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5篇“ 腺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P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2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22例患者年龄(56.4±13.3)岁,平均起病至诊断时间1.0(1.0,3.0)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15/22)、体重下降(14/22)、黄疸(10/22)。15例患者(15/20,75%)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仅2例(2/9,22.2%)CA19-9升高,2例(2/9,22.2%)CEA升高。肿瘤长径5.0(3.8,6.9)cm,增强CT多表现为低强化病灶,罕见主胰管扩张(4/20)。15例患者获得胰腺病理学确诊,其中8例通过外科手术,4例通过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3例通过EUS-FNA。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22)。19例患者接受化疗,中位随访时间5.0(1.5,35.5)个月,6例患者死亡。结论PPL较为罕见,易造成误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肿瘤标志物正常、主胰管不扩张是重要的诊断线索。通过EUS-FNA等方法获取病理标本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 孙颖昊李佳宁何昆朱亮冯云路王强蒋青伟张炎徐强王征周婧雅吴东
-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淋巴瘤淋巴瘤乳酸脱氢酶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特征
-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13例经病理证实且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 13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共发现病灶19个,经病理证实均为弥...
- 丁思悦李潜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常规超声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误诊误治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曾误诊为乳腺癌的PBL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初期皆误诊为乳腺癌,误诊时间9~31 d。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侧乳房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3例均经病理加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PBL,术后给予化疗和放疗。随访至今,1例术后3年余复发后死亡,2例无复发。结论PBL发病率极低,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易误诊。临床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需考虑到PBL,及时完善肿物粗针穿刺或切除活组织病理检查,并认真分析病情和仔细鉴别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 李亚博朱冰婕
-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乳腺误诊
- 腮腺腺淋巴瘤是真正的淋巴瘤吗
- 2024年
- 邻居李爷爷的脸颊处长了一个大包块,不痛不痒的,去医院做了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得了病理组织,病理结果为腮腺腺淋巴瘤。这可把李爷爷吓坏了,他想:“淋巴瘤啊,没治了,命不久矣。”他被吓得瘫在了地上。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把李爷爷吓坏的腺淋巴瘤是不是淋巴瘤?答案是否定的。
- 徐会敏刘村
-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穿刺腺淋巴瘤病理结果病理组织
-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 PAL)的临床特点、诊治资料,提高对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PAL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及治疗过程。结果:共收治6例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1,年龄40~77岁。其中5例存在乏力、盗汗、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6例患者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均高于正常值;4例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影像学均表现为双侧肾上腺占位,超声引导下穿刺或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活检病理确诊。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例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以CHOP联合利妥昔单抗为主,可结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预防和治疗中枢系统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以双侧肾上腺病变为主,无特殊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恶病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全身症状。CT和PET-CT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及分级分期。确诊需依赖于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病理诊断,病理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该病侵袭性高、预后差,联合利妥昔单抗的CHOP联合化疗较为有效。
- 徐孟凡张志强
- 关键词: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PL)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胰腺肿瘤,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极易与胰腺导管腺癌等其他胰腺恶性肿瘤混淆。最终诊断可依靠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现报道1例接受2次胰腺组织活检得以确诊,应用miniCHOP、R-miniCHOP、R-CEOP、R+来那度胺方案治疗效果不佳的PPL病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 张洁范玲李杰温华苏媛媛路宁张明鑫
-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瘤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的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2例PBL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结果,并通过检索文献,总结PBL的MRI表现。结果 本文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瘤,1例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结合文献表明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表现为边界清晰/模糊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ADC值较低,增强后可呈均匀/不均匀强化,增强后期可见勾边样强化,TIC强化曲线多为Ⅱ型或Ⅲ型,肿瘤内部可见血管穿行/贴边征及分隔样强化。结论 结合患者的病史及MRI表现,有助于PBL的诊断。
- 卞巍费玉凤袁军周炜根金思励杨兴霞姚远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多原发性磁共振成像
-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误诊2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恶性肿瘤的0.9%[1]。临床医师对PA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的了解有限,导致误诊率较高。PAL有高度恶性,患者预后常较差,而误诊是影响预后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延长PAL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至关重要[2]。笔者于2020年收治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PAL患者2例,确诊后均经治疗无效死亡,现将其诊治过程总结如下,供临床参考。
- 钟云谢超曹建舟于田强
- 关键词: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误诊文献复习
- 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超声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淋巴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据术前超声诊断和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正确诊断组32例和乳腺癌组28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影像特征、超声血流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验证,分析各因素对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的影响及路径。构建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2组肿块大小、肿块纵横比、肿瘤形态、肿瘤边界、后方回声、毛刺征、钙化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纵横比、肿瘤形态、肿瘤边界、后方回声、毛刺征是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模型拟合较好,各变量间的独立性较高,区分度较好,肿块纵横比>1、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边界不清晰、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对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的风险,验证前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95%CI:0.578,0.976)和0.912(95%CI:0.841,0.967),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结论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患者超声检查显示肿块多≤2 cm,肿块纵横比多>1,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肿瘤边界多不清晰,内部回声多为低/混合回声,后方回声多衰减,多为富血供,多出现毛刺征、钙化灶及皮肤橘皮样改变。肿块纵横比、肿瘤形态、肿瘤边界、后方回声、毛刺征是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独立影响因素。肿块纵横比>1、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边界不清晰、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对乳腺淋巴瘤误诊乳腺癌有着显著正向影响。
- 李锋戴秀丽
- 关键词:淋巴瘤乳腺超声误诊
- 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征象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 2024年
- 利用MSCT检查的方法,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征象,探讨其鉴别价值。方法 这一次项目中,选择了研究对象共有80例。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对这80位研究对象的常规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利用MSCT对这80位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将他们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MS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80位分析对象的MSCT征象,并且统计MSCT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位分析对象中有40位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40位是腺淋巴瘤病人;MSCT诊断结果显示,80位分析对象中有38位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42位是腺淋巴瘤病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和腺淋巴瘤病人之间,两类肿瘤病人在年龄、性别、多发性、吸烟、强化方式、平扫CT值、浅后下极、AP(动脉期)净强化值、血管贴边征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类肿瘤病人在病灶形态、浅深叶、病灶边缘、病灶囊变、病变径、上下级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MS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和腺淋巴瘤病人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36/40),特异度为95.00%(38/40),阳性预测值为94.74%(36/38),阴性预测值为90.48%(38/42),准确度为92.50%(74/80)。结论 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工作中,利用MSCT对研究对象进行诊断,可以通过强化方式、平扫CT值、浅后下极、AP(动脉期)净强化值、血管贴边征等征象方面对病人进行鉴别,并且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2.50%,所以有着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李飞
-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MSCT
相关作者
- 邵国良

- 作品数:293被引量:1,193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引导 原发性肝癌 CT表现分析 X线计算机
- 杨丽娟

- 作品数:175被引量:97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库欣综合征 文献复习 2型糖尿病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 糖尿病
- 姜玉新

- 作品数:561被引量:6,317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 超声诊断 胎儿 超声医学
- 詹维伟

- 作品数:596被引量:3,220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燕山

- 作品数:165被引量:79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诊断 超声波诊断 超声 超声研究 超声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