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4篇“ 竹刻“的相关文章
- 竹刻
- 王世襄编著
- 关键词:竹刻
- 大雅之美——走进竹刻大师张新根的艺术世界
- 2025年
- 竹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魅力独具。竹刻书法,因为集合了书法和雕刻的复杂性,故而对艺术家提出极高的要求。正因如此,每一件精美的竹刻书法作品,都堪称独一无二的创作,都是集大雅于一身的艺术呈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真正耐得住寂寞,扎根创作和生活,笔耕不辍、推陈出新的艺术家值得我们敬仰和瞩目,张新根先生便是他们的代表。
- 李滢
- 关键词:艺术呈现传统手工艺竹刻大雅推陈出新
- 来嘉定探寻竹刻大师刀笔文心
- 2024年
- 在明清诸多竹刻艺术家中,周颢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清代金元钰在《竹人录》中盛赞其在竹刻界的地位有如盛唐诗史中的杜甫,“二百余年,首屈一指”。9月20日,在周颢的家乡嘉定,一场“刀笔文心一一周颢艺术精品展”于嘉定博物馆拉开惟幕。该展览由嘉定博物馆和上海市嘉定区竹刻协会共同主办,展出了周颢竹刻、书画作品60余件(套),其中大部分作品系首次展出。
- 郭明月无
- 关键词:书画作品文心竹刻盛唐诗刀笔
- 疁城潘行庸及其竹刻艺术
- 2024年
- 现有对竹刻家潘行庸的记载均失之简略,语爲未详。笔者关注潘氏有年,仰赖同道相助和分享,陆续发现若干新材料,并先后寓目潘氏及其弟子的若干竹刻作品,因此得以较深入地窥见其生平履历、艺业水准和授业对象。遂不瑞浅陋,对其做力所能及的介绍,祈请博雅君子不吝教正。
- 王光乾
- 关键词:竹刻授业
- 晚清审美伦理巨变下的嘉定竹刻
- 2024年
- 晚清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的进入,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伦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聊以自娱”到“买卖为主”,嘉定竹刻从业者的身份日趋职业化;从“怀袖雅物”到“日用”商品,嘉定竹刻的审美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从“耻为言利”到“为利而往”,嘉定竹刻蕴含的文人“风雅气节”逐渐消失。晚清嘉定竹刻审美伦理之变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所导致的,更是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变迁所导致的。
- 寇思
- 关键词:清末民初
- 桐乡竹刻艺术顺应时代的发展路径
- 2024年
- 桐乡竹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始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桐乡市境内的乌镇、崇福、洲泉等地。竹刻工艺品从最初的实用器皿、礼器,演变为现在的文人雅物、收藏摆件等。桐乡竹刻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作为中国四大竹刻之一,桐乡竹刻艺术的传承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在当下桐乡竹刻艺术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 王其伟
- 沙枣花香宁夏大学主题竹刻作品制作 研究
- 2024年
- 文章通过探讨竹刻艺术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宁夏大学沙枣树精神的内涵与特征。竹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雕刻技法,生动地表达了宁夏大学所倡导的沙枣树精神,弘扬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文章首先回顾了竹刻艺术的历史渊源,进而通过对宁夏大学沙枣树精神的梳理,揭示了其与竹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突显了竹刻艺术与沙枣树精神的共鸣点,以及如何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方式来传达大学的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通过研究,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宁夏大学沙枣树精神的深刻内涵,为传承与弘扬这一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同时,文章也为竹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了其在当代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 金鑫冉杨少青滕丽朱媛申曼辰
- 关键词:竹刻艺术
- 赵荣:愿做竹刻艺术的倾囊相授者
- 2024年
- 午后,在南京民俗博物馆金陵竹刻工作室里,穿着红色毛衫的赵荣低着头、全神贯注地雕琢着一个琥珀色的竹板。她正开始一个臂搁的创作,黄色竹板上有层温润的竹皮,她用刻刀将事先画好的鸳鸯荷花图案的线条刻进纹路里。这是竹刻的第二步,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会根据图案的需要,去除多余的竹皮,让竹面上的线条更加嵌入,在需要作画的竹皮上继续深浅处理……经过她的雕琢,普通的竹子就会呈现出意境淡泊而意趣深远的竹刻画面。
- 陈起增
-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琥珀色竹刻竹板雕琢
- 书画竹刻合璧: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 2024年
- 中国画往往融诗书画于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竹刻则以刀代笔、以竹代纸,巧妙地将其与书画合璧,传递出独特的中国美学思想,同时,拓宽媒介和艺术传承形式,创造出新的艺术内涵。本文从竹刻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谈起,分析书画涵养对竹刻作品及竹刻者的意义与影响,具体阐述“以书体定刀法,书刻合一”“以画法入竹刻,联袂生辉”“以刀法现画意,气韵传神”这三种书画涵养在竹刻艺术中的具体呈现方式,最后明确当代竹刻者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实践和探索竹刻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方法,让竹刻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钟小燕
- 关键词:竹刻艺术合璧
- 明末清初嘉定竹刻中的文人士气与审美伦理
- 2024年
- 随着明王朝的覆没,嘉定竹刻的发源地爆发了以“嘉定三屠”名世的抗击满清入侵的民族主义抗争,嘉定惨遭屠城,嘉定竹刻在此时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为探求竹刻鼎盛背后更为隐蔽的审美伦理负载,使用审美伦理的研究方法对嘉定竹刻的审美主体(创作者与欣赏者)以及审美客体(嘉定竹刻)进行分析。嘉定文人志士或是选择舍身殉节,显示出超拔不群的不屈人格;或是选择退隐守节,彰显出文化自救的遗民意识;此时嘉定竹刻不再是简单的竹艺术品,而成为“气节”的暗语,受到嘉定地区和清初明朝遗民群体欢迎。此期士林人士忧国忧民之郁闷以及“士可杀不可辱”的亡国悲情借助竹刻作品“残山剩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 寇思
- 关键词:气节竹文化明末清初
相关作者
- 张洪梅

- 作品数:80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沙洲职业工学院
- 研究主题:环保袋 包装盒 竹刻 书本 校企合作
- 李芃

- 作品数:39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包装盒 品牌形象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 纹样
- 薛小芬

-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 研究主题:课堂 建筑艺术 石库门 文化 公共美术教育
- 张宗登

- 作品数:116被引量:383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课程教学 艺术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 产品设计 先秦
- 杨春燕

-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
- 研究主题:大数据 图形动画 阳台 兴盛 模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