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2篇“ 皮肤血流“的相关文章
艾条温和灸与红外线温和灸对外关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艾条温和灸与红外线温和灸引起的外关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比较两种灸法施灸过程中与撤灸后的微循环效应,探讨灸法的量效关系。方法:纳入24名健康受试者,于左侧外关穴分别进行艾条温和灸与红外线温和灸,在穴区皮肤温度达到(44±1)℃开始计时,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两种灸法干预。采用插值法将20 min施灸过程分解为5、10、15、20 min 4个时程依次进行,每位健康受试者均完成8次试验,不同时程的试验间隔24 h以上。采用TES1306型热电偶测温仪监测两种灸法干预10 min时程左侧外关穴皮肤表面温度。采用PSIN-01087型激光散斑血流仪监测每次试验灸前1 min,施灸5、10、15、20 min,撤灸后连续20 min左侧外关穴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结果:两种灸法施灸过程中左侧外关穴皮肤表面温度均在(44±1)℃范围,两种灸法穴位皮肤表面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灸法施灸5、10、15、20 min 4个时点的左侧外关穴MBPU均较灸前升高(P<0.05,P<0.01);与灸10、15、20 min比较,两种灸法灸5 min时左侧外关穴MBPU偏低(P<0.01)。两种灸法相同时程比较,撤灸后20 min内左侧外关穴MBPU均较灸前1 min升高(P<0.001),灸前1 min、撤灸后20 min内左侧外关穴MBP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灸法不同时程撤灸后效应比较,干预5 min时程撤灸后20 min内左侧外关穴MBPU低于干预10、15、20 min时程(P<0.001),干预10、15、20 min时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控制穴区皮肤温度达到(44±1)℃时,红外线温和灸对皮肤MBPU的作用与传统艾条温和灸具有同等效应;从量效关系方面看,施灸10 min时微循环进入稳定状态,干预时程达10 min以上灸疗效果更好。
王强梅高明李少雄王波徐刚温军玲
关键词:温和灸艾条温和灸血流灌注量
一种运动状态下皮肤血流灌注非接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下皮肤血流灌注非接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本发明通过使用绿光光源对待监测皮肤区域提供光照,同时利用相机采集待监测皮肤区域的图像,最后使用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待监测皮肤区域的...
周亮刘朝晖李治国刘凯姜凯段晶单秋莎
皮肤血流和血管的监测成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血流和血管的监测成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皮肤热图像;根据所述皮肤热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热信号;根据小波滤波算法将所述热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血流信号;将所述血流信号映射成各帧...
唐元梁李桂香徐飞谭仲威黄宁黄德群吴新社顾珩
玫瑰痤疮红斑与皮肤血流的无创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2023年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变,包括潮红、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肥大等,容易与其他面部皮肤病混淆,导致误诊。其中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是玫瑰痤疮的常见临床表现,这两者的量化检测在诊断疾病、评估严重程度和随访评测中至关重要。然而玫瑰痤疮临床表现不一,检测技术繁多,暂时缺少统一的客观评测和量化标准。本文整理了各种可用于玫瑰痤疮红斑及皮肤血流的无创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与适用范围,包括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光谱测定法、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毛细血管显微镜与皮肤镜等,比较了各项技术的优劣,并给出技术选择上的建议。
金融陈利红郑捷
关键词:玫瑰痤疮红斑皮肤血流无创检测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光谱测定法
激光散斑成像观测针刺治疗对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皮肤血流的影响
2022年
研究中医针刺治疗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例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针刺治疗前、治疗后的5 min及30 min分别行激光散斑成像检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皮肤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min、治疗后30min各观测部位皮肤血流差比值均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可以改善CRPS患者局部皮肤血流状况,具有显著疗效,可作为改善CRPS患者局部循环的治疗手段。
李晋王鹏翔黄浩赵梦欣
关键词: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激光散斑成像微循环
皮肤血流灌注量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皮肤血流灌注量的测量方法,结合了超声多普勒技术流体速度测量的功能和激光散斑技术二维流速实时监测的功能,通过测量皮肤微循环血流的实际速度,直接反应皮肤组织血流灌注量。同时能够对血流灌注量的绝对数值进...
刘祺李源琦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皮肤血流灌注表征的双模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血流灌注表征的双模成像方法及系统,可用于皮肤血流灌注的监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皮肤血流灌注监测时,无法同时获取皮肤血流流速分布和血容积脉搏波,不能对皮肤血流灌注全面测评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
吕媛媛周亮刘朝晖乔文龙孙笑敩姜乐赵鹤童
文献传递
一种运动状态下皮肤血流灌注非接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下皮肤血流灌注非接触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本发明通过使用绿光光源对待监测皮肤区域提供光照,同时利用相机采集待监测皮肤区域的图像,最后使用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待监测皮肤区域的...
周亮刘朝晖李治国刘凯姜凯段晶单秋莎
文献传递
皮肤血流和血管的监测成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血流和血管的监测成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皮肤热图像;根据所述皮肤热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热信号;根据小波滤波算法将所述热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血流信号;将所述血流信号映射成各帧...
唐元梁李桂香徐飞谭仲威黄宁黄德群吴新社顾珩
文献传递
基于扫频激光光源的皮肤血流OCT成像系统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针对皮肤组织的光谱吸收特性,研制一套基于扫频激光光源的皮肤血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成像系统,实现皮肤组织2D/3D结构成像及微血管血流成像。方法:该系统由扫频激光光源及干涉仪组成的光学系统模块、光电探测器及数据采集卡组成的信号采集模块、计算机及控制卡组成的系统控制模块以及图像处理模块构成。系统采用中心波长为1310 nm的扫频激光光源,通过对采集到的与皮肤组织结构及微血管血流相关的光相干扫描信号进行色散补偿、逆傅里叶变换及去相关标准差运算等数据处理,实现皮肤组织结构与微血流成像。结果:利用该系统对人体皮肤组织进行实时成像研究,其扫描频率为100 kHz,纵向分辨力可达6μm,可清晰显示皮下分层与血管组织;利用去相关标准差算法处理,该系统可实现皮下微血流信息的提取与成像。结论:该系统实现了皮肤组织结构与微血流成像,为浅表皮肤病与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奠定了实验基础。
李奇原任天慧李易陆王立伟李跃杰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相关作者

嵇波
作品数:247被引量:1,320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痛经 针刀松解法 经穴 电针 痛经模型
戴健
作品数:34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经穴 内关 心肌缺血损伤 非穴 皮肤血流
孙晓敏
作品数:29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经穴 非穴 内关 心肌缺血损伤 皮肤血流
白红新
作品数:30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经穴 内关 非穴 心肌缺血损伤 皮肤血流
李志刚
作品数:347被引量:1,543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电针 音乐电针 阿尔茨海默病 针刺 针灸