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篇“ 肠系膜血管闭塞“的相关文章
- 介入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r obstruction,AMVO)所致肠梗阻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等特点,若延误治疗,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59%~93%,是一种严重的普外科急腹症[1-3]。对于该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04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早期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性肠梗阻患者2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田磊杨晓冬刘希光杨坤秋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肠梗阻患者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预测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索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及其对于开腹探查术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1995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依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肠坏死发生的预测因素。结果全组男性39例(61.9%),女性24例(38.1%),年龄为31~82(58.8±12.7)岁;其中有29例(46.O%)患者发生肠坏死。随访13~268(中位数29)个月,肠坏死者中有72.4%(21/29)完成随访;未发生肠坏死者有85.3%(29/34)完成随访;两组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908,P=0.015)。单因素分析显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Х^2=18.535,P=0.000)、休克(Х^2=7.775,P=0.007)、腹膜刺激征(Х^2=11.533,P=0.001)、B超或cT发现肠壁改变及血流信号异常(Х^2=14.344,P=0.000)、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Х^2=4.498,P=0.034)、D-二聚体(Х^2=6.680,P=0.010)、乳酸脱氢酶(x。6.513,P=0.011)、血清白蛋白(Х^2=3.914,P=0.048)、血尿素氮(Х^2=11.377,P=0.001)、血pH值(x。=15.887,P=0.000)、血乳酸(X。17.134,P=0.000)以及碱剩余(Х^2=6.674,P=0.010)与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发生肠坏死有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OR=28.945,95%CI:2.294。365.199,P=0.009)、血pH值〈7-35(OR=13.174,95%CI:1.157—150.027,P:0.038)、B超或cT发现肠壁改变及血流信号异常(OR=4.857,95%CI:1.110~21.253,P=0.036)为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发生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预后不良。出现酸中毒、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以及B超(或CT)发现�
- 刘大方叶颖江谢启伟尹慕军杨晓东梁斌王杉
-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肠坏死
-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4月—2017年4月收入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情不同分为动脉栓塞组(A组,n=32)、动脉血栓形成组(B组,n=25)、静脉血栓形成组(C组,n=23)。比较3组患者病程以及入院即刻的静脉血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A、B、C 3组病程(h)以及入院即刻的D-dimer(μg/m L)、N(%)水平水平分别为[(40.23±28.58)h;(2.39±1.93)μg/m L;(0.91±0.09)%]、[(65.37±47.14)h;(2.09±1.07)μg/m L;0.76±0.18)%]、[(152.07±62.03)h;(10.43±6.92)μg/m L;(0.71±0.1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52、15.271、5.679,P<0.05);A、B、C 3组中,D-dimer水平低于3.0μg/m L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4例(75.00%)、21例(84.00%)、5例(21.74%),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7,P<0.05),其中以B组占比最大。A、B两组D-dimer分段水平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dimer分段水平占比显著低于A组或者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mer、WBC以及N%三项指标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对AMVO的筛查、诊断,以及不同AMVO分型的诊断,且该筛查诊断项目快速、易操作,能够迅速帮助筛查、诊断AMVO,提高医疗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海翔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的护理干预
- 2017年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AMVO)是指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所致肠管血运障碍,肠管失去蠕动机能,以症状、体征分离为主要特征的血管性肠梗阻。分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SMAE)、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T)、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以及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
- 王峥
-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护理干预
- 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闭塞25例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闭塞(MVO)的超声表现及肠系膜动、静脉性血管闭塞超声征象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MVO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动脉性及静脉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25例MVO患者中包括肠系膜动脉闭塞1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静脉性血管闭塞出现增厚肠壁间"串珠样"低回声的频率更高(75%vs 0,P<0.001);动脉性血管闭塞出现壁层结构不清晰(92%vs 33%,P=0.004);肠管张力消失、塌陷(69%vs 8%,P=0.004);肠壁间血流信号消失(92%vs 25%,P=0.001)的频率更高。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提示MVO的发生,而且有助于肠系膜动脉与静脉闭塞之间的鉴别。
- 高磊王光霞石林李亮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超声
-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患者99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对患者CT血管造影或手术直观所见,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血栓形成组(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每组各33例患者。分析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三组患者临床应用上的价值。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测定的白细胞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静脉血栓形成组与动脉栓塞组和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随着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栓塞组和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二聚体水平3.0μg/ml为截断参照值,三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出现明显增高,可以作为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呈阳性的诊断依据。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朱辉超廖立安李胜凯
- 关键词: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13例诊治体会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和(或)腹部CTA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中转手术1例,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5.4%。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韩丁落彭沛吴保安吴波胡继东赵传庆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手术
-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栓塞组,n=30)、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动脉血栓形成组,n=24)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n=22)。比较各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D-dimer及WBC、N%。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三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及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肠系膜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比较,静脉血栓形成组N%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D-dimer 3.0μg/ml为截值,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三组>3.0μg/ml患者分别占23.3%、16.7%和77.3%。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系膜动脉栓塞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与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较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明显滞后,D-dimer>3.0μg/ml可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周晓峰孟庆义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51例临床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AMVO的临床特点。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33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7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11例。入院即诊断为SMAE的仅有16例;手术27例,非手术治疗6例;死亡20例,治愈13例。入院即诊断为SMAT的仅有4例;手术4例,介入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4例,存活3例。入院即诊断为SMVT的有8例;手术3例,介入治疗2例,非手术治疗6例;死亡3例,存活8例。结论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与剖腹探查为主的外科治疗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 王晓辉李非方育李嘉李昂梁阔刘殿刚
-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介入治疗剖腹探查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瞧血管闭塞(AMVO)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69例AMVO患者,男47例,女22例,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50.0%VS36.2%,P=0.276);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表现,但男性呕吐和上腹痛多于女性,女性血便的比例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女性患者[(13.50±6,53)×10^9/LVS(22.97±10.77)×10^9/L,P=0.004];男性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亦低于女性[0.83±0.11vs0.90±0.07,P=0.044];D-二聚体男性与女性接近[(7.72±6.82)mg/L,vs(8.09±8.76)mg/L,P=0.901]。结论在AMVO患者中,女性患者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且临床病情也较男性重。
- 周晓峰孟庆义
-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闭塞腹痛血管造影术性别因素
相关作者
- 周晓峰

- 作品数:14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CD11B 乌司他丁 缺血再灌注损伤 ICAM-1
- 李荣

- 作品数:402被引量:2,4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乳腺癌 胃肿瘤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 张铮

- 作品数:163被引量:6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再灌注损伤 脓毒症 细胞凋亡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
- 秦海东

- 作品数:112被引量:3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细胞凋亡 脓毒症休克
- 孟庆义

- 作品数:697被引量:2,242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肌梗塞 急诊 心脏停搏 急性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