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篇“ 肿瘤性发热“的相关文章
- 肿瘤性发热被引量:1
- 1990年
- 肿瘤性发热的原因癌症患者(尤其免疫抑制者)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细菌、病毒、霉菌或寄生虫);其次为肿瘤性发热,也可是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柔红霉素、顺铂、门冬氨酸酶、链脲霉索及干扰素等引起的副作用;其他原因有输血及血制品有关的致热原性反应,非化疗药引起的药物过敏,癌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的某些部位或放疗副作用等;罕见的为大剂量长程皮质激素应用后引起的肾上腺危象。如仔细分析这些致病因素,则可发现非感染及非肿瘤性发热的诊断常无困难。与输血及化疗有关的发热持续时间短,发热常在治疗后24小时内消退;如考虑有药物热可能,则停可疑药后发热可消退。
- Chang J C
- 关键词:肿瘤发热病因
- 肿瘤性发热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 2024年
- 肿瘤性发热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的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其诊断缺乏金标准,需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与感染性发热、药物性发热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鉴别后诊断。如何早期、快速识别肿瘤性发热以及如何缓解肿瘤性发热是目前的诊疗难点及热点。本文针对肿瘤性发热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转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性发热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王吕雨彭玲
- 关键词:肿瘤性发热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龙岩市中医院肿瘤科治疗的85例肿瘤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外用吲哚美辛栓剂治疗,观察组45例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虚汗乏力、胃肠道反应、再次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退热,缓解中医证候,提高机体功能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詹军勇
- 关键词:肿瘤性发热补中益气汤加减安全性
- 李佩文运用清热消蒸汤治疗肿瘤性发热经验被引量:1
- 2020年
- 李佩文教授认为肿瘤性发热的热型特点为午后发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兼以气虚、血瘀、精亏之证。受"清骨散"启发,以清虚热、消骨蒸之法,拟清热消蒸汤,治疗肿瘤性发热。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特色。
- 田鑫李佩文
- 关键词:肿瘤性发热老中医经验中医药疗法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对肿瘤性发热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肿瘤性发热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行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Kamofky(生活质量)评分及食欲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体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更快,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Kamofky评分显效人数和食欲变化增加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Kamofky评分和食欲变化减少人数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使患者体温更快恢复正常,改善生活质量和食欲,且安全性高。
- 王磊杨海龙张典常辰
- 关键词:肿瘤性发热补中益气汤安全性
- 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肿瘤性发热临床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究对肿瘤性发热患者应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肿瘤性发热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展开诊治处理,观察组采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肿瘤性发热患者应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体温状况,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 刘炎芳马国栋
- 关键词:白虎加人参汤肿瘤性发热临床疗效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与分析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性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内接收的肿瘤性发热患者中,随机抽取46名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均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能够缓解肿瘤性发热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退热速度,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郭晓娜
-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肿瘤性发热
- Th1/Th2细胞因子谱在鉴别儿童恶性淋巴瘤病例感染性发热与肿瘤性发热中的价值
- 研究背景:发热是淋巴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淋巴瘤患者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肿瘤伴感染所致的发热,其次是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目前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包括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培养、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
- 王敏
- 关键词:淋巴瘤发热
- 文献传递
- 益气温阳法配合中药冷敷包治疗肿瘤性发热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法配合中药冷敷包治疗肿瘤性发热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近期未化疗的肿瘤性发热患者随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温阳法配合中药冷敷包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护理生活质量评分及体温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护理生活质量评分及体温较治疗前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0%,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法配合中药冷敷包治疗肿瘤性发热疗效显著且安全。
- 曹美丽关新军陈彩凤
- 关键词:益气温阳法肿瘤性发热吲哚美辛
- 肿瘤性发热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7
- 2012年
- 肿瘤性发热是指由肿瘤本身所引起的发热,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致热原有关,也可能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有关。肿瘤性发热的诊断实际上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即对发热的患者进行详尽的评估,如病史以及必要的理化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后,才考虑诊断为肿瘤性发热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有助于区别肿瘤性发热和非肿瘤性发热。一旦确诊为肿瘤性发热,包括手术、化疗在内的抗肿瘤治疗手段均有助于控制肿瘤性发热,萘普生及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控制肿瘤性发热,有效率为82%~90%,若长期使用。
- 陈衍智李萍萍
- 关键词:肿瘤性发热萘普生非甾体抗炎药
相关作者
- 王志祥

- 作品数:37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柳州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化疗 肿瘤 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 陈宁

-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
- 研究主题:先天性畸形 外科手术 脐尿管未闭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胃癌
- 田鑫

- 作品数:37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恶性胸腔积液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香菇多糖 腔内注射治疗
- 田建辉

- 作品数:237被引量:1,413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肺癌 伏毒 循环肿瘤细胞 调神 正虚
- 席晓芳

- 作品数:16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主要危险因素 糖代谢异常 正常血糖 早期胰岛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