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9篇“ 种植体骨界面“的相关文章
关于种植体界面不同应力状态对周围影响的研究
目的:许多文献证实了适当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种植体结合,在种植体周围形成及重建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通过外加载应力装置,来研究应力条件对种植体周围的影响。本篇论文旨在通过设计两组不同外形结构的种植体(...
靳志亨
关键词:牙种植体应力刺激骨细胞有限元分析
种植体界面的应力状态对种植体周围细胞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及动物实验研究不同应力状态对种植体周围细胞的影响。方法:自制两组种植体(全螺纹组和缺螺纹组),在新西兰兔两侧胫骺端分别植入,7、15、30和60 d后处死,取材,硬组织包埋,切片后电镜观察。将胫骺端及种植体分别建模,并检测力学参数,代入到有限元软件中,模拟种植体植入内,分析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两组种植体周围在距种植体0.75 mm范围内,全螺纹组应力较高。电镜结果显示,在7 d和15 d时,两组种植体周围细胞密度及形态出现差异,随着时间增加,这种差异消失。结论: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种植体植入后初始状态下周围的应力状态。细胞的生物活性可能与受到的应力刺激密切相关,表现为结合早期对应力有较好的响应,出现数目及形态的改变。
靳志亨李清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应力骨细胞
不同植入扭矩对种植体界面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2018年
目的对不同植入扭矩在种植体界面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CT检查以及USIS软件对种植体进行三维模型建立,同时通过ANSYS软件对种植体不同扭矩的界面应力以及应变值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垂直荷载时不同种植扭矩的种植体界面应力进行分析,其应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在颊舌向荷载时,三种植入扭矩之间的种植体界面最大应力和应变最大值之间的差异较大。结论对于种植体植入扭矩的增加,其会造成种植体界面应力和应变值增加,而对应的颊舌向荷载时也要明显比垂直荷载时增加速度降低。
李琦李朕周政李启期唐小雪徐江
关键词:扭矩有限元分析
平台转移种植体界面应力分布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口腔种植技术是目前临床上针对牙齿缺失患者的较为理想的修复技术。一个让人满意的种植修复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相应的力学相容性,可以和人牙槽组织直接接触形成结合,国内外对种植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合界面、种...
张学强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牙齿缺失
文献传递
质类型对种植体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种植皮质厚度对种植体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运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立含种植体的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在不同质类型及厚度的皮质支持下,种植皮质厚度对种植体界面应力分布的规律。结果不论种植体螺距大小,随着颌质类型改变,皮质厚度变薄,松质弹性模量降低,种植体上及颌内应力值均增加。结论颌质类型对种植体及周围的应力分布有重要的影响,Ⅱ类较Ⅲ类更有利于种植修复成功。
王维丽马洁李鑫宫琳
关键词:种植体三维有限元分析
早期不同时间种植体界面改建的组织定量测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种植体植入Beagle犬下颌的动物模型,应用Micro-CT对早期的种植体周围组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用4只健康纯系雄性Beagle犬,随机分A、B两组,拔除下颌双侧第4前磨牙、第1磨牙,3个月后在相应缺牙区植入8枚植,分别在植入后2周、4周处死两只Beagle犬,并对其作相应临床检查及Micro-CT检测。结果各组实验犬拔牙创愈合良好,种植体成功植入相应拔牙位点,各项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Micro-CT检测显示种植体植入后2周的积分数大于植植入后4周的积分数,且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微结构计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功建立口腔种植Beagle犬动物实验模型,早期植周围愈合是一个吸收生成的组织改建或组织修复过程,植植入后4周其周围吸收大于生成,Micro-CT能很好地应用于口腔种植微结构分析研究。
陈宋洁缪舒舒胡惠倪凌晨赵翚
关键词:动物模型口腔种植MICRO-CT骨微结构
羟基磷灰石植入上颌窦区种植体界面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前,人工种植牙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部分患者由于长期缺牙后导致该区域量不足影响了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因此植入区充足的量是保证口腔种植牙成功的关键。羟基磷灰石与人组织具有较强的生物相容性和传导性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种植牙缺损区量不足的恢复。植入后粉的受力情况是影响种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善玲缪羽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种植体骨界面骨量不足生物力学分析人工骨皮质骨
人工植入不同质密度上颌窦区种植体界面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模拟不同质密度的上颌窦区域,植入不同高度羟基磷灰石粉后种植体的负载情况,分析种植体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Ansys10.0有限元软件直接绘制奥齿泰种植体及部分上颌块模型,在牙槽表面植入羟基磷灰石粉,模拟植高度为0、2、4、6mm,建立4组不同模型,在牙槽模型上植入4.8mm×8.5mm的种植体,通过对模型施加300N垂直和斜向45°静态载荷,分析比较四组模型在不同质密度下,种植体界面的应力分布特征。结果位移微动值综合认为植4mm为最佳。结论高中低3种松质密度下,低密度松质中所受应力较大,不利于种植体的稳定及预后。
杨慧缪羽
关键词:种植体骨界面骨质密度三维有限元
酸蚀喷砂微螺钉种植体界面的组织学观察
2015年
目的研究酸蚀喷砂(SLA)处理的微螺钉种植体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只成年Beagle犬,将36个微螺钉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SLA组(n=18),对照组(n=18)。在下颌左右侧各选择3个植入部位,在实验开始、实验4周、实验6周不同时间点,于下颌左右侧植入SLA种植体及未处理种植体各1枚,实验8周时处死6只实验动物,获得愈合2周、4周、8周的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种植体界面组织学变化。结果 SLA组2周时,镜下可见破细胞和陷窝,成细胞表现活跃并伴许多新生的出现;对照组可见成细胞比较少,纤维组织比较多并紊乱排列。4周时,对照组显示新生增多,但成细胞不规则排列;SLA组可见成细胞进行有序的排列,小梁增多,质成熟。SLA组与对照组8周时,均可见小梁交织连接,呈现致密基质。结论微种植体表面进行SLA处理后,植入初期可促进微种植体界面细胞的形成,利于提高微种植体整合率。
武秀萍熊雯李冰李世峰冯云霞
关键词:牙种植体
拔牙创愈合对邻近微种植体界面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模型犬邻近拔牙创微种植体界面重建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钙素(OC)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Cbfa1)等的表达,探讨拔牙创愈合对邻近微种植体界面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12只18月龄健康雄性比格犬,采取自身对照,建立邻近拔牙创植入微种植体实验动物模型(实验组),以非拔牙处植入微种植体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第1、3、8、12周依次处死,获得各带微种植体的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TNF-α、OC蛋白和Cbfa1基因表达,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TGF-β、TNF-α蛋白以及Cbfa1基因表达在各检测时段均强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1周时TNF-α的表达,3周时TGF-β、TNF-α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Cbfa1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蛋白的表达两组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术后8周达高峰,术后3周时实验组表达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创邻近微种植体植入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但持续时间不长。界面改建进程随着愈合时间的增加持续活跃,过长的愈合时间会使形成相关因子表达削弱,在整个过程中种植体能保持稳定。
孙吉成胡赟郑雷蕾赵志河唐甜徐小淋谢兵伍
关键词:拔牙创微种植体骨钙素CBFA1

相关作者

丁熙
作品数:90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牙种植体 种植牙 下颌骨 牙种植 种植体
郝璐
作品数:6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非埋植型 埋植型 种植体骨界面 种植体-骨界面 骨形成蛋白2
朱形好
作品数:102被引量:315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牙种植体 种植牙 应力 种植体 生物力学
张秀华
作品数:197被引量:630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牙种植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血浆 药动学
姜晓红
作品数:12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自锁托槽 骨形成蛋白 即刻加载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 微螺钉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