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篇“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相关文章
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55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前外侧入路,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可有效缩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HSS评分、Rasmussen评分更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王国胜尕蓉莉续斌
关键词:胫骨平台
伤骨再生汤辅助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伤骨再生汤辅助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80例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展开伤骨再生汤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炎症因子水平、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放射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X、PIN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β、IL-6、IL-22低于对照组,IL-4、IL-13、sTNF-R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骨再生汤辅助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在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可行性较高,既可改善其关节功能及预后效果,亦可降低并发症率,同时治疗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炎症因子指标得到控制,且患者对本次诊疗服务满意度较高。
宋金岗谢承辉
关键词: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反牵引复位辅助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2023年
目的探讨反牵引复位辅助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创伤中心收治3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1例、女10例,年龄(32.4±6.5)岁(范围18~67岁).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7例、Ⅵ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1.3)d(范围5~11 d).所有患者均采用反牵引复位辅助有限切开内外侧钢板固定,必要时附加螺钉固定.记录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及术后12个月观察并测量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程度、内倾角、后倾角和膝关节活动度,采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9.2±15.6)min(范围70~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176.5±20.8)ml(范围90~380ml),住院时间为(12.2±0.8)d(范围10~15 d),随访时间为(13.5±1.1)个月(范围12~2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4.6±1.5)周(范围11~20周).术后及术后12个月关节面压缩分别为(0.45±0.13)mm和(0.58±0.21)mm,胫骨平台内倾角分别为87.65°±3.21°和87.02°±3.68°,胫骨平台后倾角分别为6.92°±1.98°和6.50°±2.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125.6°±2.1°(范围0°~135°),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5.4±1.7)分(范围18~28分),VAS评分为(0.7±0.2)分(范围0~2分).所有患者均无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皮肤坏死、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无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失效.术后1年6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应用反牵引复位辅助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赵之孟陶扶林王大伟李琳周东生李连欣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闭合复位骨折固定术
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及前方植骨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及前方植骨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9—2021-01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及前方植骨治疗的16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作膝关节内侧切口显露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清理骨折断端并恢复后内侧皮质对位,再复位胫骨平台前内侧骨折;以骨刀撬拨或撑开器恢复压缩塌陷,恢复正常的后倾角,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作膝关节前外侧切口显露胫骨外侧平台并复位骨折。固定胫骨平台后侧锁定钢板于胫骨平台后内侧。胫骨平台前侧复位后于空腔处植骨,再固定T形锁定钢板于胫骨平台前内侧,固定L形钢板于胫骨平台前外侧。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0~165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量为60~280 mL,平均115 mL。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个月。2例出院前复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患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3.4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3~96分,平均90.5分,优15例,良1例;膝关节活动度达100°~135°,平均116.4°;关节面无明显移位及塌陷,胫骨平台后倾角6°~11°,平均8.2°。结论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及前方植骨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治疗上要注意恢复下肢正常力线,矫正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前方植骨支撑,恢复关节面平整。
张妍谢雨舟邹宏王大伦李剑峰沈建平李刚李惟坤王辉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植骨内固定
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内外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与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采用内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同时总结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2—2020-12诊治的25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选择内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显露骨折端,骨折复位后根据断端是否有骨缺损决定是否植骨,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放置内外侧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与膝关节KO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9(7~24)个月。术后均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1例前外侧切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换药后二期缝合,术后4周切口完全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79~95分,平均91.5分;膝关节KOOS评分为83~96分,平均90.9分。结论采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而注重手术操作细节是取得满意疗效的有效保障。
白晓冬陈文韬许国强王刚马骥刘振宇李亚东赵亮高化王宝军
关键词: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双钢板内固定
伤骨再生汤联合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伤骨再生汤联合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伤骨再生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Rasmusse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Rasmusse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CTX、PI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5、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骨再生汤联合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江一帆黄声群林德健江建灿
关键词: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41例和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41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锻炼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varus angle,TPA)、胫骨平台后倾角(tibial plateau caster,PSA)、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Rasmussen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观察组TPA、PSA、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SS评分值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侧和前外侧入路联合用于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术中有利于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恢复,在促进骨折复位的同时,有利于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前外侧入路术后并发症少。
路磊宋财万德余柴雷子李朋
关键词:胫骨平台手术入路膝关节
加压自断螺栓辅助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
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塌陷部位植骨固定被认为是胫骨平台手术治疗的三个要素。然而此类骨折术后复位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率一直较高。关于骨折复位程度与内固定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往并没有此方面的研究。为了明确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测量不...
李军勇
关键词: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微创手术接骨板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临床治疗情况,患者均行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行Lysholm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前Lysholm评分为(35.2±3.2)分,明显低于治疗后(9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示,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的为4例,良为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1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为(4.3±0.3)天,开始负重时间为(41.9±5.2)天,住院时间为(21.9±2.1)天,骨折愈合较快,开始负重时间以及住2院时间较短。结论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外前侧入路有助于呈现出开阔的手术视野,对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能够提供有效关节支撑,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关节功能。
赵苛棋徐少南
关键词:胫骨平台双踝骨折关节功能
膝关节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1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17~65(51.3±12.3)岁。SchatzkerⅤ型10例,Ⅵ型5例;骨折9例,三柱骨折6例。采用前正中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手术,骨缺损均行植骨。结果15例患者获得12~24(14.4±3.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5.2±1.3)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在术后即刻[(9.2±1.3)°、(85.1±1.7)°]及术后12个月[(8.9±1.2)°、(84.5±1.6)°]分别与术前[(2.8±1.6)°、(73.7±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Rasmussen放射学评分9~18分,平均(15.1±2.5)分,优3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3.3%;HSS评分66~98分,平均(85.1±9.3)分,优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6.7%;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屈曲100°~135°,平均(117.7±11.3)°。1例前正中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经清洁换药3周后愈合。结论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可根据适应证选择使用。
沈啟捷邢国胜刘忠玉李恩琪赵宝成郑玉辰曹清张弢张金利
关键词:胫骨骨折膝关节骨板

相关作者

陈一心
作品数:247被引量:937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疗效分析 骨质疏松 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冯万文
作品数:58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共培养 手术治疗 成人 肱骨远端骨折 软骨细胞
郑启新
作品数:586被引量:2,407H指数:2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骨髓基质干细胞 自组装 基因转染 转化生长因子Β1
赵宝成
作品数:32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 股骨远端
张金利
作品数:37被引量:491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