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篇“ 脾虚夹湿“的相关文章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型功能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型功能性腹泻(FDr)的效果。方法:纳入脾虚湿型FDr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饮食调整,连续干预2~3个疗程(2周/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72%、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明显上调,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型FDr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系膜淋巴结适应性免疫有关。
张典李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功能性腹泻脾虚夹湿炎性因子
探究健脾清肠汤治疗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的效果
2024年
分析健脾清肠汤治疗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4月至9月期间,选择了门诊的一批急性胃肠炎患者,他们被诊断为脾虚湿证,共计10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健脾清肠汤治疗,对比治疗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与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采取健脾清肠汤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罗程
关键词:健脾清肠汤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湿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
2024年
目的建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肝郁脾虚湿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200只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每组40只,共8周。采用旋毛虫感染、慢性束缚应激、人工高湿环境及醋酸灌肠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干预。分别于第1、2、4、6、8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24 h进食量与饮水量、粪便含水率,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特点,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水通道蛋白4(AQP4)含量。结果造模第1~8周,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均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在造模第2~8周末24 h进食量均低于正常组,造模第2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24 h饮水量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在造模第1、6、8周末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4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活动总距离均低于正常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造模第1、4、8周末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组下降,且在第4、8周末较醋酸+应激组也降低(均P<0.05)。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第1周末60和80 mmHg(1 mmHg≈0.133 kPa)压力下、第4周末40、60、80 mmHg压力下和第6、8周末20、40、80 mmHg压力下A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2、4周末各干预组大鼠结肠黏膜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程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第6、8周末各干预组肠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肠黏膜恢复正常。造模的第6、8周末,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及醋酸+应激组大鼠结肠�
秦书敏李玉龙杨元明陈慰欢吴皓萌郑欢黄绍刚
关键词: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结合
藿砂口服液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证大鼠的作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藿砂口服液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脾虚湿证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45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病证组25只,实验第1天模型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1次建立PI-IBS模型,病证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置于高湿环境以建立脾虚湿证PI-IBS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组均采用12 h昼夜交替照明,水料自由饮用,持续28 d。实验第29天进行模型评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3组中各抽选5只大鼠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体质量下降,24 h进食量减少,粪便含水率、内脏疼痛评分升高,糖水偏好率下降,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提示PI-IBS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病证组大鼠出现神态萎靡、毛发枯槁、蜷缩聚堆,进食量减少,体质量下降,提示脾虚湿证PI-IBS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将病证组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阴性组及藿砂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各5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体质量予1.35、2.7、5.4 mL/kg藿砂口服液2.0 mL灌胃,对照组、模型组和阴性组均予生理盐水2.0 mL灌胃,6组均为1次/d,干预14 d。实验第42天给药后比较6组大鼠一般状态、24 h进食量、体质量、粪便含水率、内脏疼痛评分和糖水偏好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1(IL-21)与白介素-22(IL-2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闭合蛋白(OCLN)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 h进食量、体质量、糖水偏好率均降低(P<0.05),粪便含水率、内脏疼痛评分均升高(P<0.05);结肠组织HE染色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结肠组织中IL-17、IL-21含量均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E-cadherin、OCLN、Claudin-1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
李玉龙何星灵林宇琛叶诚乾
关键词: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湿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脾虚湿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治疗的78例脾虚湿型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脾虚湿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减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唐萍萍俞建锋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针灸参苓白术散
健脾清肠汤对急性胃肠炎脾虚湿证患者疗效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健脾清肠汤对急性胃肠炎脾虚湿证患者疗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72例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患者(2021年6月—2023年6月),按照1:1原则随机分为两组。B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A组于B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清肠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B组75.00%(25/36,P<0.05);A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B组低(P<0.05);A组治疗后血清hs-CRP、PCT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实施健脾清肠汤治疗脾虚湿证急性肠胃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刘娓玉
关键词:健脾清肠汤急性胃肠炎疗效
丁桂理中散穴位贴敷联合藿香正气散内服治疗脾虚湿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丁桂理中散穴位贴敷联合藿香正气散内服治疗脾虚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藿香正气散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桂理中散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AG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桂理中散穴位贴敷联合藿香正气散内服治疗脾虚湿型痤疮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患者GAGS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冯心怡茅贝珍冯健清徐菊顾雪芳
关键词:痤疮穴位贴敷藿香正气散
加味柴平汤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肝郁脾虚湿证失眠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加味柴平汤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肝郁脾虚湿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肝郁脾虚湿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加味柴平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变化。结果:有4例患者因未能完成疗程服用而脱落,最终纳入统计: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7.9%,对照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情志抑郁、脘腹胀满、倦怠乏力、恶心呕吐、便溏不爽、食少纳呆、善太息、胸胁胀满、口中黏腻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SQI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平汤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有利于改善肝郁脾虚湿证失眠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临床疗效良好。
周家敏王成银刘青
关键词:失眠症酒石酸唑吡坦片
三仁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脾虚湿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使用三仁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脾虚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采...
葛军
关键词:三仁汤加减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
健脾清肠汤治疗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研究分析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使用健脾清肠汤进行治疗的临床功效。方法 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患者80例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就诊,奇偶数划分,常规组以西药治疗,实验组给药健脾清肠汤治疗,比对功效。结果 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病症反应,于治疗开展后以实验组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常规组治疗后更为良好(P<0.05),实验组、常规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汇总,发生率前者较低(P<0.05),急性胃肠炎患者并发症发病情况,实验组发病率低,对比常规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P<0.05),实验组预后,急性胃肠炎复发率与常规组相比得到有效管控(P<0.05)。结论 脾虚湿证急性胃肠炎行疾病治疗中,健脾清肠汤的使用可使患者疾病康复率到显著提高,有良好用药效果。
王鸿雁
关键词:健脾清肠汤急性胃肠炎疗效

相关作者

何雪薇
作品数:4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GLP-1 2型糖尿病 健脾益气 化湿法 脾虚夹湿
胡齐鸣
作品数:43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GLP-1 胰岛素抵抗 健脾益气
李洁
作品数:57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络脉 2型糖尿病 理气 临床疗效研究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龚光明
作品数:59被引量:290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2型糖尿病 糖尿病 消渴 参芪复方
张一
作品数:5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参苓白术散加减 口服治疗 美沙拉嗪肠溶片 慢性直肠炎 脾虚夹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