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聚花过路黄“的相关文章
- 金钱草、聚花过路黄对大鼠肾结石防治的药效比较研究
- 2023年
- 目的:比较金钱草、聚花过路黄对大鼠肾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参照《中国药典》金钱草片的制备方法制备金钱草、聚花过路黄煎液。连续4周以乙二醇联合氯化铵灌胃,制备肾结石模型大鼠,药物组大鼠以4.0 g/kg的剂量灌胃上述两种药物,术前禁食24 h,酶标法检测血清、肾组织中的钙离子浓度,变色酸比色法测血清、肾组织中的草酸浓度,做肾病理切片,观察草酸钙结晶的形成情况等。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两个药物组大鼠肾组织中钙离子、草酸浓度显著增高(P<0.01),血清中草酸浓度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金钱草组大鼠血清中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P<0.05),聚花过路黄组大鼠血清中钙离子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两个药物组大鼠肾组织中钙离子、草酸浓度显著降低(P<0.01),聚花过路黄组大鼠血清中钙离子、草酸浓度升高显著(P<0.05);与金钱草组比较,聚花过路黄组肾组织与血清中钙离子、草酸浓度均无显著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两个药物组肾组织切片均可见明显草酸钙结晶簇集或散在;与模型组比较,两个药物组肾组织中草酸钙结晶分布较少。结论:金钱草、聚花过路黄对乙二醇联合氯化铵制备的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有相似的防治效果。
- 李飞艳罗晓云刘群群刘园园尹升
- 关键词:金钱草聚花过路黄肾结石草酸钙
- 聚花过路黄对动物胃蛋白酶等消化功能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聚花过路黄对大鼠、小鼠胃肠运动、胃液中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聚花过路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健脾消食丸)对照组,连续7 d灌胃给药,应用灌服墨水法观察小鼠的肠推进运动,计算胃肠推进率;应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大鼠胃总酸、胃游离酸的浓度;酶标法测定大鼠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聚花过路黄高、中、低剂量组的肠推进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药物组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各药物组胃液中游离酸、总酸浓度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聚花过路黄可通过促进胃酸的排出,增加胃蛋白酶的含量,达到促进胃内食物消化的作用。
- 李飞艳刘群群黄丹罗晓云刘园园
- 关键词:聚花过路黄胃酸胃蛋白酶
- 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或聚花过路黄的利胆排石片对小鼠胆结石防治的药效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价利胆排石片中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或聚花过路黄后对结石模型小鼠结石防治的药效。方法:利用致石饲料连续喂饲8周,制备结石模型小鼠;依照《中国药典》制备利胆排石片(简称LDPS),及广金钱草替代金钱草的利胆排石片(简称LDPS-G)、聚花过路黄替代金钱草的利胆排石片(简称LDPS-J),3个药物组动物造模的同时灌胃上述3种药物,所有动物摘眼球采血,酶标法检测血清中的总胆固醇、钙的浓度,剖取肝胆,观察其形态、胆囊中胆结石的形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DPS-G组、LDPS-J组动物胆囊体积明显增大,模型组成石率100%,LDPS组成石率20%,LDPS-G组成石率40%,LDPS-J组成石率60%,除LDPS-J组外均可见大型结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浓度增加非常显著(P<0.01),3个药物组小鼠血清中钙离子、总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其他3个药物组血清中的钙离子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LDPS、LDPS-J组血清中总胆固醇浓度降低非常显著(P<0.01),LDPS-G组降低显著(P<0.05);与LDPS组比较,其他两个药物组的钙离子、总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DPS、LDPS-G、LDPS-J对胆结石的形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LDPS可能通过促进胆汁排出、降低血胆固醇浓度起到防治结石作用,但其抑制结晶的聚集生长作用不明显;LDPS-G抑制结晶的聚集作用不明显;LDPS-J虽然对胆结石形成率较低,但能抑制细小结晶的进一步聚集,防止大型结石形成。
- 李飞艳罗晓云刘群群余家乐赵月珍
- 关键词:金钱草广金钱草聚花过路黄利胆排石片胆结石
- 利胆排石片与金钱草片中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或聚花过路黄后对大鼠尿液、胆汁排出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利胆排石片、金钱草片中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或聚花过路黄后对大鼠尿液、胆汁排出量的影响。方法以广金钱草、聚花过路黄替代利胆排石片、金钱草片中的金钱草,制备成相应的药物,给大鼠一次性灌胃给药,采用大鼠代谢笼法,分别记录给药后动物在1、2、3、4、5、6 h的尿液量及6 h内尿液总量;采用胆汁引流法,于动物一次性灌胃给药后,每30 min收集并记录1次胆汁排出量,连续收集3 h,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尿液与胆汁排出量的差异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组在6 h内排出的尿液总量明显增加(P<0.01),但尿液明显增加的具体时间各异;与LDPS组比较,LDPS-G组、LDPS-JH组在6 h内尿液总量无明显变化,LDPS-G组尿液量第1 h明显减少(P<0.01),第5、6 h明显增加(P<0.05);与JQC组比较,GJQC组、JHGLH组在6 h内尿液总量无明显变化,GJQC组在第1 h尿液排出量明显增加、第5 h尿液排出量明显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组在用药30 min后至3 h内的各时间段胆汁排出量都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LDPS组比较,LDPS-G组在给药后的第5、6个30 min胆汁排出量明显减少(P<0.05);与JQC组比较,JHGLH组在给药后30 min内胆汁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利胆排石片、金钱草片及其组方中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与聚花过路黄后都呈现出明显的利尿、利胆作用;以金钱草为君药,以防治胆石症为主要疗效的复方中,以广金钱草代替金钱草会降低其疗效,但是以防治尿石症为主要疗效的,用广金钱草替代后可能通过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强其疗效;广金钱草利尿作用显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聚花过路黄利尿、利胆作用与金钱草类似,可以进一步在临床开展小范围的对照研究,为后期开发提供临床资料。
- 李飞艳赵月珍刘群群喻祖文李福元
- 关键词:金钱草广金钱草聚花过路黄利胆排石片胆汁
- 金钱草与聚花过路黄的微性状比较研究
- 2018年
- 目的:为中药质量检验人员鉴定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聚花过路黄提供微性状的鉴别依据。方法:应用体视显微镜分别对金钱草、聚花过路黄的叶表面及茎的表面与断面进行鉴定。结果:金钱草茎表面无明显毛茸、可见褐色分泌条纹,切面皮部宽广、分泌细胞多见,叶面光滑,褐色条纹多且呈放射状断续排列,叶基微凹,叶端钝;聚花过路黄茎表面被稀疏长柔毛,切面皮部较宽,皮层外侧可见黑褐色散在小点,叶面具毛茸,近叶缘处有明显棕红色腺点,叶基楔形,叶端钝尖。结论:金钱草、聚花过路黄在茎的表面、断面,以及叶端、叶基、叶缘、表面附属物等方面的微性状特征有明显区别,微性状鉴定法能很好的区别金钱草及聚花过路黄。
- 李飞艳刘群群赵月珍
- 关键词:金钱草聚花过路黄
- 聚花过路黄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被引量:6
- 2015年
- 为建立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的组织快繁技术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组合6-BA、NAA对不同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聚花过路黄的最适外植体、培养基。结果表明,聚花过路黄最佳的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0.1 mg/L,最佳外植体为顶芽,其次为带芽茎段。聚花过路黄在MS+6-BA 1.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增殖倍数最高,增殖倍数达12.76,生长速度较快。聚花过路黄在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
- 黎海利谭飞理刘锴栋成夏岚
- 关键词:聚花过路黄快速繁殖
- 聚花过路黄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将聚花过路黄的茎和叶,采用不同的溶剂,分别利用超声和索氏提取的方法提取,并用不同的萃取物萃取,得到的不同提取物分别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活性,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真菌活性。结果聚花过路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8g·m L-1、1.0g·m L-1、0.8g·m L-1,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g·m L-1,但对大肠杆菌、黑曲霉无效;6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聚花过路黄的叶和茎均具有抑菌活性;抑菌成分易溶于中等极性溶剂,但具体的抑菌活性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 夏黎梁永枢李绍林谢小霞欧阳蒲月邓玲芳
- 关键词:聚花过路黄提取物抑菌活性超声提取
- 聚花过路黄对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氧剥夺诱导下NFκ-B p65蛋白及下游靶基因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通过测定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a hemsl,LCH)对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糖-氧剥夺诱导下NF-κB p65蛋白及下游靶基因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选用初生的Wistar大鼠,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以糖-氧剥夺方法(oxygen-glucosedeprivation,OGD)复制体外模拟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试验各组(即正常组、模型组、LCH低剂量组及LCH高剂量组)缺氧缺糖6 h、复氧复糖18 h后BMECs的活性(CCK-8比色法)变化,相差显微镜下BMECs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测定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荧光定量RT-PCR测定NF-κB p65 mRNA、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BMECs活性,LCH高、低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1);BMECs的细胞损伤变化,LCH高剂量组明显轻于模型组;NF-κB p65阳性表达,LCH高、低剂量组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NFκ-B p65 mRNA、ICAM-1 mRNA表达,LCH高、低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LCH低剂量组高于LCH高剂量组(P<0.01)。结论LCH对糖-氧剥夺诱导下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 p65的活化及其下游靶基因ICAM-1的异常表达有关。其抑制效应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 冯新民何世银樊红谢纪文沈霖
- 关键词:聚花过路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P65
-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聚花过路黄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β-豆甾醇(1)、槲皮素(2)、3'-甲基杨梅黄酮(3)、丁香亭-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4)、ardicrenin(5)和ardisiacrispin A(6)。结论从聚花过路黄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 朱深勤刘亚敏黄新安
- 关键词: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
- 聚花过路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研究
- 目的: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聚花过路黄是湖北地区用来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偏方,临床效果明显,但现代药理机制不甚明了。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体内、体外两个层面,观察聚花过路黄对大鼠...
- 冯新民
- 关键词:聚花过路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中风药理机制脑神经功能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李飞艳

- 作品数:56被引量:3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朱砂 金钱草 中药 聚花过路黄 小鼠
- 刘群群

- 作品数:33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金钱草 聚花过路黄 药物分析 总黄酮 牛蒡根
- 赵月珍

- 作品数:7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金钱草 聚花过路黄 广金钱草 利胆排石片 大鼠脂代谢
- 何世银

- 作品数:10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病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葛根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髓过氧化物酶
- 丁立生

- 作品数:297被引量:2,117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 二萜生物碱 中药 鲱鱼精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