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篇“ 碧玄岩“的相关文章
山东昌乐新生代中歪长石巨晶特征及成因
2022年
山东昌乐新生代中发育大量长石、辉石和刚玉巨晶。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辉石和刚玉上,而长石巨晶的来源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新生代石学、地球化学,以及长石巨晶矿物特征、包裹体成分和原位主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长石巨晶主要存在于K_(2)O和Na_(2)O含量较高、SiO_(2)含量较低的中。背散射图像下长石巨晶无环带,存在长石、辉石微晶及玻璃质组成的反应边。巨晶原位主量元素分析表明:长石为歪长石,An值为4.76%~5.62%,Ab值为49.81%~71.89%,巨晶核部Mg、Fe、Na、Al、K等元素及An、Ab的含量处于小范围内的无序波动状态,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可能为地幔环境下结晶的高温无序矿物;长石巨晶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δEu=12.37~26.22),Sm、Nd、Gd相对亏损,核部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1.98×10^(-6)~2.46×10^(-6),LREE/HREE=21.71~76.51,(La/Yb)N为18.14~36.70,长石巨晶与的稀土元素总量比值在0.006~0.015之间,暗示两者无演化联系。综合歪长石巨晶以及寄主浆的成因特征,本文认为歪长石巨晶结晶于含有洋壳俯冲流体组分的地幔环境,后期被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武质浆捕获,带出地表。
杜青孟凡超王千军田雨露韩慧妹刘浩毅左耿超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
赣东北枣林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
2019年
在中国东部赣东北朱溪矿集区枣林地段发现两条新生代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具有低SiO2(41.08%~42.94%),高Mg#(0.61~0.65),高TiO2(2.19%~2.43%),高Na2O+K2O(4.95%~6.30%)的特点。∑REE为299.16×10-6~375.00×10-6,LREE/HREE比值为5.45~6.71,表明轻稀土富集,δEu为0.88~0.94,具微弱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较高Ni、Cr、Sc含量,蛛网图显示明显富集Nb、Ta、Th、Zr等元素,亏损Ba、Ti、K、P等。主量元素相关图解和不相容元素比值显示石在演化过程中未遭受地壳混染。综合分析石微量元素数据及相关图解,文章认为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软流圈地幔携带碳酸盐熔体上涌与石圈地幔相互作用,使得0.2%~0.5%石榴石相二辉橄榄与0.5%~1%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发生部分熔融,生成原始浆。
吴美仁陈祺王先广陈国华万浩章严加永欧阳永棚
关键词:碧玄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
中国东部新生代强碱性成因研究——以内古辉河霞石和浙江建德为例
中国东部分布有广泛的新生代钠质强碱性,作为地幔熔融的直接产物,为我们讨论中国东部大陆板内强碱性的成因及地幔源区的性质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选择位于东北松辽盆地西侧的内蒙古辉河强碱性与华南浙江西部...
何叶
关键词:碳酸盐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北部白榴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在可可西里北部边缘银顶山地区首次发现含橄榄石的高镁高钾质超基性火山。火山在阿尼玛卿—昆仑—木孜塔格缝合带南侧呈熔残丘形式产出,分布面积约为0.2 km^2,其形成时代为上新世(5~4 Ma),是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结果。斑晶主要为橄榄石(10%~12%)+白榴石(21%~27%)+霞石(13%~16%)±透辉石(29%~31%),基质主要为透辉石+云母+Fe-Ti氧化物+玻璃,定名为白榴。对3个样品51个点的橄榄石电子探针数据计算显示,橄榄石牌号为Fo_(74-87)Fa_(13-26),属贵橄榄石,石中的橄榄石均不存在扭折带,表明这些橄榄石很可能是浆结晶的产物,而非浆捕获体。通过计算,银顶山地区橄榄石的结晶温度大约在1 226℃~1 234℃左右。白榴的化学组分:SiO_2<45%,MgO>10%,Na_2O+K_2O>8%,Mg~#(68.84~70.80),而Cr(149×10^(-6)~156×10^(-6))和Ni(138×10^(-6)~151×10^(-6)),^(87)Sr/^(86)Sr(约0.708 6)和^(143)Nd/^(144)Nd(约0.512 4),处于EMII源区范围内。初步认为藏北地区上新世超基性火山来自于较深的源区,最有可能是软流圈顶部地幔的局部熔融,并受到俯冲地壳物质的交代。
杨迪丁林
关键词:上新世软流圈青藏高原
塔里木西克尔新生代中辉石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12年
首次在塔里木西克尔地区新生代中发现了辉石捕虏体。其主要矿物为ol+opx+cpx+pl+sp,含少量次生amp和phl。辉石中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普遍发育出溶结构。尖晶石明显分为晶形和产状不同的两个世代。变质成因的斜长石包裹大量高度自形的微小尖晶石颗粒。通过结构分析,出溶成份恢复,矿物温压计投图和P-T视剖面图分析确定:辉石捕虏体最初可能为无斜长石的尖晶石二辉,在降压至~1.5GPa,温度为1100~1200℃的过程中新生变质斜长石包裹了第二世代的自形尖晶石微晶;进一步的降温降压过程导致单斜和斜方辉石出溶和斜长石、橄榄石的生长,最终斜方辉石所记录的压力为~0.9GPa,温度为800~900℃。该变质作用过程说明辉石从尖晶石二辉稳定深度(>45km,A'点)抬升至斜长石二辉稳定深度(~28km,B点)并发生冷却,该过程可能代表了塔里木板块的壳幔过渡带曾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抬升,可能与地幔上涌造成的大陆石圈伸展、减薄有关。
王誉桦田伟魏春景陈咪咪钱加慧
关键词:辉石岩地幔捕虏体壳-幔过渡带地幔上涌
塔里木西克尔新生代中辉石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首次在塔里木西克尔地区新生代中发现了辉石捕虏体。其主要矿物为ol+opx+cpx+pl+sp,含少量次生amp和phl。辉石中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普遍发育出溶结构。尖晶石明显分为晶形和产状不同的两个世代。变质成因...
王誉桦田伟魏春景陈咪咪钱加慧
关键词:辉石岩地幔捕虏体岩相学矿物化学
文献传递
云南马关及其包体石研究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新疆西克尔中的地幔橄榄包体被引量:10
2008年
在新疆西克尔地区发现了尖晶石相橄榄包体。这些包体的寄主石为,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9.76~21.90 Ma。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表明西克尔橄榄包体具有典型的石圈地幔橄榄包体的特征。利用矿物温压计对包体的平衡温压进行估算,发现西克尔地幔橄榄包体的平衡温压为736~1017℃和1.7~2.2GPa,与西南天山托云地区晚白垩纪火山中尖晶石二辉橄榄包体(平衡温压为818~1113℃和1.5~2.0GPa)相比,具有温度明显偏低,而压力明显偏高的特点。这说明西克尔地区的地幔橄榄包体没有受到地幔热异常事件的影响,因此可以代表塔里木板块石圈地幔的原始性质。这对于研究塔里木盆地石圈地幔的热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塔里木盆地内大量幔源浆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陈咪咪田伟潘文庆
关键词:碧玄岩地幔包体岩石圈地幔
新疆西克尔新生代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塔里木石圈地幔的关系
本文报导了新疆西克尔地区新生代石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并拟以此为基础讨论这些地球化学数据与塔里木石圈地幔的关系。
陈咪咪田伟
关键词:新生代碧玄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圈地幔
文献传递
云南马关地区新生代中地幔包体研究被引量:33
2006年
自晚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整体快速抬升的影响,在云南省东南的马关地区发育了大量新生代碱性火山。其中有的火山中含有丰富的地幔包体。本文提供了马关八寨和钾的2个全化学分析资料,以及石榴二辉橄榄、尖晶二辉橄榄、石榴辉石和石榴二辉包体的全化学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采用矿物温压计获得各种地幔包体的平衡温压条件,建立了本区地幔地温线,并与世界典型大地构造单元的地温线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石榴石二辉橄榄的平衡温压为1209℃~1230℃和2.13~2.93GPa,石榴石二辉为1034℃~1095℃和1.69~2.35GPa,尖晶石二辉橄榄的平衡温压为944℃~1072℃和1.46~2.74GPa,其对应的深度分别为69~93km、55~75km和48~87km。因此尖晶石二辉橄榄与石榴二辉橄榄和石榴二辉共存,其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而是一种过渡关系。由包体平衡温压建立的上地幔地温线与华北地区地温线一样,位于澳大利亚克拉通东缘地温线与碱性省地温线之间,但本区地温线显著高于华北地温线,与本区具有高于华北地区的大地热流值相吻合。这证明各种辉石和橄榄包体来自地幔。根据平衡压力反演的包体起源深度推测,含石榴石的二辉橄榄可能来源于石圈底部或软流圈。基于上述研究,结合高原及滇西地区新生代钾质浆活动时空结构的研究成果,提出马关地区新生代碱性浆活动和地幔包体的成因,与印度-欧亚大陆俯冲碰撞诱发的软流圈横向地幔流的活动有关。
喻学惠莫宣学曾普胜朱德勤肖小牛
关键词:新生代火山岩地幔包体

相关作者

田伟
作品数:71被引量:844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溢流玄武岩 塔里木盆地 地质意义 华北克拉通北缘 晚石炭世
陈咪咪
作品数:11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溢流玄武岩 碧玄岩 大火成岩省 岩石圈地幔 辉石岩
杨若昕
作品数:2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碧玄岩 地质研究 全新世 地质特征
王誉桦
作品数:4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碧玄岩 辉石岩 地幔捕虏体 地质意义 超大陆旋回
魏春景
作品数:144被引量:1,174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变质作用 地质意义 榴辉岩 麻粒岩 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