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 篇“ 肝泡状棘球蚴病 “的相关文章
肝 泡状 棘球蚴病 被引量:12 2001年 王迎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 病理 表观扩散系数在预测肝 泡状 棘球蚴病 肺转移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索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预测肝 泡状 棘球蚴病 (HAE)肺转移方面的潜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到2024年确诊为HAE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指标,并计算其联合指标。在ADC图上分别测量病灶最大层面实性部分与边缘带的ADC最小值(ADC_(min))、ADC最大值(ADC_(max))及ADC平均值(ADC_(mean))。比较无转移HAE患者与肺转移HAE患者病灶实性部分及边缘带ADC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在预测HAE肺转移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147例HAE患者,平均年龄(36.88±1.2)岁,男60例,女87例。HAE发生肺转移组的边缘带ADC_(max)、ADC_(min)、ADC_(mean)均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性部分ADC_(max)、ADC_(min)、ADC_(mean)在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灶中边缘带ADC_(max)、ADC_(min)、ADC_(mean)均低于实性成分ADC_(max)、ADC_(min)、ADC_(mean)。ROC结果显示边缘带ADC_(min)、ADC_(max)、ADC_(mean)及联合指标均能有效地预测HAE肺转移的发生,其中联合指标具有最佳效能,其最佳截止值为0.489,相应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2[95%可信区间(CI)0.739~0.871]、77.55%(95%CI 63.4%~88.2%)、69.39%(95%CI 59.3%~78.3%)。结论 病灶边缘带的ADC能够有效地预测HAE肺转移,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时掌握疾病的进展状况,并能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张雪倩 鲍海华 丹增耶昂 龙昌友 田鹏启 邢玉洁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 肺转移 表观扩散系数 基于病灶内部及边缘带的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 泡状 棘球蚴病 生物活性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病灶内部及边缘带的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 泡状 棘球蚴病 (HAE)生物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3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为HAE并明确生物活性的3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CT门脉期影像数据(有活性182例;无活性121例)。手动勾画靶病灶整体体积(GLV),并利用软件的自动扩展功能在边缘带向外扩展10、15及20 mm的范围(病灶周围总体积GPLV10~20 mm)。按8∶2的比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42)和验证集(n=61)。将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经Pearson相关系数筛选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降维后,利用5种不同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精确度和F1分数来评估各模型预测HAE生物活性的效能,筛选出最佳分类器进一步构建不同兴趣容积的预测模型,进而确定最优组学模型。结果每个病灶区域均提取1874个影像组学特征。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均具有预测价值,其中极端随机树(ExtraTrees)算法表现最好。最优组学模型GPLV20 mm的预测效能最佳,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76(95%CI:0.833~0.918)、0.802(95%CI:0.690~0.914)。结论联合病灶内部及边缘带的影像组学模型可更好地预测肝 泡状 棘球蚴病 生物活性,基于病灶内部及边缘20 mm范围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最好的预测效能。 侯娟 张思苗 赵梓程 徐敏 刘文亚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 生物活性 肝 泡状 棘球蚴病 CT钙化类型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肝 泡状 棘球蚴病 (HAE)CT钙化类型预测其淋巴结转移的价值0x0E0xFF?厱0x180x0F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0例HAE患者,以50例存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50例合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为无转移组。对比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灶术前CT表现(包括病灶数目、部位、最大径及钙化类型),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及CT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AE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单一钙化类型及其联合其他独立预测因素预测HAE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转移组共62组淋巴结转移,包括39例单组、10例2组及1例3组淋巴结转移。组间肝 内病灶部位、最大径及钙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HAE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单一CT钙化类型及其联合其他独立预测因素预测HAE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57及0.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HAE CT钙化类型可有效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联合病灶部位及最大径可提高预测效能。 侯娟 夏文文 张思苗 张一茹 刘文亚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钙质沉着症 一种用于诊断肝 泡状 棘球蚴病 的示踪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疾病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诊断肝 泡状 棘球蚴病 的示踪剂及制备方法,所述示踪剂为Fe<Sub>3</Sub>O<Sub>4</Sub>‑EPC1复合体示踪剂。本发明在羧基化Fe<Sub>3</Sub>O<... 田蔚莉 刘文亚 季文超 甘晓晶 余莹莹表观扩散系数在预测肝 泡状 棘球蚴病 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预测肝 泡状 棘球蚴病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到2024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AE的267例患者资料,其中远处转移组88例,无转移组179例,记录其临床及影像信息并在DWI上测量病灶实性部分及边缘带的ADC最大值(ADC_(max))、ADC最小值(ADC_(min))、ADC平均值(ADC_(mean))。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发生远处转移组患者与无转移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病灶实性部分及边缘带的ADC_(max)、ADC_(min)、ADC_(mean)上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计算最佳诊断截断值及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HAE远处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民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实性部分,ADC_(max)、ADC_(min)、ADC_(mean)在远处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边缘带,两组间ADC_(max)、ADC_(min)、ADC_(mean)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论是否发生转移,边缘带ADC_(max)、ADC_(min)、ADC_(mean)均低于实性成分ADC_(max)、ADC_(min)、ADC_(mean)。ROC曲线分析显示边缘带各ADC值均可有效预测HAE的远处转移。其中,联合指标预测HAE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效能最佳,AUC为0.955(95%CI:0.923~0.977),敏感度为93.2%,特异度86.0%。结论边缘带ADC值对临床前期评估HAE是否会发生远处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各参数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HAE远处转移的预测效能,更有利于个体化、精准化医疗决策的实现。 丹增耶昂 鲍海华 张雪倩 龙昌友 邢玉洁 田鹏启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 远处转移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IL-9、IL-17及TGF-β1在复发转移肝 泡状 棘球蚴病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体肝 泡状 棘球蚴病 复发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1例未复发转移和32例复发转移的人感染泡状 棘球蚴病 例,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初次肝 泡状 棘球蚴病 灶旁炎症细胞中IL-9、IL-17和TGF-β1的蛋白表达,运用Aipathwell分析其表达程度及与临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IL-9和IL-17在肝 泡状 棘球蚴病 术后复发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9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7,P<0.00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在复发转移组织与未复发转移组织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L-9、职业、年龄、婚姻状况与肝 泡状 棘球蚴病 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是肝 泡状 棘球蚴病 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IL-9、IL-17在肝 泡状 棘球蚴病 复发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参与肝 泡状 棘球蚴病 患者复发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作用。IL-9可作为肝 泡状 棘球蚴病 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从事农牧民工作是其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楚慧 马倩 刘婷 桑伟关键词: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17 肝泡状棘球蚴病 临床病理学特征 COX回归分析 CT影像组学在肝 泡状 棘球蚴病 临床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CT图像中肝 泡状 棘球蚴(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病灶进行感性兴趣区的勾画,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肝 AE生物学活性预测、肝 外侵犯转移预测和病灶边缘微血管密度状态预测的影像组学... 王健关键词:泡状棘球蚴病 肝脏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多模态影像技术对肝 泡状 棘球蚴病 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肝 泡状 棘球蚴在肝 内呈侵袭性生长,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肝 泡状 棘球蚴病 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张海芳 鲍海华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 B超 生物学活性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 泡状 棘球蚴病 和肝 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2022年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对肝 泡状 棘球蚴病 (HAE)、肝 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1年6月收治HAE 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55.7±12.2)岁。选取同期ICC患者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38.8±14.0)岁。比较HAE、ICC常规超声、CEUS表现,绘制ROC曲线,计算常规超声、CEUS及联合诊断HAE、ICC时AUC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HAE患者右叶、左叶34例(80.9%)、8例(19.1%),ICC患者右叶、左叶30例(53.6%)、26例(4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P<0.05);HAE患者高、混合及低回声7例(16.7%)、29例(69.0%)及6例(14.3%),ICC患者高、混合及低回声6例(10.7%)、18例(32.1%)及32例(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25,P<0.05);HAE、ICC患者胆管扩张为2例(4.8%)、16例(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74,P<0.05);HAE、ICC患者假性囊肿为9例(21.4%)、1例(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6,P<0.05);HAE、ICC患者钙化为20例(47.6%)、0例(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504,P<0.05)。HAE患者动脉期高、等及低回声27例(64.3%)、7例(16.7%)及8例(19.0%),ICC患者动脉期高、等及低回声46例(82.1%)、8例(14.3%)及2例(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0,P<0.05);HAE患者环状、不均匀、离心性及向心性增强36例(85.7%)、4例(9.5%)、2例(4.8%)及1例(2.4%),ICC患者环状、不均匀、离心性及向心性增强6例(10.7%)、26例(46.4%)、13例(23.2%)及11例(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2,P<0.05);HAE患者静脉期高、等及低回声1例(2.4%)、13例(30.9%)及28例(66.7%),ICC患者静脉期高、等及低回声0例(0)、1例(1.8%)及55例(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45,P<0.05);HAE患者延迟期高、等及低回声1例(2.4%)、11例(26.2%)及30例(71.4%),ICC患者延迟期高、等及低回声0例(0)、2例(3.6%)及54例(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0,P<0.05);HAE患者峰值时间、快进快出为(192.7±46.2)s、 瓦增成 杜婷 许惠晴 乔志忠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相关作者
任伟新 作品数:110 被引量:518 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泡状棘球蚴病 介入治疗 泡状棘球蚴病 射频消融 门静脉 温浩 作品数:793 被引量:3,054 H指数:2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包虫病 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蚴 肝泡型包虫病 阿苯达唑 朱帝文 作品数:36 被引量:138 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泡状棘球蚴病 介入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 疗效 疗效评价 张海潇 作品数:44 被引量:250 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泡状棘球蚴病 介入治疗 大鼠肝 泡状棘球蚴病 射频消融 鲍海华 作品数:213 被引量:571 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肝泡型包虫病 慢性高原病 磁共振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