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35篇“ 综合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章
- 个体化溶栓辅助下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个体化溶栓辅助下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21年11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的造影诊断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2例,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置入溶栓导管,常规滴注尿激酶;观察组先行球囊扩张、大腔导管抽吸血栓,再置入溶栓导管,尿激酶剂量根据纤维蛋白原测值而定。对两组患肢消肿情况、静脉通畅度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大腿周径差为(4.65±1.06)cm,治疗后大腿周径差为(2.76±1.25)cm;观察组治疗前大腿周径差为(4.73±1.03)cm,治疗后大腿周径差为(1.40±0.83)cm;对照组治疗前小腿周径差为(2.24±0.90)cm,治疗后小腿周径差为(1.56±0.86)cm;观察组治疗前小腿周径差为(2.40±0.83)cm,治疗后小腿周径差为(0.80±0.73)cm,两组治疗后健侧与患侧大腿周径差、健侧与患侧小腿周经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2.67,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静脉通畅度为34.02%[33/97],而观察组静脉通畅度为68.18%[6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5)。随访12个月后对照组血栓后综合征(PTS)Villalta评分为(9.23±4.07)分,观察组PTS Villalta评分为(5.73±3.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结论个体化溶栓辅助下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
- 岳天华袁鹏陈法警沈酥雯王建邢伟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综合介入治疗在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运用效果评价
- 2024年
- 探析在高危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综合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启动时间2019.4-2024.3,入选病例数60,数表法均分,一组30,患者均确诊肺栓塞和静脉血栓,实行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静脉溶栓+静脉滤器,综合组:实行综合介入疗法(静脉溶栓+静脉滤器+机械取栓)。比较疗效、血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综合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2组溶栓治疗时间比较P>0.05,治疗后综合组症状消失、血液循环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长也更短,P<0.01;综合组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PaCO2低于对照组,其余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下肢周径差值小、休克指数、静脉通畅度计分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机械溶栓+静脉滤器+药物综合介入治疗起效快,可在短时间内缓解肺栓塞引起的呼吸系统症状,改善肺部功能,降低休克指数,总体效果优异,可推广。
- 周思宇唐振瑞杨莲洁梁栋
- 关键词: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 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对中央气道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对中央气道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结核科接受治疗的108例中央气道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局部冷冻、钳夹清除、球囊扩张、热消融术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狭窄总有效率、影像学、病原学好转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免疫功能指标(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气道狭窄总有效率、影像学、病原学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EF、FVC、FEV_(1)、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与常规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相比,能更有效缓解中央气道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病情,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韦忠灵李志峰凌学敏蒙夏艳杨巧妙黄小霞何华伟
- 关键词:支气管镜气道狭窄肺功能
- 综合介入治疗巨大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
- 2023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右外耳道肿物外科根治术后复发2年余”入院。6年前因右外耳道肿物行外科根治切除,术后病理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2年前右颌面区肿痛,穿刺活检病理示ACC,确诊复发,自行口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后肿块逐渐增大,肿瘤科以“卡铂+长春瑞滨”方案化疗2周期,未缓解,遂转至介入科进一步治疗。
- 李杰张玉元叶书文谢炳灿余鹏李一帆孙振昌李臻
- 关键词:介入治疗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 综合介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相关症状性门静脉高压1例
- 2023年
- 患者男,64岁,体检发现肝脏内多发占位2周,无自觉症状;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2型糖尿病史8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87.2 U/L,碱性磷酸酶139.1U/L,谷草转氨酶165.2U/L,总胆红素17.8μmol/L,白蛋白32.7g/L,血小板68×10^(9)/L,国际标准化比值0.99,甲胎蛋白7 844.00ng/ml。
- 欧爱鑫骆银根李肖
- 关键词:门静脉门体分流术
- 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肿瘤缓解率、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肝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为93.88%,高于参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2、0.29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直径、AFP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9、3.7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7、0.515、0.26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ST、ALT、TBIL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4.775、7.721,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与参照组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提升肿瘤控制效果,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
- 徐樟琦简以增廖霁婷
- 关键词: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功能
-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观察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76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静脉通畅情况、肢体消肿情况、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总清除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下腔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上段、股浅静脉下段、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腘静脉通畅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下腔静脉通畅评分(1.65±0.25)分、股总静脉通畅评分(2.21±0.82)分、股浅静脉上段通畅评分(1.65±0.55)分、股浅静脉下段通畅评分(1.17±0.22)分、髂总静脉通畅评分(2.01±1.32)分、髂外静脉通畅评分(0.92±0.27)分、腘静脉通畅评分(1.55±0.6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2±1.02)、(5.16±1.96)、(3.91±1.20)、(2.76±0.46)、(5.65±0.91)、(2.12±0.55)、(3.4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小腿周径差(1.23±0.11)cm、大腿周径差(1.76±0.53)cm小于对照组的(2.77±0.58)、(1.89±0.78)cm,小腿消肿率89.47%、大腿消肿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1.05%、6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本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T(12.26±1.66)s、APTT(32.76±5.31)s长于对照组的(10.31±1.71)、(29.47±3.66)s,Fib(3.03±1.22)g/L低于对照组的(4.35±1.4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Vp(70.78±3.15)cm/s、Va(45.12±3.82)cm/s、BF(2.36±0.55)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2.98±3.02)cm/s、(36.91±3.96)cm/s、(1.79±0.27)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总清�
- 刘伟
- 关键词:综合介入中老年
- 综合介入治疗在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浅析综合介入治疗在高危肺栓塞(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高危PE合并D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行机械取栓与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休克指数、肢体周径差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PaO_(2)、SaO_(2)水平与休克指数、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休克指数、肢体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介入疗法在高危PE合并DVT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休克风险,促进患肢恢复。
- 张辉敖阳李晓奇
-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
- 护理临床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 2022年
- 分析护理临床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临床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路径,相比较常规护理方法来说,能够通过用药、饮食、心理、运动等方面更好地对患者患肢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强综合介入治疗效果,同时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还能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加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更利于患者保持稳定心态和积极信心,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江莉莉
- 关键词:护理临床路径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
- 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2年
- 探究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120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取综合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系统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同时分析采取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和出院两个月后患侧/健侧膝下15厘米处周径差对比实验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后肺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管损伤、血栓后综合征、静脉再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采取综合介入治疗可以很好的清除静脉血栓,溶栓效果好,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不过需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进一步提升治疗安全性。
- 臧仰兴
- 关键词:综合介入治疗并发症
相关作者
- 张宏文

- 作品数:73被引量:20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综合介入治疗 护理 碘油 静脉
- 邓小军

- 作品数:52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综合介入治疗 碘油 静脉 肝癌
- 朱伟

- 作品数:47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介入性
- 张希全

- 作品数:92被引量:55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性 静脉血栓形成
- 董戈

- 作品数:28被引量:18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放射学 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介入治疗 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