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80篇“ 社会本质“的相关文章
- 谈艺术的社会本质——以明清时期泰州戏曲文化为例
- 2024年
- 一、引言泰州文化作为通扬运河和里下河文化孕育、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视作江南文化突破地理界限、越江北上的代表之一,自发展以来地域色彩鲜明,本土气息浓厚。而明清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条件、思想传播和地理环境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文化的进步与繁荣。本文以明清时期泰州戏曲文化为例,从明清时期泰州海陵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等方面简要阐述艺术的社会本质。
- 殷子添
- 关键词:戏曲文化里下河
- 作为网络社会本质特征的互联网群聚传播及其研究体系建构——《互联网群聚传播》评介被引量:2
- 2024年
- 群聚传播模式成为现代性的加速逻辑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呈现,信息传播技术超越工业制造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立足于网络社会传播变革的本质特征,《互联网群聚传播》聚焦互联网传播中多类型的极端多元主体,从传统的身体聚集转向互联网的注意力聚合,围绕常态化的社会集合行为,对信息现代性张力带来的传播逻辑及社会变革进行深度剖析。该书作者首创“群聚传播”概念,通过分析主体关系偏向、网络行为与心理、传播特性和信息生产四个维度,揭示当下互联网传播的底层逻辑与风险社会治理的核心,旨在减少社会秩序、社会管理乃至社会发展进程的不确定因素,拓展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新视野,重塑信息社会的现代性价值。
- 周琼
- 关键词:自组织网络社会
- 社会本质主义对偏见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3年
- 社会本质主义是关于社会类别的直觉理论,是对社会类别差异的一种生物性归因。大量研究显示社会本质主义助长了种族、性别与阶层偏见,但也可以减少对肥胖、同性恋与罪犯的偏见。在种族、性别与阶层等被强加的社会类别中,稳定性线索强,社会本质主义导致人们认为该社会类别下的群体之间的差异难以改变,折扣环境解释,进而促进偏见;在肥胖、同性恋与罪犯等个体选择的社会类别中,可控性线索强,社会本质主义导致人们认为该社会类别下的一些群体成员的污名身份是不可控的,折扣个体选择的解释,进而减少偏见。未来研究应关注导致不同后果的社会本质主义信念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统、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消除偏见,减少群际冲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学心理学方案。
- 包诗钺张靖冀月欣胡小勇
- 关键词:偏见
- 物化时间的历史缘起、社会本质及其批判超越被引量:2
- 2023年
-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物质生活丰盈,但仍疲于奔命、压抑和焦虑,对此需要从劳动过程即社会时间的维度予以澄明。根据社会时间诸特性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我们可以划分为自然时间、物化时间与自由时间三个时期,分别对应前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时期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期。物化时间是一种抽象化、空间化与机械化的社会时间,其社会本质是资本钳制下的物化劳动。物化时间规制了现代社会秩序与当代价值观,并因其内在的局限而呈现出一系列的生活症候。我们需要在现实社会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打破时间的空间化的制度边界,为诗意、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时间奠定现实基础。
- 刘灵彭定光
- 关键词:自然时间社会时间
- 对人的“类本质”与“社会本质”之间辩证发展关系的探究
- 2023年
-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的类本质概括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②)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又将人的本质概括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界定,学界内众说纷纭,但却无人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辩证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马克思人的“社会本质”与“类本质”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关系,也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其更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人的本质的一体两面,它们虽然始终都是一体的,但后者是对前者的辩证发展。立足于马克思人的“类本质”与“社会本质”之间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观点,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辩证发展过程。
- 李雪林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 马克思人的社会本质视域下真正共同体思想研究
- 马克思对共同体形态的探析和对真正共同体的擘画,始终绕不开在不同共同体阶段中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可以说,正是在对人的本质的探寻中,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理论探索走入了真正共同体思想之中。通过对人类社会历程的条分缕析,极富批判性...
- 赵家林
- 关键词:社会本质
- 艺术的社会本质与艺术家个性之间的关系
- 2023年
- 田甜
- 民族经济的表象叙述及其社会本质被引量:2
- 2022年
- 长久以来主流社会之于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的想象通常嵌合在“与世隔绝”的主体构成、独特的社会呈现方式以及低度发展的地方经济等社会表象的叙述当中。尽管这种想象不乏某些“现实依据”,但民族经济所蕴含的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却在相当程度上被遮蔽了。作为一种基于特殊的资源禀赋和差异化的文化传统建构起来的结构化物资供应系统,民族经济兼具民族性和经济性的双重特点,其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依存关系的物化表述,更传达了民族群体对自我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某种认知。
- 吕俊彪
- 关键词:民族经济社会本质
- 一部被忽视的钢琴变奏曲—《迪亚贝利变奏曲Ⅱ》及其历史语境、社会本质与艺术特征
- 2022年
- 《迪亚贝利变奏曲Ⅱ》是19世纪初由50位杰出音乐家集体创作的一部钢琴变奏曲,与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Ⅰ》一样,同属迪亚贝利“爱国者选集”,被收录于《爱国艺术家协会》。但一直以来,贝多芬《迪亚贝利变奏曲Ⅰ》的光辉遮蔽了《迪亚贝利变奏曲Ⅱ》的光彩,以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上,这部由50位作曲家共同谱写的《迪亚贝利变奏曲Ⅱ》不但是19世纪初维也纳社会文化风貌的映射,而且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整体的钢琴音乐风格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 蔡颖
- 关键词:历史语境社会本质艺术特征
- 网络犯罪社会本质检视
- 2021年
- 对于网络犯罪现象的社会本质认识需要从网络时代这一特定的、客观的社会条件进行整体性认识与全面考量。从主观论看,其认识基本是站在刑事对策的价值立场进行的,包含着对于网络犯罪的价值事实属性或者特征认识,对形态的历史演变、社会危害形式等方面把握,以及对社会特定秩序的破坏导致的社会危害性理解等。从客观论看,从社会根源上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变过程之中矛盾与冲突激发所诱发的、所导致的一种社会结果;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博弈斗争较量、互动型构的新社会形态,展现出挑战传统社会的犯罪动能。从犯罪演变历史看,突破“孤立个人”对抗统治关系的个体形式,展现出了一种犯罪的“自我社会”不断发展、转型升级的面相。在治理战略上,需要确立治理的社会源头论、治理的相对性立场,需要推进网络社会伦理秩序生成,建构合理网络空间法律秩序,为网络犯罪治理提供治理的制度基础。
- 王燕飞
- 关键词:网络犯罪社会本质
相关作者
- 卢山冰

- 作品数:79被引量:3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广告产业 环境规制 利益相关者 中国十大城市群
- 段宝林

- 作品数:63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民俗学 民俗学研究 民间文学 春节 生活美
- 黄孟芳

- 作品数:26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 研究主题:广告产业 利益相关者 回眸 社会本质 广告理论
- 姜奇平

- 作品数:719被引量:1,2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互联网 信息化 经济学 工业化 电子政务
- 杨金画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类本质 社会本质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