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6篇“ 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相关文章
- 尿胱抑素C在评价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1〕,并有低龄化趋势。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是由血中过高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髓质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变性、萎缩、纤维化所致,它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使其生活质量下降、丧失劳动能力和病死的主要环节。因此对尿酸性肾病更早期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尿胱抑素(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Scr)
- 李艳霞李晴李布艳谢志明刘琳高彩霞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尿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
- 尿酸排泄分数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比较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排泄尿酸的各指标,明确更准确反映肾脏排泄尿酸水平的方法。探讨尿酸排泄分数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我院慢性肾脏病患者112例,采用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
- 张云静
- 关键词:尿酸排泄分数肾小管肾小球滤过率
- 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于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24h尿蛋白含量将其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对三组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血Cr和血BUN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NAG、α1-MG、β2-MG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NAG、α1-MG、β2-MG指标治疗前,A组阳性22例,阳性率78.57%,B组阳性69例,阳性率92.00%,C组阳性55例,阳性率96.49%,经治疗,A组阳性11例,阳性率39.29%,B组阳性54例,阳性率72.00%,C组阳性50例,阳性率87.72%,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早期治疗能改善DM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郝洁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小管临床疗效
- 2型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62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评价62例2型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结果:62例DM患者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αl-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率分别是90.1%、92.3%、91.6%。结论:尿NAG、α1-MG和β2-MG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关,它可以间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程度。
- 赵艳平
- 关键词:糖尿病肾小管功能
- 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尿微蛋白系列与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尿常规检查蛋白均为阴性、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正常的T2DM患者62例,另设健康体检人员28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同步检测尿1微球蛋白(1-MG)、尿2微球蛋白(2-MG)、UMG、N-乙酰--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结果T2DM组1-MG阳性率54.8%,2-MG阳性率50.0%,UMA阳性率43.5%,NAG阳性率33.8%。T2DM组中,UMG<30mg/24h35例(正常UMG组),UMG30~300mg/24h27例(微量UMG组)。正常对照组1-MG、2-MG、NAG与T2DM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5或<0.01),与DM正常UMA组比较,DM微量UMA组1-MG、2-MG、NAG高,差异均有显著性(<0.01)。结论在无临床糖尿病肾病(DN)表现的T2DM患者中即有可能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并且这种损害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尿微蛋白系列的检测对早期发现DN有重要的意义。
- 朱志明张涛吴国富
- 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
- 难治性肾病肾小管功能损害及缬沙坦干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肾小管功能损害在难治性肾病(RNS)中的意义及缬沙坦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RNS患者阳例及正常对照68例,79例RNS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潘生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缬沙坦组加缬沙坦(80mg/d),潘生丁组加潘生丁(15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生化方法及肾间质病理计量分析法分别检测全部患者肾小管功能(尿RBP、α1-MG、β2-MG、mAlb、NAG)和肾间质病理改变。结果所有RNS患者尿RBP、α1-MG、β2-MG、mAlb、N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均呈正相关(r=0.436、0.626、0.499、0.668、0.657,P〈0.01)。干预结果显示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后尿系列蛋白均明显降低,而潘生丁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RN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间质损害及肾小管功能的损害,而肾小管功能损害与肾间质损害及肾小球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及早对RNS进行ARB干预治疗可改善肾小管功能及延缓RNS的发展。
- 杨焕荣蔡淑芳刘晓琴郝爱霞张洪生秦玉霞赵新莲
- 关键词:肾病
- 环境镉接触人群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研究
- :探讨镉污染若干年后,镉接触人群的肾小管功能损害。 方法:测定了居住在镉污染区20年以上的161名居民和非污染区42名居民的尿镉(UCd)、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β2-微球蛋白(UBMG...
- 王任群赵肃邱玉鹏崔仲明
- 关键词:肾小管损害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小管功能损害与尿β_2微球蛋白的关系被引量:24
- 2007年
- 覃萍曾华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尿Β2微球蛋白肾小管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脑病儿科医师肾脏损害
- 2型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进行测定。结果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损害,发生率为89.7%。结论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且可与肾小球损害同时存在。
- 罗薇吴国富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研究
- 目的联合检测肾小管标志物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肾小球标志物转铁蛋白(TRF)、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
- 梁国玉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损害肾小球损伤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陈彬

- 作品数:47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藏族 藏族人群 高原肺水肿 海拔 高原心脏病
- 李丽

- 作品数:22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病例 体外循环围术期
- 王任群

- 作品数:73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大气污染物 呼吸道 微生态 大气污染 细胞因子
- 李幼姬

- 作品数:371被引量:2,079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狼疮肾炎 狼疮性肾炎 IGA肾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狼疮
- 刘军

-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肾小管功能损害 补体C3 IL-8 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