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5篇“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的相关文章
γ-谷氨酰转移酶与白蛋白比值对肝胆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生存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与白蛋白比值(GAR)与肝胆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因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姑息性PTBD治疗的10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随访记录,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结果死亡患者年龄较大,PTBD术后7 d内总胆红素水平较高,术前血小板计数绝对计数和GAR比值更高,而术前ALB水平和预后营养指数(PNI)较低,且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GAR结合PNI预测总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34~0.95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9%和70.8%,显著优于PNI单独预测的AUC值。术前PNI<39.57和GAR≥1.045是PTBD治疗的恶性梗阴性黄疸患者在预后的预测因子(P<0.05)。Kaplan-Meier曲线和对秩数分析结果显示,GAR≥1.045的患者OS相较于GAR<1.045的患者更短(log-rank=28.292,P<0.001),且PNI<39.57的患者OS相较于PNI≥39.57的患者更短(log-rank=15.389,P<0.001)。在PNI≥39.57的患者中,GAR≥1.045患者OS相较于GAR<1.045患者也更短(log-rank=10.614,P=0.001)。结论术前GAR可作为接受姑息性PT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预后的有力预测指标,且可补充PNI额外的预后信息。
杨柳青梁君蓉赖俊浩樊小伟严红卫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白蛋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恶性梗阻性黄疸
肝胆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肝胆(PTCS)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操作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PTCS,50例行腹腔胆总管探查(LCBDE)T管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95例患者均因胆结石行多次胆手术,包括胆肠侧侧吻合、胆总管探查术、胆肠端侧吻合、肝部分切除术。PTCS组中40例行单通PTCS,5例行双通PTCS。患者均进行取石,其中32例联合双频激光碎石治疗。PTCS组取石治疗次数1~5次,平均(2.69±1.16)次;取石时间25~60 min,平均(40.33±10.90)min。随访2~29个月,16例患者出现发热、腹胀等胆管炎表现,4例胆管内见大量肠内容物反流。PTCS组取石时间短于LCBDE组,取石次数少于LCBDE组。结论:对于复发性胆管结石,相较常规LCBDE,PTCS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与风险,提高取石效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高骥白剑峰夏金国宋进华石毅
关键词:胆管结石腹腔镜检查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
肝胆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九例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肝胆(PTCS)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因考虑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PTCS下扩张成形、肝内胆管取石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0~76岁。该手术分为两期,一期行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穿刺,置入鞘管固定,二期待窦形成后行吻合口狭窄钬激光+球囊扩张术。治疗后通过肝胆相关生化指标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3±31.0)min(范围:1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4±2.3)d(范围:2~9 d)。治疗后,9例患者术前腹痛、黄疸、发热寒战等症状消失;术前碱性磷酸酶为122~1334 U/L,术后为85~702 U/L;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为44~1219 U/L,术后为46~529 U/L。结论PTCS手术治疗过程安全,可有效扩张胆肠吻合口狭窄,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可选术式。
朱沂赵华谢敏杰李亮平金晶楼健颖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胆肠吻合口狭窄经皮经肝胆道镜
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肝胆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肝胆(PTCS)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什邡市人民医院行PTCS治疗的26例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TCS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例术中扩张瘘管时误操作导致瘘管断裂后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为11.54%(3/26)。23例手术成功,成功率88.46%(23/26),其中1次取净结石9例(39.13%),2次6例(26.09%),3次6例(26.09%),4次2例(8.70%)。术后患者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41(19.03±4.06)个月,结石复发率为26.92%(7/26),再次行PTCS取石治疗,随访期间未再次复发。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3/26),其中1例术中胆壁损伤后大量出血,2例术后发生胆管炎,给予对症治疗措施后好转。结论 PTCS是治疗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张平李方洪叶发钧
关键词:胆结石消化道重建经皮经肝胆道镜
肝胆治疗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消化重建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术式,但此术式破坏了人体正常的消化解剖和生理结构,一旦此类患者出现胆管结石,再次行传统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且不宜采取口途径的内疗法,而肝胆不受限于消化改变,为诊治此类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张博吴硕东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消化道重建术生理结构手术风险
肝胆治疗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胆治疗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9例采用肝胆治疗消化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
张博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镜消化道重建胆管结石
改良肝胆治疗胆管结石出现低体温的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肝胆(PTCS)治疗胆管结石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16例采用改良PTCS治疗结石出现低体温的发生率、胆冲水量、手术时间及预防效果。结果 16例患者中,总取石操作次数35次,1~4次/例,平均2.2次/例。手术时间(107.5±44.8)min/次,胆管冲水量3~36 L/次,平均14.2 L/次。正常组胆管冲水量及手术时间少于或短于低体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水保暖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温的发生与胆管冲水量和手术时间具有相关性,良好的防水保暖措施可减少改良PTCS低体温表现的发生率。
黄冰銮彭和平文辉清丁榆黄秋兰陈松伟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镜胆石症
肝胆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析肝胆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胆总管切开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肝胆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较优(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结石取净率及最后结石残留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肝胆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痛苦,有效控制并发症,在缩短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的基础之上,实现结石清除率的有效提升。具备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利跑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镜肝胆管结石
单支与双支肝胆引流治疗恶性肝门部胆梗阻近期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单支与双支肝胆引流(PTBD)对恶性肝门部胆梗阻(MHBS)的近期退黄疗效,为复杂肝门部梗阻性黄疸的退黄方案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并接受PTBD的60例Ⅱ~Ⅳ型MHBS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3.2±10.6)岁。术前患者常规行MRI或CT判断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左右肝叶比例及肿瘤侵犯肝脏实质情况。对患者分别行单支(A组)或双支引流(B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阻分型、肿瘤类型、肝脏各叶比例、引流方法、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TBIL及围术期胆感染发生情况;依据Bismuth—Corlette对恶性肝门部梗阻分型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Ⅱ型组和Ⅲ~Ⅳ型组,比较单支与双支引流对不同分型MHBS患者近期退黄的疗效(显效与无效)。结果60例患者中A组28例,B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阻分型、肝脏各叶比例、肿瘤类型、引流方法、术前TBIL、术前肝功Child评分及围术期胆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显效45例,显效率75.0%。以梗阻分型为分层因素,Ⅱ型组和Ⅲ~Ⅳ型组患者在单支与双支引流治疗MHBS的近期退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支与双支引流在PTBD治疗Ⅱ~Ⅳ型MHBS患者的近期退黄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引流方案的制定需综合考虑肝脏各叶比例、梗阻范围等多种因素,如单支引流能达到治疗效果,临床可作为首选。
陈新国李立吴正宇
肝胆管引流术联合肝胆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肝途径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10月在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9例,通过肝途径,配合应用胆和碎石仪器,治疗胆管结石。结果 19例患者中12例1次成功取石,5例3次肝脏窦完全取石,2例肝内三级胆管结石残留,取石成功率89.47%(17/19)。结论肝途径治疗胆管结石,创伤轻微,痛苦小,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性应用。
程相超袁启东赵建红刘斌
关键词:引流术

相关作者

刘衍民
作品数:200被引量:1,375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囊结石 肝胆管结石 胆道镜 保胆取石术
余云
作品数:130被引量:1,21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胆结石 梗阻性黄疸 胆道镜 生长激素
刘金钢
作品数:236被引量:1,73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肥胖症 减重手术 腹腔镜 2型糖尿病 减重
文辉清
作品数:51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腹腔镜 经皮经肝胆道镜 胆道镜 胆囊 胆囊结石
彭和平
作品数:116被引量:656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超声 胆道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