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胸腺因子D“的相关文章
- 血清胸腺因子的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交配后的雌性SD大鼠,每组20只,从妊娠第15天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按0.88、1.75和3.50 mg/kg连续皮下注射给予血清胸腺因子,同时设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对照组,定期称取F0代雌鼠体质量、摄食量;F1代仔鼠确定出生存活率、哺乳期存活率,生理发育、新生反射达标天龄,训练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出生第12周后的仔鼠交配后的生殖行为,测定胚胎毒性各项指标。结果:注射血清胸腺因子后,溶剂对照组和受试药物各剂量组F0代妊娠鼠和哺乳鼠各周的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正常,仔鼠总量、性别比和出生存活率(96.3%~97.9%)和哺乳期存活率(97.7%~98.9%)基本一致;F1代仔鼠的哺乳期和离乳后仔鼠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基本正常。溶剂对照组仔鼠的生理发育和新生反射时间点检查项目均为正常达标天龄,游泳适应时间(28.5±15.8)s,空间定位建立时间(134.9±44.1)s,暗室电击反射建立时间(4.9±3.1)s,建立记忆电击次数1.7±0.9;F1代性成熟大鼠溶剂对照组的同笼交配率100%,妊娠率90%,平均着床数10.6±2.1,平均活胎数10.2±1.9,死胎数3,畸形胎数1;以上指标受试药物各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变化,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溶剂对照组与血清胸腺因子3个剂量组的大鼠妊娠后期个体及F1代胚胎及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神经行为以及生殖能力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未见围产期毒性反应。
- 杨玉李荣光王丹王丹单纯单纯刘师卜
- 关键词:仔鼠生长发育生殖毒性
- 抗肿瘤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抗肿瘤创新药血清胸腺因子9肽是否存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小鼠、大鼠和Beagle犬一次性注射给予70.0 mg/kg血清胸腺因子9肽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组合进行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一次性注射给药后3种动物精神好、行为正常,均未出现兴奋或抑制体征,均未发现动物急性毒性表现;Ames试验在1~5000μg/皿浓度各菌株的平均回变菌落数均与溶剂对照组相似,未见明显增加(P>0.05);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在1400~5600μg/mL剂量范围内染色体畸变率均≤3%,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试验在17.5~70.0 mg/kg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均<2.0‰,与溶剂对照组(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大鼠和Beagle犬对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最大耐受剂量>70.0 mg/kg,按体质量计算相当于临床人拟用量的930倍;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见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
- 杨玉黄雅理林飞林飞
- 关键词:小鼠BEAGLE犬急性毒性遗传毒性
- 抗肿瘤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目的:测定动物一次给予抗肿瘤血清胸腺因子9肽后的急性毒性反应和近似致死量.方法:应用小鼠、大鼠和犬等多种动物,按照药品审批规程要求进行一次给药后14日的观察.结果:动物精神好、行为正常、活动自如、被毛润泽、呼吸频率无变化...
- 林飞梁怿张伟新陈巍吕廉徐康森
-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苦参素联合胸腺因子α1应用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HBV DNA阴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因子α1应用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HBV DNA阴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CHB患者,均首次选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在治疗48周、96周、144周时检测患者肝功能、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甲胎蛋白(AFP)、肝胆脾超声,并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在治疗144周后,我们选取HBV DNA阴性而HBeAg阳性的CHB 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在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和胸腺因子α1;对照组18例,继续单独服用阿德福韦酯,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HBV-M、肝纤维化指标、肝胆脾超声等。结果:150例患者在治疗48周、96周、144周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6.00%、60.67%、82.00%;ALT复常率分别为61.33%、76.00%、89.33%;HBeAg阴转率分别为34.00%、52.00%、72.0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选取的19例HBV DNA阴性而HBeAg阳性的CHB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载量、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HBeAg阴转。阿德福韦酯治疗后HBV DNA阴性而HBeAg阳性的CHB者,加用苦参素和胸腺因子α1治疗可取得比单用阿德福韦酯更好的疗效。
- 吴凡黄乐田德英程良斌
- 血清胸腺因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肿瘤物理及化学治疗药物的保护药物方面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将血清胸腺因子(FTS)在制备抗肿瘤药物、肿瘤物理治疗及化学治疗药物的保护药物或增强免疫药物方面的用途。试验结果显示,荷瘤小鼠、W256大鼠给药各组与生理盐水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抑瘤率均大于30%,因此FTS抗...
- 徐康森乐嘉静廖晓泉王悦张长平李湛君
- 文献传递
- 血清胸腺因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肿瘤物理及化学治疗药物的保护药物方面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将血清胸腺因子(FTS)在制备抗肿瘤药物、肿瘤物理治疗及化学治疗药物的保护药物或增强免疫药物方面的用途。试验结果显示,荷瘤小鼠、W256大鼠给药各组与生理盐水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抑瘤率均大于30%,因此FTS抗...
- 徐康森乐嘉静廖晓泉王悦张长平李湛君
- 文献传递
- 血清胸腺因子(FTS)致突变试验研究
- 目的观察新药一类血清胸腺因子是否存在遗传毒性。方法应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血清胸腺因子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试验在<5000μg/皿浓度下未见回复突...
- 林飞梁怿宋瑞霞吕廉徐康森
- 关键词:AMES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
- 血清胸腺因子(FTS)致突变试验研究
- 骨的观察新药一类血清胸腺因子是否存在遗传毒性.方法应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血清胸腺因子的致突变作用。结果AMES试验在<5000μG/皿浓度下来见回复突变...
- 关键词:AMES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HT-29的抑瘤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HT-2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皮下接种人结肠癌HT-29细胞,瘤块生长至体积约100mm^3后,分为血清胸腺因子9肽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25、0.625、0312mg/kg)、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30mg/kg)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血清胸腺因子9肽各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裸鼠每天皮下给受试物1次,连续28d。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周2次,连续4周。每周称量体质量、测量瘤块长径和短径2次。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动物,称取体质量、测量瘤块长径和短径,计算体积后,剥离肿瘤称瘤质量,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和抑瘤率。实验重复3次。结果:血清胸腺因子9肽高、中、低剂量组相对肿瘤体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小(P<0.01或P<0.05),其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0%±20%、62%±20%和77%±35%;血清胸腺因子9肽高、中、低剂量组瘤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轻(P均<0.01),抑瘤率分别为45%±3%、35%±1%、27%±3%;给药前后血清胸腺因子9肽各剂量组裸鼠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HT-29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李湛军林飞范慧红徐康森
- 关键词:抑瘤作用
- 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抑瘤作用
- :观察血清胸腺因子9肽对人结肠癌(LOVO)移植模型裸鼠的抑制作用及与环磷酰胺的协同作用。 方法:裸鼠皮下接种人结肠癌(LOVO)细胞,瘤块生长至符合规定大小后,开始分组给药,每组10只,即阳性药环磷酰胺(CP)...
- 李湛军林飞徐康森
- 关键词:结肠肿瘤抗癌药物实验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