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3篇“ 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相关文章
- 38例原发性输尿管段移行上皮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
- 2022年
- 目的分析MS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段移形上皮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原发性输尿管段移形上皮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察肿瘤位置、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强化形式等特征,并分析CT检查诊断原发性输尿管段移形上皮细胞癌的准确率。结果38例原发性输尿管段移形上皮细胞癌经MSCT检查共确诊35例,诊断准确率为92.11%;肿瘤位置:左侧18例,右侧20例;输尿管上段9例,中段12例,下段17例。肿瘤横径:0.87~2.14cm,纵向侵犯范围:1.47~5.64cm。CT扫描可见输尿管管壁不同程度增厚,11例可见软组织结节,9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官腔呈偏心性狭窄24例,向心性狭窄14例。输尿管管壁外脂肪间隙可见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官腔内可见充盈缺损。38例患者输尿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积水。结论CT检查可有效显示原发性输尿管段移形上皮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准确率高,对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原发性输尿管段移形上皮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继福徐玉生钟兴夏维木刘楠夏振楠
- 关键词:CT检查影像学特征
- 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断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uret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UTCC)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探讨CEUS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并分析了26例UTCC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常规超声显示了26例肿瘤的位置,位于输尿管上、中及下段分别为9、7和10例;65.38%(17/26)的UTCC在常规超声上可清晰显示边界,30.8%(8/26)的UTCC可探及肿瘤内部血流信号。在CEUS上所有UTCC呈动脉期及静脉期高增强表现,肿瘤边界均清晰显示。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T0~T2期及T3~T4期肿瘤各13例,肿瘤横径、输尿管管壁形态和分界在高低分期组间差异显著(P<0.05):即T0~T2期肿瘤横径较小,病变处输尿管管壁形态规则且分界清晰;而T3~T4期肿瘤横径较大,输尿管管壁形态不规则且分界模糊。结论:CEUS较常规超声可更清晰地显示UTCC的边界,肿瘤均呈高增强富血供表现,且CEUS有助于肿瘤的分期评估。
- 刘阳李凡于洁胡文洁陈文莉
- 关键词:超声造影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
- 一例犬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治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临床基本检查、超声检查、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一例10岁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TCC)病犬,采用全膀胱摘除术且术后经局部及全身化学药物为主的治疗使患犬存活367 d;治疗过程提示,TCC的诊断技术已相对完善,通过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可较大程度的改善病犬生存质量与存活时间,但须重视术后及化疗过程中TCC转移的监测,以更好评判预后。
- 侯显涛温华梅李梅清
- 关键词: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HER2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过度表达及其意义
- 2019年
-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HER2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过度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研究组)及健康膀胱组织的体检人群100例(参照组)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针对两组观察对象实施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验,观察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之间的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100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检测后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HER2的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对照组无表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研究组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度表达在不同病理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HER2的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存在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HER2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过度表达及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个指标均呈现过度表达状态表明患者预后较差。
- 缪伟贤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 肾脏保留手术治疗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肾脏保留手术治疗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35例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行肾脏保留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35例患者行肾脏保留手术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35例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年龄<65岁者30例,≥65岁者15例,经钬激光切除术、以及影像学分析等临床分析方法证实,病理分级G1 8例,G2 15例,G2~G3 6例,G3 6例,临床分期Ta期2例,T1期9例,T2期17例,T3期7例。35例患者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临床分期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2年内均进行随访,其中16例患者经膀胱镜复查发现膀胱癌,均行膀胱癌电切术后,14例存活,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4例患者发生同侧肾盂癌,均行肾盂癌根治术后均存活;5例患者经临床确认并发输尿管狭窄,经过定期更换D-J管,均存活;10例患者输尿管癌局部复发,经行输尿管癌根治术,8例患者存活,2例死于局部复发。术后6月~2年,生存率为88.57%;术后5年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存活22例,其中G1 8例,G2 14例,Ta2例,T18例,T212例,均为低分级、低分期患者。死亡13例,大部分为高分级和高分期患者。结论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是临床上少见的肿瘤,对患者行肾脏保留手术,低分级、低分期的患者预后良好。由于肾脏保留手术具有复发的危险,需要密切观察。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汪伊新辜福贤甘启详许杰
- 关键词:近远期疗效
- 彩色多普勒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62岁,以右侧腰痛伴肉眼血尿就医。自诉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胀痛,肉眼血尿伴轻度尿频,小便时刺痛等症。来我院超声所见:右肾形态轮廓尚规整,大小约9.4cmX4.8cm,包膜完整。肾窦上部见一大小约3.5cmx2.5cmx2.4cm类圆形低回声团,边缘欠清晰,形态欠规则,部分与肾实质相邻近,内部回声不均匀,见不规则强回声斑与小液性暗区,肿块前方是细带状液性暗区。CDFI:团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左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右肾窦实性占位性病变,肾盂癌不排除,建议进一步检查。人院后CT双肾平扫:右肾内见一大小约2.7cmX2.4cm高密度影。肾盂肾盏受压。意见:右肾实质性肿瘤病变。
- 周丽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肾盂癌
-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染色体畸变与血清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
- 2015年
- 目的探讨3、7、17号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CSP3、CSP7、CSP17)和9号染色体p21(9p21)区p16基因位点特异性探针(GLPp16)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测定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结果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对照30例和BTCC患者188例,运用FISH技术检测其膀胱脱落细胞的CSP3、CSP7、CSP17及GLPp16异常率,同时测定其血清TOS、TAS浓度和OSI值,比较各测定结果在健康人群和BTCC患者间的差异及其与BTCC分期分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BTCC患者中CSP3、CSP7、CSP17和GLPp16异常分别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BTCC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膀胱脱落细胞CSP3异常率(47.3%vs.10.0%)、CSP7异常率(52.1%vs.15.0%)、CSP17异常率(41.5%vs.10.0%)、GLPp16异常率(59.0%vs.20.0%)和FISH阳性率(50.5%vs.0.0%)以及其血清TOS浓度[(18.60±3.70).vs.(14.74±1.31)μmol H2O2 Eq./L]、OSI值[(1.33±0.41)vs.(0.89±0.10)]均明显增高(P<0.01),仅其血清TAS浓度[(1.44±0.21)vs.(1.66±0.16)mmol Trolox Eq./L]明显降低(P=0.000)。各探针异常率、FISH阳性率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与BTCC分期之间均不相关(P>0.05)。而与BTCC分级之间,除GLPp16外,CSP3、CSP7、CSP17异常率和FISH阳性率呈明显的Gamma等级相关(r=-0.452、-0.564、-0.519和-0.375,P=0.000),且血清TOS、TAS浓度和OSI值也具有良好的Spearman相关性(r=0.678、-0.311和0.664,均P=0.000)。进一步分析4种染色体异常与3项氧化应激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显示,CSP3、CSP7、CSP17异常率分别与TOS、OSI结果间均呈正相关(P<0.01),CSP7、CSP17异常率分别与TAS结果间呈负相关(P<0.01);而GLPp16异常率与TOS、TAS、OSI结果间均不相关(P>0.05)。结论 FISH检测膀胱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是早期辅助诊断BTCC的有效的、无创性手段,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准确定量可用于病情评估,二者的相
- 杨渝伟黄玉霞杨永红俸家富
- 关键词: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荧光原位杂交氧化应激
-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载脂蛋白A1及锌α2糖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及意义
- 2015年
-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差异性表达蛋白.方法 选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血清40例(膀胱癌术前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后患者血清40例(膀胱癌术后组)及正常体检者血清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筛选出差异性表达蛋白,并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对筛选出的差异性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对所得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m/z位于5 735及10 510的蛋白/肽段在膀胱癌术前组(3 885.951 2±850.899 2、4271.2364±1 132.2998)高表达,而在膀胱癌术后组(1 553.981 0±720.517 9、2 961.454 5±633.8647)及正常对照组(944.494 8±209.345 7、2 512.183 1±166.043 4)相对低表达,三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MALDI-TOF/TOF MS技术鉴定m/z位于5 735及10 510的蛋白/肽段分别为差异性表达蛋白为锌α2糖蛋白(ZAG)及载脂蛋白A1(ApoA1).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并鉴定出了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表达蛋白ZAG与ApoA1.
- 闫泽晨张俊杰郭飞赵伟宋东建余捷凯郑树顾朝辉王家祥
- 关键词:蛋白质组膀胱癌载脂蛋白A1
- 犬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 2014年
- 临床中膀胱肿瘤并不是很多见,移行上皮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犬膀胱肿瘤,但其只占恶性肿瘤的1.5%~2%左右,临床中猫很少发生此病,母畜肿瘤比公畜更常见,常见于老年犬,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淋漓。笔者遇到一典型病例报道如下:1患犬基本资料12岁混血公犬,体重8 kg,免疫、驱虫完全,无以往病史。就诊时间:2014年3月10日;就诊原因:尿频、血尿。病程半个月左右,最近比较严重,血尿,尿频,
- 高德才
- 关键词:膀胱肿瘤上皮细胞公犬排尿困难典型病例
- 细胞因子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是膀胱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早期手术根治性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及早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综述细胞因子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王海临李德林
- 关键词:细胞因子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相关作者
- 邱乾德

- 作品数:152被引量:5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CT诊断 MRI 体层摄影术
- 黄晓辉

- 作品数:12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移行上皮细胞癌 X线计算机 肾盂 体层摄影术 CT诊断
- 相世峰

- 作品数:77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MRI诊断 X线计算机 不相干
- 许加俊

- 作品数:12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MRI 磁共振成像 移行上皮细胞癌 肺癌诊断 肾盂
- 邹飞燕

- 作品数:37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 研究主题:临床技能学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 膀胱癌细胞 医学生 MM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