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分析手部腱鞘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报道徐州仁慈医院1例误诊为腱鞘囊肿的手部腱鞘结核的纠正诊断、治疗过程;以“腱鞘结核”分别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出文献76篇和70篇,以“Tuberculosis of tendon sheath”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英文文献31篇,除外无病理结果等资料不全,最终选取文献9篇,病例161例。结果该病例术后病理结果:肌腱滑膜组织急慢性炎伴多核巨细胞反应及坏死变性,符合腱鞘结核诊断。术后予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2年,患指功能恢复良好,无结核复发。文献报道加上本报道共162例,其中男89例(54.9%),女73例(45.1%),平均年龄44.7岁,有外伤诱因29例(17.9%),有结核病史48例(29.6%);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137例(84.6%)、功能受限76例(46.9%)等;术前确诊40例(24.7%),误诊122例(75.3%),均手术治疗,术中见到米粒体52例(32.1%);抗结核药物治疗145例(89.5%),复发1例(0.6%)。结论手部腱鞘结核首发症状常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对于沿肌腱条形分布的肿块,或伴手指活动受限,应警惕腱鞘结核的诊断,结合MRI检查及针吸活检细菌培养,有助于术前确诊,手术切除病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可获治愈。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64例怀疑手、腕部腱鞘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判断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均经过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分别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采用Kappa、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分析相关病例64例,其中诊断为手、腕部腱鞘结核(结核病例)21例,非手、腕部腱鞘结核(非结核病例)43例。经T-SPOT.TB检测,结核病例阳性者20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40例,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3.0%,阳性预测值为87.6%,阴性预测值为97.6%。经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结核病例阳性者5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37例,灵敏度为23.8%,特异度为86.0%,阳性预测值为45.4%,阴性预测值为69.8%。与临床诊断比较,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62和0.112,T-SPOT.TB比胶体金标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且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