT组为84.78%,即成像优良率在MRI组高于CT组,P<0.05。针对检查满意率实施评估,结果在MRI组为95.65%,该结果在CT组为78.26%,即MRI组高于CT组,P<0.05。结论 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核磁共振有更好的价值,其成像质量高,且准确率相比螺旋CT血管成像更高,有借鉴作用。
陈伟
关键词:核磁共振满意率螺旋CT血管成像脑血管疾病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对脑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2024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应用CT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漫游及联合诊断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48.57%,CT多平面重组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2.86%,三维容积漫游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4.29%,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43%。CT多平面重组诊断、三维容积漫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CT多平面重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中,CT多平面重组联合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高。
王丽周田刘斯咪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动态增强CT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诊断盆腹部起源不明巨大肿瘤的价值
2024年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CT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联合用于盆腹部起源不明的巨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96例盆腹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对比研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CT与MSCTA在诊断盆腹部起源不明巨大肿瘤病变性质和病变类型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恶性肿瘤病变66例,良性肿瘤病变30例。动态增强CT与MSCTA联合诊断盆腹部不明原因巨大肿瘤性质和病变类型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值=0.832,0.911;P<0.001)。动态增强CT与MSCTA联合诊断病变性质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95.4%,阴性预测值为87.1%。手术病理结果证实,胃间质瘤23例,小肠间质瘤17例,子宫肌瘤12例,囊腺瘤22例,畸胎瘤14例,肝癌8例。MSCTA诊断病变类型的准确度为92.7%。结论动态增强CT与MSCTA联合用于盆腹部起源不明的巨大肿瘤性质和病变类型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
李杜谢永健彭沦肖智谢晓丹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腹部检查肿瘤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筛选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0例,均行CTA及DSA检查,手术确诊40例,其余10例未检出。对比2组患者脑动脉瘤的分布情况、动脉瘤测量情况,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与诊断时间。结果颅内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采用CTA诊断的检出率为20.0%、17.5%,采用DSA诊断的检出率为2.5%、0,CTA检出率较高;CT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4.2%、87.5%、93.3%,均高于DSA诊断的73.1%、62.5%、70.0%(P<0.05);2种诊断方式对中等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瘤瘤颈平均大小、瘤体长径、瘤体短径在研究组的结果中表现为(3.2±0.5)mm、(10.6±1.3)mm、(5.5±0.6)mm,与对照组的(3.7±0.4)mm、(11.0±1.6)mm、(5.4±0.4)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和准确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谭锦林黄承发叶志红
关键词: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动脉瘤

相关作者

房铭辉
作品数:22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控制性肺膨胀 螺旋CT血管成像 急性肺损伤 急性脑出血 患者血清
杨东益
作品数:29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CT 肺泡蛋白沉积症 CT诊断 主动脉弓离断 三维重建
罗建光
作品数:14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CT 三维重建 螺旋CT血管成像 CT诊断 血管造影
曹树臣
作品数:13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控制性肺膨胀 急性肺损伤 螺旋CT血管成像 肺保护性通气 不同病因
温志国
作品数:50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微创术 移植术治疗 下肢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